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机:让古文物“从历史中醒来”

  • 发布日期:2016-09-05 作者:齐鲁晚报

8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出版两年后,考古学家、文物学家、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孙机先生的又一著作《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日前已由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作者在书中对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古文物重新注入了活力,复原出岁月侵蚀下模糊乃至消逝了的历史场景,令读者进一步知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的方方面面。

探讨文物的社会功能,可以窥见活的古史

孙机先生入行文物界,是从跟随沈从文先生开始的。沈从文当时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员。那时候,历史博物馆还叫北平历史博物馆,沈从文因为不太忙,就经常到午门给游客义务讲解,孙机也跟着去听。时间长了,两个人就熟悉起来,孙机于是提出向沈从文拜师学艺。此后,孙机跟随沈从文学习中国古代服饰史,协助整理了中国古代铜镜的资料,算是学艺入门。

孙机先生看到沈先生的研究兴趣首先是普通大众在漫长历史中创造的物品,这一点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汪曾祺回忆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也曾说:“他搞的那些东西,陶瓷、漆器、丝绸、服饰,都是‘物’,但是他看到的是人,人的聪明,人的创造,人的艺术爱美心和坚持不懈的劳动。”

薪尽火传,古文物的定名、解读,从来不是单纯的考证工作。探讨文物所固有的社会功能,是孙机的古文物研究最终落脚点。他说,“现今尊之为‘文物’者,在古代,多数曾经是日常生活用品,以其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有着自己的位置。若干重器和宝器,只不过是将这种属性加以强化和神化。从探讨文物固有的社会功能的观点出发,它们如同架设在时间隧道一端之大大小小的透镜,从中可以窥测到活的古史。”孙机先生弟子、文物考古学者扬之水在《唐宋家具寻微》后记里说,“从遇安师问学,得到最多的教诲,便是要把琐细的考证系到历史发展的主线”,深中肯綮。不妨说,正是凭借这一点,孙机先生做到了让古文物“从历史中醒来”,在古文物的领域,开拓出一片鲜活的古史新天地。

文物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美之闪光

书中收入的50篇文章,涉及众多门类,有华夏文明共生的动物世界、古代先民的饮食生活、武备军事、科技工具,以及中外艺术交流等。其中一些撰写于二十多年前的文章,已被文物界认定为相关领域的经典之作。书中二百多幅严整精细的线图,一如既往地出自孙机先生手绘。他立足于古文物的鉴别与欣赏,强调历史、科学、艺术三重价值,全面整体地解释和重新发现那些不可再生的古文物,力图揭示一物一器的性质与名称、起源与演变,挖掘出某些历史场景的细节、特殊技艺的妙谛。在他笔下,文物不因岁月流逝而消退美之闪光。

在讨论古人饮食生活的主题下,孙机先生讲到了与中国人生活最密切、最普通的日常食品饮料,例如豆腐、酒、茶之类的物品。其中《中国茶文化与日本茶道》一文,作者用一万多字要言不烦地叙述了两千年的中国茶史。中国是茶的原产地,宋代传入日本。古代中国以茶事、茶艺为基础的茶文化,与深受中国影响、历经漫长的历史岁月而形成的日本茶道有着怎样的关系?作者比较了茶叶种植、饮茶方式、茶具制作与特点,以及茶事活动各方面的异同后,认为日本的茶道与中国的茶文化存在着质的区别。中国人以务实的人生态度对待茶,自唐以来,即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而走向超现世境界的茶道为日本所独有。

文物的价值不是值多少钱,而在于研究历史

在上个月的上海书展,孙机先生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当前文物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主题演讲。孙机先生不讳言如今文物研究领域存在着牵强附会不够严谨的现象。他说到关于一些文物上的动物图样是否可以揭示出中国古代的“图腾”谜底?答案是“否”,因为中国古代是否存在“图腾”都要存疑。他还兴致勃勃地解释了中国古代的信仰问题,治玉历史悠久的中国为什么没有一个和青铜时代相提并论的“玉器时代”,文物界、考古界为何“久讹成真”,等等。

孙先生言辞恳切地表示,研究文物就是接近历史。那些动辄断言某件文物是什么年代、值多少钱的言论,不是做学问的态度。“我是做文物学问的,但我不是做文物鉴定的。做文物鉴定有人来鉴定东西,拿一个杯子,一看,‘这是真的’,这是第一句话,第二句话‘20万’,第三句话没了。这样的文物鉴定和做学问不是一回事,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怎么样研究文物。”“如果每件文物都用值多少钱来衡量,还有什么意思。用文物来研究历史才对啊。”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