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上)与《鸦片战争再研究》(英文版)(下)封面对比。
中国出版走出去,历经了十几年风风雨雨,版权输出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在世界舞台上为中国声音的传播奏响了华章。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一流学者的学术成果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途径。如何让中国学术图书走进世界市场,如何有效传播代表中国高度的学术声音,如何以学术标准弘扬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这对具有学术传统的出版社来说,是责任与使命,也是挑战与机遇。本文以笔者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从事国际合作的实践出发,以三联书店授权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鸦片战争再研究》(英文版)为案例,对如何通过优选合作伙伴,确保翻译水平和出版质量来让优质学术作品走向海外进行分析和交流,期待以三联书店为代表的“人文精神,思想智慧”在世界舞台得到更多展现。
前提:一流思想内容
《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是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茅海建系统研究鸦片战争10余年所得的成果。作者详尽考订了与战争相关的一系列重要史实,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中的“合理性”。同时,通过对有关人物及其言行活动分析,观察清王朝在历史转折关头的作为,揭示历史进程中的偶然与必然。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在学术界引发了争议,这种争议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三联书店于1995年出版该书,2005年推出第二版,2014年推出修订版。茅海建的著作在三联书店历经20余年,收入“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SDX &Harvard-Yenching Academic Library),不仅成为国内历史学研究的必读书目,也因其独特的史学视角、严谨的学术风格和生动的语言特色得到了热衷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外国学者及机构的认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茅海建的这部著作代表着中国学者的声音和中国学术的高度,如何让这样的作品走向世界,我们重任在肩。在经历了无数遴选论证和数月的谈判,我们在2012年与剑桥大学社签署该书的英文版授权出版协议,同年获得“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翻译资助。在剑桥大学社策划编辑露西·雷默尔的努力下,这本书被纳入了“剑桥中国文库”(Cambridge China Library)并于2016年出版。虽然从签约到出版历经4年时间,但剑桥大学社从翻译质量、编辑品质到营销推广,都融入了工匠精神,提升了中国高端学术图书走进世界市场的质量和效果。
保障:准确优质翻译
茅海建这一著作的版权输出是三联书店与剑桥大学社合作出版英文版的开端,由于彼此的学术坚持和出版精神高度契合,在这一过程中出版双方始终保持着相互尊重和支持的合作理念。
为了出版《鸦片战争再研究》(英文版),剑桥大学社用一年多的时间寻找合适的译者,我们双方共同见证了其中的艰辛和不易。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这部500多页的译稿在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讲师约瑟夫·劳森博士的主持下,经过中外史学专家的两年共同努力完成。就像约瑟夫本人在该书译者序言中所说,“此翻译是一次协作的努力(this translation has been a collaborative effort)”。约瑟夫·劳森博士是英国一位专注19世纪和20世纪中国史学研究的学者,优秀的汉学和史学研究背景使他成为该书的不二人选。为了兼顾翻译速度,约瑟夫邀请了英国学者彼得·拉斐尔和克雷奇·史密斯分别翻译图书第六章和第七章,而全书译文再由约瑟夫统筹编辑审定,翻译过程中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的老师们则随时帮助答疑解惑。中外学者治学严谨的态度保证了这本史学著作以较理想的方式还原中文版本的思想内容,甚至于引文的出处注解和古文引用的含义都在译文中得到了完整保留和翻译。
毫无疑问,译文的准确性保证了中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研究的学术思想得到有效传播,从某种意义上,优质的翻译是中国学术图书走进世界市场的重要保障。
助推:多方位的营销
作为剑桥大学社的合作伙伴,我们拿到大洋彼岸海运而来的样书时,欣喜之时还带着一丝感动。封面设计带着鲜明的中国元素,历史气息扑面而来。封底的内容简介以学术语言道出了这本书在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意义,这些细节都反映了合作方积极营销中国内容的态度。翻开图书内页,由伦敦大学知名历史学者茱莉亚·拉威尔撰写的6页多的英文版导读映入眼帘,茱莉亚以学术视角剖析了茅海建教授独特的史学研究贡献和这本书的价值,这无疑为该著作真正走向西方主流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鸦片战争再研究》(英文版)一书首次实现了三联书店和剑桥大学社的版权输出合作,在几年的沟通协调中双方也增进了了解,加深了友谊。我们有感于合作伙伴的适配度、翻译品质的重要性和细节营销的推动力,也期待继续以工匠精神实现更多学术作品的走出去,也在坚持践行中国学术走出去的过程中努力实现更多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