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让读者读懂经济也感受创新

  • 发布日期:2019-02-18 作者:王坤宁 李婧璇新闻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20190215090606_ow8inlro9m

改革开放40年间,很多经济学家以各自的方式在推动、回顾和思考经济改革。厉以宁就是其中重要的一位。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厉以宁文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整理了40年间的40篇论文。在书中“宏观调控始终是必要的”“市场是可以创造的”“改革是不能拖的”“改革是不可能止步的,你按旧方法就待在这里了,迟早要被淘汰。那就不如出来拼,出来改”……简洁明了的论点在书中比比皆是。在这些思考、观点中读者可以观察到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变化。

呈现思考改革的成果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内容主要涉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探索与创新,中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中国的农业、工业改革,以及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见解。“这些文章是厉以宁教授对中国经济各个发展时期的精彩论断,对中国今后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意义。”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社科学术分社社长郭银星如是说。

在书中,厉以宁着重阐述了中国经济改革之路是艰难的,无论产权改革、价格改革,抑或是股份制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能照搬西方成功的经验,而是经过反复的试验,是改革、停滞、再改革的不断摸索的过程。

谈到什么是路径依赖,厉以宁在书中解释,路径依赖就是走老路,走老路是最保险、最安全的,回避了走新路可能遭遇的风险。厉以宁认为,传统发展模式是不会自动退出的。新发展方式一定要通过改革才能得到。真正的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在竞争中实现的。让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是一种改革;科技创新也是一种改革,而且是重要的改革。厉以宁以独到的见解提出,除了市场调节、政府调节以外,还要重视第三种调节,即文化调节。文化调节是通过道德的力量,人人自律,人人遵守公共规则。

融合学术力量与家国情怀

“从2000年到2017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整理出版了4集《厉以宁文集》,同时还出版了其重要著作《非均衡的中国经济》,可以说,厉以宁关于改革开放议题的重要文章一大半都是在我们社结集出版的。”2018年年初,郭银星再次去厉以宁家组稿,希望他支持大百科社策划的主题出版。

郭银星说,这么多年,大百科社熟悉厉以宁每年所关注的不同经济问题,也熟悉他的文风。于是,在社长刘国辉的建议下,双方商议,以改革开放40年的时段为框架,编一本有主题纪念意义的特别文集,书名《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厉老欣然同意,并以88岁高龄,逐篇审定所选篇目。”

郭银星告诉记者,这部文集出版后,社会反响热烈。“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厉以宁在改革开放40年间对中国经济问题持续不间断地深入调查和透彻思考。”

从书中可以看出,从上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经济如何向资本密集型经济发展,到90年代,首次提出所有制改革与股份制改革的关系问题,再进入21世纪,文章触及从国有企业到民营经济的思考等各个层面。“编辑过程中,我们不仅仅敬佩这位知识分子思想的厚重,更感慨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在郭银星看来,书中学术的力量与家国情怀是融为一体的,“所以,他的文字总是气韵贯通、深入浅出,并且一气呵成。”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