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阅读推广应注重“阅读力”而不是“阅读率”

  • 发布日期:2017-05-08 作者:郑杨新闻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受访人:聂震宁(出版家、作家)

□采访人:郑杨(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

聂震宁,出版家、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出版有小说集《长乐》《暗河》《天国之翼》等,随笔集《舍不得读完的书》《书林漫步》《出版者说》等,发表有大量阅读学方面的文章。

阅读力

近日,第14次全民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发布,2016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其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比2015年的7.84本增加了0.02本。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阅读率为79.9%,比2015年略有提升。除了纸质阅读,网络和手机阅读占领了相当大的一部分阅读空间,这种“阅读”,所花的时间不少,但收获并不大,大多是一种“娱乐化”的阅读。对很多人来说,阅读率虽有提升,但阅读力其实却在萎缩。4·23世界阅读日刚刚过去,在如火如荼的各种阅读推广活动过后,到底为什么读书,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这些问题也会引发人们冷静的反思。聂震宁最近刚刚出版的《阅读力》一书就谈到上面这些问题。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原总裁、“全民阅读”连续11年的提案人,在今年的两会上,他提出了关于在我国中小学开设阅读课的建议。在《阅读力》一书中,他首次提出“阅读力”这一概念并进行完整阐述。他认为,要提高国民阅读率,改善国民阅读状况,提升“阅读力”才是重中之重。

什么是“阅读力”?

□2017年全民阅读第四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且由“倡导”变为“大力推动”,各种阅读推广活动如火如荼。在这种形势下,您提出阅读推广不应该只注重提高“阅读率”,而是应该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提高“阅读力”上面。那么,什么是“阅读力”?“阅读力”的强弱,有什么客观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吗?

■阅读力指的是对所读图书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具体说可以包括这样几项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推断解释的能力、整体感知的能力、评价鉴赏的能力和联想运用的能力。阅读力其实是教育力、文化力、思想力的一部分。具体的评判标准,在英、美等国有分级阅读,就是根据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进行科学划分和设计的儿童阅读计划。现在我们国家有教育机构和出版机构也在做这项工作。我的这本书更多的是提出问题,告诉读者通过各方面的培养提高阅读力。判断一个人阅读力的高下强弱,其实就是阅读学中的为什么读、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如果你的阅读不仅是学到知识,还能通过阅读有所拓展,能够丰富思维和语言表达,甚至能够去写作,那么你的阅读力就提高了。

□一个从来不读书的人,让他突然爱上阅读是不可能的。“阅读力”提高的前提是一个人首先要开始阅读,然后才谈得上提高。所以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您认为有什么好的方法,培养人们的阅读兴趣,让阅读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人提高阅读力的基石。阅读的习惯一旦养成,读书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阅读习惯可以靠坚持读完一整本书来培养,随时随地的与书做伴。其次家庭阅读、亲子共读、书友共读等等,都是培养阅读习惯的好办法。当然,从阅读中感到乐趣,从而保持对阅读的兴趣,才能培养阅读习惯。我一直强调提高阅读力的核心是感知阅读的乐趣。纵观古往今来的阅读生活,读书的目的有四种,即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和读以致乐。其中,最令人向往,同时也是“阅读力”最牢固树立的核心无疑是从阅读中感觉到乐趣。享受阅读的乐趣,这是全民阅读最基本的要求。

读什么非常重要

□当下,很多人读书要么读专业书,与工作有关,有实际用处。要么读轻松的书,娱乐一下自己。那些篇幅长的或者内容严肃一些的书就少有人读。另外,数字时代,微信、网络阅读十分流行,让人们的阅读更加碎片化。您觉得该怎样鼓励人们阅读那些比较有思想性的书,阅读长篇经典著作的意义何在?

■我觉得阅读推广主要应该提倡的是传统阅读,也就是读书。网络和移动终端的阅读已经非常流行了,不用去推广。数字阅读有传统阅读不具备的优势,比如查阅资料、检索信息、存取文件很便捷。但是数字阅读也存在缺陷。人类认知世界有四个层次,信息、知识、思想和审美。移动互联网阅读在信息和传播上的优势,往往导致读者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漫游,应接不暇,导致思想和审美的空间被挤压得所剩无几。所以阅读推广应该强调的是读完整的书,读人类的经典。提倡深阅读,才是提高国民阅读力的正途。

□现在是一个出版繁荣和信息极大丰富的时代,而人们的注意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因此对书的选择和评价就至关重要。但是,也常有人说,好书是个模糊的概念,因为阅读是十分私人的事儿,每个人心目中的好书标准是不一样的,所以好书是没办法选择的,您认为好书的标准是什么?找到好书很重要吗?

■首先,你要承认古往今来对好书是有定评的,就是社会公认的,历史上留存的那些经典著作就是好书。其次,社会上大多数人、社会主流文化认同的书,应该也是好书。当然,好书的标准因人而异。一本哲学书,对喜欢哲学的读者来说是好书,对其他人就不是。好书问题很重要,读什么很重要,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能读的经典,先去读,慢慢再提高。还有生活中随时会出现新书,我们也应该关注,从中挑出好书。这样我们才不会成为书虫,而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有生气的人。如果读的东西很槽糕,那就谈不上阅读力的提高。

开设阅读课有助提升全民阅读力

□您在书中提出,当前“阅读率”低的根本原因与重视应试教育有关。在我国中小学甚至大学的教育中,都不太重视阅读课。即使有阅读课也只是在课文内容上下力气,没有关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您认为该怎样提高校园阅读的质量,国外是否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借鉴?

■虽然我一直强调亲子阅读、家庭阅读的重要性,但是考虑到各个地区和家庭情况的不平衡,国民阅读状况的改善推动校园阅读也非常重要。我认为,要实现全体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提高阅读力,就要在学校开展阅读学的教育,开设专门的阅读课,教会孩子怎样认识阅读、怎样进行阅读和怎样提高阅读能力。在欧美的大学,阅读学是一门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而我国,只有图书馆系的学生有阅读学这门课程。其实阅读学应该是一门通识课程,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学习。欧美国家的国民教育,比较普遍地提倡“席明纳”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以学生大量的阅读为基础,然后根据阅读写阅读感想或论文,构建阅读和思考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利于青少年一代阅读力的提高,值得国内的学校学习借鉴。

□最近,《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相继走红,让朗读这种读书方法走入人们的视野。现在的阅读推广,各种朗读活动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您在书中提到人类阅读史上,朗读早于默读。那么朗读到底有什么好处?这种朗读活动是不是有助于阅读力的提高?

■在人类阅读史上,朗读早于默读。朗读不仅使用了视觉功能,还发挥了听觉功能,很多内容,经过朗读人们能够记忆得更加深刻。朗读不可以一目十行,不会念的字句你必须念对了,不理解的词语也必须先理解一下。朗读还需要带有情感,有利于帮助人们对书的内容理解和想象。我建议,如果你读了一本好书,最好能向家里和周围的人推荐,朗读一段书中的内容,讲述一下该书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结合其他阅读做出比较,对这本书有所评析。这样勤于动口,一直坚持下去,阅读能力必定会明显提高。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