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票札记》:一页风景,方寸人生

  • 发布日期:2017-08-22 作者:林颐新闻来源:现代快报

2

《藏书票札记》 子安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阅读《藏书票札记》之前,我对藏书票的约略了解,来自两位作家,一个是叶灵凤,一个是鲁迅。

叶灵凤早年在上海藏书万卷,可惜在抗日战争中都毁了。藏书随人,风流云散。书人抱有一点痴念,想在聚散之间留着拥有的痕迹。这种念头的具体表现,于中国文人就是钤在扉页的藏书印,在西洋就是他们的藏书票。叶灵凤写了一些藏书票小文。我不知晓叶灵凤面对藏书散尽的心情,不过他的书话透着淡泊平和,他说:“真正的爱书家和藏书家,他必定是一个在广阔的人生道上尝遍了哀乐,而后才走入这种狭隘的嗜好以及慰藉的人。”

1936年3月2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得唐英伟信并木刻藏书票十种”,他畅谈了中国木刻的创作现状,“以后除多多介绍别国木刻外,真必须有一种木刻的杂志才好……所以《木刻界》的出版,是极有意义的。”版画风格很适合设计成藏书票。20世纪初期是版画的黄金时期。藏书票在我国的传播与版画的发展息息相关。鲁迅做了有力的推手,先生不断撰文介绍,插图选用,主办展览,大力推荐比亚兹莱、珂勒惠支等人的作品。

叶、鲁皆是藏书大家,读书广博,且对艺术有涉猎。作为书籍衍生物的藏书票,亦可作为“玲珑画作”加以赏析,自然能得他们的“芳心”,占了他们的视角一隅。但若说到钟情,有些万花丛中一点红的意韵。要真正了解藏书票,最好再听听“票痴”讲的故事。

子安是中国目前藏书票这个小市场的“大玩家”,他在这一领域里进出浮沉多年,玩出了赏鉴的好眼光,玩出了一批同好,玩着玩着,还跑到《三联生活周刊》和《深圳商报》等有影响力的媒体上开了专栏,然后还玩出了三本藏书票专著,除了《藏书票札记》,另外两部是他以前出版的《西方藏书票》和《藏书票之爱》。

术业有专攻。马未都为《藏书票札记》撰写序言,谈及藏书票的历史可追至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比邮票还要早出现300年。一般认为德国勃兰登家族最早使用藏书票。如此说来,藏书票目的之一是彰显藏书者的身份,因此它的设计是颇为讲究的。《藏书票札记》收录了70枚精品,其主人皆名声赫赫,比如狄更斯、萧伯纳、罗斯福等人,他们都喜欢藏书票且要求甚高,18世纪的英王乔治三世甚至钦点巴尔托洛齐为御用画匠。子安围绕这些精品阐析其中的艺术理念,阐析这些藏书票如何传递主人的品位和生活观。

藏书票饱蕴故事。希特勒的书票画着象征荣耀的栎树枝和纳粹法西斯的秃鹰徽章。正如子安所说,将古罗马权力符号置于书中,希特勒的野心昭然若揭。这是“魔头的雅趣”。当希特勒认真读书、亲自设计藏书票之时,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有人说过,书籍或死,而书将永生。1933年5月10日,希特勒青年团在柏林和其他德国城市的广场上,纵火焚烧了马克思、弗洛伊德、卡夫卡、本雅明等人的大批作品。那一天,伴随着漫天飞舞的灰烬,定然有藏书票的碎影摇坠。文学、艺术和进步的思想,都未能在这场灾难中幸免。像希特勒这样“爱书”的人,显然深知书籍的巨大力量。

叶灵凤当年境遇窘迫,被左翼冠之以“反动文人”的帽子,鲁迅也曾撰文批评过他,幸而如今风定雨静。这些年过去了,当我品读藏书票时,我庆幸那些旧事已经斑驳,而他们对书籍的一腔热爱,终究会在某个时刻不约而同地唤起追念。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