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有大专学历,靠自学成为汉语言学家;他创建了新中国第一个汉语语言学系;他是全球华语语法研究课题的首席专家。他就是83岁的中国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
日前由商务印书馆推出的《寄父家书》收录了邢福义从1955年至1991年间寄给父亲的两百多封书信。父亲邢诒河珍藏着儿子的书信,并按时间顺序装订成册。在此基础上,邢福义及其家人整理成书。这些书信不仅记录了邢福义的人生经历,还勾勒了他从20岁的翩翩学子到著名语言学家的成长之路,呈现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风雨人生和家国情怀。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表示,这些学术大家的学术成果固然是对中国的学术和思想文化建设有重大的贡献,但他们的人生经历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更应成为我们文化积淀的财富。“像我小时候也是,从上高中、上初中开始在外面求学,期间也是这样一个礼拜写一封信,天天盼信的生活。《寄父家书》当中体现的家国情怀、家风家教所有这些东西,这自不必说。我更看重的是家庭父子两代跨越长时间的书信往来,它记录的是老百姓的生活史、社会生活史,从这个层面反映出来的是中国社会史。”
邢福义在前言中写:“因为几十年来,我几乎天天都在紧张的赶路,追求在专业上的进展,总之一句话,如果我这样一生有这样和那样的压力,那么赶路便是主流压力,我给父亲的信主要诉说便是在这一主流压力之下我所思、所写和所为。”
在1957年11月18号的家书中他跟父亲这样说:“前进!只有前进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儿将努力的在十年八年内把自己提高到接近专家的水平。”
邢福义的首届学生、北京语言大学原党委书记李宇明直言,中国老一代知识分子是有家国情怀的,他们的家国情怀主要表现在持家、教学和科研三个方面,《寄父家书》在这三方面体现的非常深刻,我觉得这就是一代学人的坚守。他回忆,老师用脑过度,造成严重的精神衰弱,常常失眠,服用安眠药,“我们几位师兄弟都深有体会,都给他从医院拿过安眠药。他患过的病是一长串,有肺结核、肠胃炎、支气管炎、慢性咽炎、肥大性脊椎炎、高胆固醇等等,在紧张的人生中,他顶住高压,耐得住寂寞。‘抬头是山,路在脚下’是我们入校时,先生写给我们的,受益终身。”
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黄永林教授说,这本书虽然是读者与父亲的家书,但字里行间流露出了邢先生对国家的热爱、对学术的执着、对长辈的孝敬、对师友的感激,赤子之心、感恩之情,满满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