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来源于生活又启迪着生活,它拥有无穷的魅力和能量——在人生最迷茫、最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光里,文学能够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能够从眼底直达心灵。总有一串文字会在不知不觉间触达内心深处,让人拥有自我重构的力量,自知,自信,自强。
年轻人在成长的历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与困惑,面对当代年轻人的困境,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问答类新媒体平台——知乎,推出42集问答类文学专题片——《遇见小说家》。该片邀请茅奖作家梁晓声,著名出版家、阅读学专家聂震宁,茅奖作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李洱,著名作家王跃文,作家、学者止庵,著名作家笛安作为嘉宾。专题片目前已在人文社各新媒体平台陆续更新。六位小说家现身说法,娓娓道来自己关于阅读、生活的故事与感悟,用文学,解答当下年轻人对生活和工作的困惑与疑问。
洞见文学里的人生百态
如笛安所言,“人每一个阶段都有每一个阶段的困惑”,当代年轻人普遍承受着来自多方的压力。对此,梁晓声解读了自己对“极简生活”的认知和看法,对年轻人提出建议:不要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太复杂,大多数人就是这样缓慢地、百折而不挠地、一个三年又一个三年地、一小步一小步地实现着自己的人生。《家山》作者王跃文自述是个“梦里都回乡的人”,他也赞同“享受寂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读书会让这段寂寞的时光显得特别的沉静、舒缓。《家山》所写的烟火人生都是很平常的,但如果用文学的眼睛去打量这些细微的、琐碎的生活,都会心有触动。李洱的作品《应物兄》里除了刻画了知识分子的形象外,还包含大量社会三教九流的形象,他认为书里这些美好的情感,在日常生活当中都是确实存在的。
那么读者应该如何从文学中获益?聂震宁不久前刚刚推出了自己的长篇小说《书生行》,他提到,写实主义的长篇小说展示的更多是生活的艺术,给人以认识、回味、思考和想象。在笔下的故事里融入现实主义和真实生活的视角,才能够让作品更具共鸣与情感。关于当下时间碎片化引发的焦虑,他认为时间被切割是正常的,但读书还是要完整,完整地阅读才能完整地思考,完整地生活。止庵把读书比做交朋友或旅行,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提供生活和阅历中相对缺失的东西,对于读者来说,相比作家写作的用意,读者自己对作品的关注点更加重要。
强强联合激发文学活力
作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文学出版机构,多年来,人文社立足丰富的文学出版资源,直面新媒体给传统出版带来的挑战,通过矩阵化布局,积极拓宽面向大众读者的营销面。尤其是针对当下读者日益碎片化、线上化的阅读习惯,人文社跳出传统文学文本宣传模式,结合社会热点,深入理性地输出文学内涵,安抚时下浮躁疲惫的风气。在此次联合知乎推出《遇见小说家》专题片之前,人文社已陆续成功打造了“文学·中国”、“文学与电影:说不尽的网格本”、“云游大家故居”系列直播、“朝内166”文学讲座、深度访谈“相约星期二”等知名品牌活动,让社内优秀丰富的文学富矿最大限度触达读者。
知乎知学堂是知乎旗下的职业教育品牌,人文社本次与知乎知学堂合作,传递文学精神,唤醒年轻人对文学的热爱,也呼吁更多的年轻作家大胆创作。
未来,双方将持续对中国文学发展进行深度洞察,依托人文社优质的资源和名家影响力,共同启发“思想者洞见”,启青年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