《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
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
以《文化苦旅》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系列”品牌
东方出版中心今年迎来了四十五华诞。45年来,东方出版中心有过无数荣耀与辉煌的时刻,也经历了多次危机和挑战。然而,却从未放弃过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45年来,“东方人”将前辈勇于开拓、忘我奉献、团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转化为新的智慧与动力,出版了一大批高品位、高质量的优秀出版物,《文化苦旅》《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官方图册》《世界历史文库》等畅销书正是从这里走进广大读者视野。
45年来,“东方人”紧扣时代脉搏,跳出传统经营思维,创新构建“大力振兴出版主业与加速推进园区升级”的“两翼齐飞”发展战略。作为中国最早实行“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出版机构,“东方”的实践具有开拓性的积极意义。
45年来,有梦想,有坚守;勇创新,守初心。今天,我们将一些人、一些书、一些事,以有限的片段、零散的文字,记录于此,以铭记历史,激励后人。
1978年,一个被历史铭记的年份
作为中央文化出版单位的重要一员,从事的出版事业始终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顺应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东方出版中心事业的起源和开端,就足以说明这一道理。
1978年,百废待兴之际,著名出版家姜椿芳向党中央提出了编撰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建议。他在建议书里说:200年前,法国哲学家狄德罗开创的百科全书,揭开了欧洲现代文明的序幕,而现在的中国,急需这样一套百科全书来填补国家空白。
姜椿芳的建议,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大力支持。小平同志亲自关怀并推动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并富有创见性地批示:在北京成立大百科总部的同时,在上海设立分社。
1978年11月18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同时成立,拉开了中国百科事业这一划时代出版事业的序幕,也开启了东方出版中心在中国现当代出版史上的辉煌篇章。
“大百科精神”的缘起
其时,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承担了《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和《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卷)的全部出版、印刷、发行工作,并负责了《中国大百科全书》7个分卷的编辑工作。以全书校对工作为例,全部多达8个校次;1.27亿字,8个校次,这在有电脑排版的今天尚不容易,何况在当时铅与火的时代!
在这一皇皇巨著的编撰过程中,上海分社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始终以“坚持钻研,对质量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坚守担当,对事业鞠躬尽瘁”的实干精神投入出版工作。每一个人都为中国百科出版事业殚精竭虑,甘愿鞠躬尽瘁、皓首穷经、死而后已,奉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经过15年奋战,时至1993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74卷全部出版,结束了中国没有百科全书的历史,从文化学术上铸造了国家形象,成为20世纪末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中国现当代文化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的问世,同时还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国百科年鉴》等百科类图书的编辑出版。这些百科图书的出版,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缩影,为传承人类文明、增强我国文化积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3年10月,就在《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出版之际,《人民日报》发表《铸就中华文化的丰碑》的长篇报道,特在文前加一按语评论说:“‘大百科精神’,是一种执着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种主动开拓的创业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正是这由2.6万多位百科全书撰稿专家、几千位百科全书总编委和学科编委会委员、几百位百科全书编辑共同铸就的“大百科精神”,构成了东方出版中心历史发展的血脉。
“东方”气韵 海上留香
1995年10月,经原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含知识出版社)、海峰印刷厂基础上,组建成立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成为中国出版集团成员单位。然而,“传承”从未间断。“大百科精神”这一无价精神财富一直是推动东方出版中心事业发展的磅礴动力。
一方面,丰富百科出版工作的积累,使东方出版中心厚植了人文类、学术类著作出版的文化根基。东方出版中心先后策划出版了《中国馆藏满铁资料联合目录》(30卷)、《中国佛教》(4卷)、《中国道教》(4卷)、《中国儒学》(4卷)、“中华文化专题史系列”(8种)、《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8卷)、《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8卷)、《中国玺印篆刻通史》、《中国石刻艺术编年史》(3卷)等大型高端学术著作。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东方出版中心立足上海的区位优势,结合自身出版“国家队”的资源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和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出版主业发展路径,策划出版了多本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巨作和经典。
余秋雨《文化苦旅》的首发,标志着东方出版中心以文化类读物为核心、文化大散文为载体的东方出版品牌正式形成。《文化苦旅》的10年畅销,对当代散文创作影响深远;以《湮没的辉煌》《沧桑无语》《大雅村言》《夹缝中的历史》等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系列”的出版发行,在业界和读者之中形成广泛影响。其中《湮没的辉煌》《大雅村言》曾获鲁迅文学奖,广受赞誉……这些也标志着东方出版中心在文化文学板块的品牌影响力逐步形成。
此后,东方出版中心又出版了以“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的处女作《爱与痛的边缘》在内的一批“80后”作家的作品,引领了当时青春文学的先潮。同时,《时光之轮》(中文版)、《四世同堂》(完整版)、《我们时代的诗人》、《送你一颗子弹》等一批畅销书的出版,既是东方出版中心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独特而深刻地反映时代最强音的责任担当,同时也极大地推进了东方出版中心在人文社科领域品牌的形成与发展。
地处上海这座国际金融中心,近年来,东方出版中心因地制宜策划出版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作品《威廉·诺德豪斯著作集》4种、《新常态下的变革》、《改革中国》、《供给侧改革十讲》、《中国税收热点101问》、《财政学通论》、“查尔斯·汉迪管理经典书系”、《科学革命的密码——枪炮、战争与西方崛起之谜》等关注当代中国和世界经济、社会、民生等财经类图书,也广受业界、读者的好评。
概而言之,东方出版中心自成立以来即与上海发展同行同频、同心同步,是“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城市品格的建设者和获益者,上海城市精神和上海城市品格已然成为东方出版中心前进和发展的根脉所在。
那些年,不得不说的东方出版二三事
45年来,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图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无疑最具代表性,被各大图书馆、高校作为必备资料用书,也成为专家、学者乃至普通读者必备的参考书。《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一版)中的《天文学》《宗教》《纺织》《中国文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农业》等7卷由东方出版中心前身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主持编纂。
开拓文学新领域的“文化大散文系列”,可以说是东方出版中心建社45年来影响最大、评价最高、持续销售的重点丛书之一。余秋雨《文化苦旅》既是发轫之作,又是代表作。该系列后陆续出版的王充闾《沧桑无语》、梁衡《把栏杆拍遍》、夏坚勇《湮没的辉煌》、鲍鹏山《寂寞圣哲》等作品,畅销至今。
《文化苦旅》自2001年出版后风靡全国,许多高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这部开拓性的散文作品,打通了文化和散文界限,把个人游历、知识考古乃至家国情怀糅合在一起,创造了具有文化厚味、审美厚度和纵横捭阖气度的大散文。有读者评价,浩大深奥的中国文化历史在这里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枯燥。
在人文历史领域,“世界历史文库”前后出版70多种,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套世界国别地区史。该书遴选了当代世界上权威的国别地区史引进翻译出版,品种较全。2023年,基于“世界历史文库”及相关世界史图书的深厚积累,顺应更加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国家大势,东方出版中心在上海书展期间隆重推出“看世界|区域国别史经典丛书”,首批上市10种,陆续规划近百种,引起广泛关注。
助力世博会的“世博书系”是对东方出版中心意义重大的一套书,其中《走进世博会:世博知识150问》出版以来,经过多次修订,累计销量超过150万册,该书也是唯一一本被列入当年新闻出版署向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书目的世博图书。基于10种“世博书系”的优质出版发行,东方出版中心得到官方极具分量的奖励:迎世博贡献奖——宣传教育贡献奖。东方出版中心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服务上海、服务长三角建设
近年来,作为中国出版集团在上海和长三角的桥头堡,东方出版中心一方面充分领会、深入贯彻党中央精神和集团的指示;另一方面立足上海,面向长三角,在高质高效完成党中央和集团交办的各项任务的同时,也进一步当好桥梁纽带,为上海和长三角文化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基于东方出版中心原有五栋商业楼宇的资源优势,2012年由中国出版集团批准立项、东方出版中心负责运营的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应运而生。自成立以来,基地以文化和科技两大产业见长,集聚了一大批文化、创意、高科技企业和机构,并形成了金融、培训、设计、创意、传播、广告、内容制作和数字技术等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完整产业链。据统计,2023年园区实际入驻租户122家,涉及9个行业,其中依次是科技类企业15家、文化传播企业14家、贸易类企业12家、教育类企业5家、金融证券类企业5家。业内熟知的“帆书”(原樊登读书)总部即在园区内的东方维京大厦。东方维京大厦也是所在辖区有名的“亿元楼”,连续多年纳税超过1亿元。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已被评为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东方出版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成立以来,紧扣“十四五”发展契机,拟在原有投资设立、运营和管理的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基础上,改造升级建立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长三角中心暨东方未来城智慧园区。该中心将以科幻、科创、未来等为主要品牌元素,大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科幻聚集平台和未来城市想象空间,突出数字化、智能化、国际化和个性化特征,努力建设具有强大IP孵化功能和多元产业链接的未来智慧园区,不断探索中国文化的未来可能、文化强国的科创实践和长三角中心的发展路径。
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长三角中心暨东方未来城智慧园区的规划,是东方出版中心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文化强国战略、履行出版“国家队”新时代文化建设使命的重要举措,也将是东方出版中心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远大构想。
东方出版中心拥有业内同行少有的出版主业和园区运营多元业态优势,也是在1980年代全国率先进行市场化探索的出版机构。在45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担当有为的内在品格。这种内在品格可以看作是东方事业发展所维系的经脉,必将长期助力一代又一代东方人干事创业的态度和能力。
“两翼齐飞”,努力开创东方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今年以来,东方出版中心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为抓手,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以45周年为契机,凝心聚力,大力改革,锚定发展方向,克难出新,努力开创东方“两翼齐飞”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总的来说,是在把牢重点、破解难点和塑造亮点上三管齐下,努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是坚持固本求新,把牢发展重点。持续聚焦“一镇三线”建设,加快打造较具品牌影响力的中版京外出版重镇,努力建设近现代史料出版中心、中华文明现代性阐释与传播基地和经济思想与商业文明出版高地;做大青少年科幻科普和红色儿童文学出版板块,力图弯道超车。二是推动园区升级,破解发展难点。努力乘上上海“大虹桥”城市更新和产业转型政策东风,推进园区三期、四期升级改造工程,加快转型升级,加快建设中国国际出版交流中心长三角中心暨东方未来城智慧园区,为东方“两翼齐飞”注入新动能。近期将具体以“中国原创科幻科普”项目建设为重点,汇集一批著名文化企业及优秀青年文化人才落户上海东方虹桥国际创意出版产业基地,集聚一批引领科幻文学领域的头部作家,举办一系列相关的交流活动和高峰论坛,配套全产业链条资源,加速中国文化海外版权输出。三是探索“从0到1”,塑造发展亮点。一方面成立了东方出版中心北京分社,探索与国家博物馆的战略合作,加强资源整合,加快规模发展;另一方面分批设立工作室,大力孵化子品牌,提升品牌效应。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东方旗下“时刻人文”系列初具影响力,东方“欲晓”品牌图书加速规划出版,“稻粱”工作室承担的“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中华文明新探索”系列丛书开始出版并在学界逐渐形成影响……
高飞者当丰其羽,远航者须善其帆。面向未来,走过了45年岁月的东方出版人,一定会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传承好“大百科精神”的血脉,坚守好上海精神的根脉,保护好东方品格的经脉,努力将集团优势、上海优势和东方自身优势三重资源优势聚集融合、全面发挥,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内化和转化,切实开创东方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助力集团世界一流出版传媒企业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书写更多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