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晓声:影像化时期青年要做不一样的人

1月12日,著名作家梁晓声新作《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发布会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梁晓声与现场百余位读者畅谈了自己的读书经历、现今电影市场、收视率等问题,并对80后、90后青年建言,在影像文化时期,要做和同代们不一样的人。中国出版集团领导李岩,现代出版社社长臧永清出席活动。

由现代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一书是继《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郁闷的中国人》之后,又一本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和国民性的记实录。在书中,梁晓声以一贯冷峻而智慧的笔调,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的尴尬,以及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文现状的“田野调查”,也是一部深度的社会观察笔记。

这本书首印一万册,在中国大约14万人中将有一人会买到这本书,梁晓声说,我写作的时候心里面就是想着这14万分之一的人,他们在渴求读新的书籍,我觉得我有新的想法应该贡献出来,“不管他们在哪一个省哪一个城市,只要他们读了我的书,就有一种隔时空交流的感觉”。

谈读书 书中传递着善良

在现场,梁晓声回忆起自己少年时的读书经历,他认为,在那个年代,书籍全方位地满足了一个孩子对另外世界的想象,书中所传递的深厚同情和正义价值观深深地影响着他,在他的创作中,也要传递这种善良。

梁晓声从小喜欢读书,但家里生活困难,他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是享受助学金的免费生,这意味着开体育会或是春游时别的同学可以买一支冰棍,而他是不可以的。“我记得在一次开体育会的时候,我兜里有2分钱,就买了一小碗山钉子果汁,也分给同学吃,还有同学汇报给老师,我就受到老师批评。”

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梁晓声还是特别喜欢读书,后来他就捡碎玻璃、牙膏片、橡胶鞋、胶鞋垫,把这些东西卖掉换钱,然后买一两本连环画,慢慢地他的连环画就多了起来。在中学时,梁晓声差不多把国内能找到的优秀长篇小说都读遍了,而从1949年到文革前全国出版的小说也不过20部,虽然书有限,但翻译的都是经典作品。

这些书对梁晓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其中一些西方经典名著,因为书中有相当深厚的同情和正义价值观的呈现。梁晓声说:“当时我的语文老师受到批判,我的教导主任受到批评,恰恰在那个时候,我表现出对他们比之前格外的敬意。”

梁晓声认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好的书籍、电影、电视,都应传递文明、友善、理解和同情。他在现场说:“没有人一生下来就是善良的,我相信书籍、文化对人的影响力。所以我的书更多的时候就在传播这一点,使我们大家都变得善良起来,这一点很重要。”

谈电影 期盼充满真情的作品

梁晓声与影视有很大的渊源,他毕业后曾在北京电影制片厂工作,曾经担任过儿童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写过关于烂片的文章。在现场,面对主持人马宗武关于怎么看待现在烂片还有高票房的问题时,梁晓声认为,总体来说,在欣赏和娱乐方面,现在我们能够进行选择的空间和种类,比以往年代都多得多,这是在进步。但电影太过于追求票房,完全出于文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精致打造作品的较少,期望能创作出这样的作品。

为了解电影现状,梁晓声在今年元旦假期把当时他所在城市的四个电影院都跑遍了,看了《血战钢锯岭》《长城》《摆渡人》《罗曼蒂克消亡史》《铁道飞虎队》等电影,几部看下来,他得出结论,这些电影都是娱乐化的,但在娱乐化上,可以看到又加入了什么。他说:“还是《血战钢锯岭》,是我那几天看的唯一觉得不耽误我时间的电影。”

“我在影院还看到一张《北极大冒险》的海报,一个欧洲男孩和一个小北极熊在亲密对视,画面非常宁静、温馨,充满了人和动物之间的亲情。在那幅海报周边都是我们电影的海报,占的空间非常满,我想这是不同心态创作者奉献出来的不同的东西。”梁晓声说。

梁晓声还举了电影《寻找梦幻岛》的例子,他说:“有一些人完全是处于文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来创作,即使电影在票房上不能带来最大的利润,他们那么真情地去表演,那么精致地去创作,真的让我好感动。所以我也真的盼望中国的电影中,出现这样的情况。”

谈买收视率 这是一条商业利益链

现如今古装宫斗剧热潮不减,主演片酬居高不下,买收视率、买票房的新闻层出不穷。谈到此时,梁晓声说,这是一条商业利益链,国家资本尽量不要进入这个链条,应该为受众做更有意义的事。他认为,文化自信也一定包含文化自觉,在向大众奉献文学、影视作品时,一定要有自觉。

现在的电影、连续剧创作,为什么转向了古装片?梁晓声认为,连续剧时间长的话一定有跨年代,假如我们从70年代写过来,一定会写到人民公社、大锅饭、贫穷,写到80年代工人下岗等,如果这些都成为禁区,这些电视剧不会产生,当然越来越多就回到古装片了。他认为,审查方面的同志,不但要做守门员,还要做园丁,判断哪朵花是可以呈现的。

谈到演员片酬问题及买收视率问题时,梁晓声举例,1995年有一部根据他的作品拍摄的电视剧《年轮》,每一集2.5万元,主演酬金是200元一集,其他演员100多元,这样还是把电视剧拍了下来。而现在,有的电视剧一集有时会增加到500万、600万、900万,按这个增长速度,未来几年内,一集可能要1000万,三十几集的电视剧要几个亿,而剧中除了权谋、宫斗没有其他更有益的内容,但好多电视台的领导,几乎都已经习惯了,都敢签。

花钱买收视率、买票房这种现象,如果在西方一些国家出现的话,以后就别做了。但我们这里,即使被曝出来,还可以继续这样做。梁晓声说:“这是一个商业的链条,至少我有一点确定,国家资本尽量不要进入这个链条,但是民间资本不违法,这样做了,就在播出制作的链条上,对此,我们又能说什么呢?但至少我们在看与不看方面,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对比而言,西方国家同样也有很多宫廷斗争的历史,但是他们没有反复来表现这些。梁晓声说:“我觉得总书记谈到的文化自信,也一定是包含着文化自觉,我们向大众奉献自己文学、影视创作的时候,一定要有自觉,作品秉承着什么?即使是娱乐化的作品加入了什么内容?”

谈青年 影像化时代要做不一样的人

在回答读者关于青年的问题时,梁晓声认为,80、90后成长于以影像文化为背景的时期,商业、科技特征一定会造成非同以前的异化,自己可能会变得和周围所有人一样,且没有不适感。他向青年建议,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想要和别人不一样时,年轻的时候一定要说,我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

梁晓声谈到,以前几代人成长的背景主要是和书籍阅读有关,书一定是一对年轻夫妻家中的一景,但是现在大家只剩下了电脑和手机。这对下一代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80、90后青年已为人父母,“我们很高兴地说,我们家孩子3岁就能玩手机了,这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在我们这里打一个问号。”

梁晓声举例,有记者采访乔布斯,问他你的孩子第几时间看你的新产品?乔布斯感觉被侮辱到了,我的孩子才不是那样的,我的孩子使用最普通的手机,他是孩子,那只是移动电话。而我们几乎把手机当情人、宠物,当成我们的一切。

梁晓声提醒大家,如今一切知识都影像化了,雨果的《悲惨世界》加起来100多万字,但一部电影就可以把它压缩了。在大学中研究生没有耐心读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老师只能通过放电影让学生了解这部著作。

这是80后、90后面临特殊的时代,他向80后、90后青年建言:“要做和同代们不一样的人,只有当你少年、青年的时候不一样,40岁时候才会不一样。”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