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这是我们出版界的任务。”
“内容不仅是内容,还可以是IP,是可以开发的多种产品形式。”
“让内容成为服务于作者和读者的媒介,是编辑加工力的重要体现。”
日前在云南昆明举办的中国编辑学会第二十一届年会暨“新业态 新挑战 新思维”高峰学术论坛上,10位嘉宾围绕论坛主题分享观点。
融合出版助力“精彩”阅读
从单纯的图书、电子音像出版物,扩展到各种媒体并用,线上线下互动互通,文字、声音、画面密切配合,更强调视觉的冲击力,更注重传播效率
“‘十四五’时期,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的同时,作为社会文明重要基础的全民阅读将得到深入推进。”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认为,出版业既要为全民阅读提供更好的服务,也要抓住机遇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其中,童书出版与残障人士阅读需求值得高度关注。
“图像是百科全书传承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原社长龚莉认为,在视觉内容逐渐成为传达信息和知识的载体,知识类短视频快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与时俱进推出的影像百科类产品深受读者欢迎。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CIP中心统计,2019年主题出版选题达2800余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周蔚华提出要用创新思维做好“十四五”时期主题出版工作。在面向读者的表达模式创新上,要从单纯的图书出版物和电子音像出版物,扩展到各种媒体并用,线上线下互动互通,文字、声音、画面密切配合,更强调视觉的冲击力,更注重传播效率,用生动的故事、鲜活的语言、精彩的图像、美丽的画面等打动受众。
“我们有783种线上课程今年上半年为各个院校使用。”人民卫生出版社总编辑杜贤介绍。人卫社在抗疫出版中,利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重构了网上人卫社,实现纸数同步出版、电子版优先发布、纸质版精准推送、国内外同步传播的“互联网+抗疫出版”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慕课、网课、开放大学和直播教学共同开启了“互联网+出版+科普+学术+教育”的纵深融合发展态势。
文化消费是机遇所在
“十四五”规划建议为出版新边界指明了方向,充分发挥文化消费这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作用,不断增加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才能书写文化消费的新篇章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副总经理于殿利在发言中向与会者提问:出版有没有边界?出版的边界在哪里?在他看来,“十四五”规划建议为出版新边界指明了方向,即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他对此的理解是,在价值维度上,实现从纸质图书到全媒体检索,到知识服务的完善;在企业维度上,实现从传统出版到全媒体出版,再到平台企业和文化企业的完善;在产业维度上,以新型出版企业和文化企业打造新型文化业态和新型文化消费模式。
“出版业融合发展时不我待。”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董事长马国仓同样认为,文化消费是出版业未来发展机遇所在。“尽管当下文化市场丰富多彩,但仍难以满足市场消费中多元的、个性化的阅读需求,进而制约着文化消费的扩大和提升。”他表示,只有充分发挥文化消费这只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的作用,不断加大文化市场文化产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增加文化产品的创作供给,充分发掘出文化消费的巨大市场潜力,才能书写文化消费的新篇章。
中文在线近年来以文学、音频、影视、游戏等多元文化产品供给,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围绕出版业态创新,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董事长兼总裁童之磊表示,当一个作者创造作品的时候,不是简单地出版一本书,而是要思考这本作品有没有机会改编为影视、动漫或者其他文化产品。出版业要思考如何深挖优质IP价值,反向激发内容生产活力。
锻造编辑力作用凸显
编辑要成为富有学养的选题策划者、功底扎实的编辑加工者,更要做了解读者的市场营销者、全程化的知识服务者乃至文化生活提案者
“要大力培养和引进数字化人才,用资源优势去拥抱数字化。”人民出版社原社长黄书元在发言中阐释了编辑人才对推动出版融合发展的重要性。他举例道,机构扁平化、组织柔性化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才的作用,更有利于培养务实创新、敏捷创新的能力。“员工参与方式可以不单纯按岗位、职责划分,而是基于业务需求和员工的能力灵活调动,革新工作方式和管理方式,从而使出版更富有弹性、灵活性和竞争力。”黄书元说。
译林出版社总编辑袁楠从选题策划力、编辑加工力、市场营销力三个方面分析分众时代编辑力的锻造。她认为,面对细分读者对个性化产品和特色化服务的需求,编辑要成为富有学养的选题策划者、功底扎实的编辑加工者,更要做了解读者的市场营销者、全程化的知识服务者乃至文化生活提案者,把编辑的角色做精做优,是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最为稳定和重要的基石。
围绕编辑能力的提升,贵州人民出版社编审曹维琼进一步提出,编辑要具有学术思维。“编辑的学术思维表现在审稿上是对书稿内涵的提炼和提升,表现在选题上是对图书项目的策划能力,表现在学科上是对编辑工作的研究探讨。”他表示,编辑个人能力提升与出版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学术思维,从发现的问题中找到创意的空间和知识展示的平台,并将其演化为选题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