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馆东街22号,喜爱阅读的读者一定记得这个地址。这里不仅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办公所在地,2014年4月,北京首家24小时书店——三联韬奋24小时书店开业,这个地址遂成北京乃至全国的一个文化地标。作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昔日的“掌舵人”,樊希安将2005年至2014年这10年间的所想所行和盘托出,在平实叙述中呈现了三联书店一系列不平凡,乃至颇有些惊心动魄的事件。可以说,阅读三联,就如同触摸了中国书业发展的脉络。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从1978年改革开放始,中国走上了一条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道路,创造了中华民族新的辉煌,踏上了伟大民族复兴的新征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不断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它的命运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其成长进步也反映了社会成长进步。作为一朵浪花,它随潮流涌动,同时也以一己之力,推动着改革大潮的发展壮大。这一切都是由历史发展决定的。
三联书店是我国著名出版品牌,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进步出版机构的一个代表。1932年7月1日,邹韬奋、徐伯昕、胡愈之等在上海创办生活书店。同一时期,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先后创立新知书店和读书出版社。这3家红色出版机构在民族民主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的独特的作用。1948年10月26日,按照党的指示,三家出版机构在香港合并成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全国解放后,三联书店总管理处迁到北京,继续从事进步出版事业。1951年,按照党的决定,三联书店并入新成立的人民出版社,作为人民出版社的一个副牌存在,不复有独立建制,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不仅解放了农业、工业等方面的生产力,也给文化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1980年代初,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打破思想禁锢,眼界进一步开阔。在这种新的形势下,胡绳、徐伯昕、钱俊瑞、徐雪寒、周巍峙、沈粹缜(韬奋先生的夫人)等三联老前辈致信文化部和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为三联书店恢复独立建制。在此之前,以三联书店名义办的《读书》杂志已经创刊,它成为改革开放先声和思想解放的一面旗帜,在社会上和读者中产生广泛影响。
1984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作了同意三联书店成立独立出版社的批复。经过一段时间筹备,1986年1月,三联书店正式恢复独立建制。同年,上海三联书店创立。经过长期发展和改革开放洗礼,三联事业长足进步,形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上海三联书店有限公司、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共同继承三联衣钵,三足鼎立,在不同区域竭诚为读者服务,弘扬三联品牌,发挥各自优势,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在中国人的读书生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我2005年8月进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工作,2009年1月担任总经理、党委书记,见证了三联书店深化改革发展历程。党和国家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三联书店完成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制,按照现代企业要求建立的体制机制,更加焕发生机和活力。三联书店全体员工不负党和人民期望,继续为改革开放“摇旗呐喊”、助推出力,以实际行动“竭诚为读者服务”,多出好书好刊,为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贡献一己力量,奋力续写三联事业发展进步的新篇章。
2014年7月,我调离三联书店到中国出版集团工作。几年过去了,对在三联时和全体员工共同奋斗拼搏的场景依然难以忘怀,时不时在脑海中“回放”。今年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三联书店能恢复独立建制,焕发青春活力,完全是借助改革开放的春风,而她的成长进步也印证了改革开放道路选择的正确。我愿意将这本书作为一朵小小的浪花,献给前进中的三联书店,也献给改革开放40年作为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