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仰流年》: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笔下的命运、生活、人情、世态

  • 发布日期:2017-07-27 新闻来源: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未标题-1

詹福瑞《俯仰流年》新书发布会暨消夏雅集

欧阳修《采桑子》中有一句“俯仰流年二十春”,詹福瑞教授的新书书名《俯仰流年》正是取了此句之意。《俯仰流年》是典型的学者散文,体现了一个出身于农村的人文学者的岁月感怀与时代忧思。

詹福瑞是河北青龙人,国内知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曾任国家图书馆馆长,长期从事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著作有《南朝诗歌思潮》、《中古文学理论范畴》、《汉魏六朝文学论集》、《论经典》等,学术论文近百篇,另有学术随笔集《不求甚解》、诗集《岁月深处》。

《俯仰流年》是詹福瑞的第一部散文集,内容分为四辑,其中既有詹福瑞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深情回顾,也有他对当前农村凋敝的冷峻观察;既有对前辈学者的回忆,也有对当下学者生存状态的描述;既有对自己成长、工作、生活中见闻的思考,也有对大学教育、传统文化、国学等时代问题的看法。正如作者本人所说:“这本书写的是命运、生活、人情、世态。”

QQ截图20170726135609

《俯仰流年》

作者: 詹福瑞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年: 2017-6-30

ISBN: 9787807681915

7月15日上午在京举行的“詹福瑞《俯仰流年》新书发布会暨消夏雅集”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到会,畅谈阅读《俯仰流年》的感受。

未标题-9

詹福瑞教授在会上分享了他的创作体会:“写散文要做到一个是真实,一个是真诚,一个是真美”,其中真诚比真实还难,但是“如果说不真诚的话,写一些假话、写虚情,我觉得这文章就一文不值”。谈及新书的第一部分,詹福瑞说:“里面我写了我的父辈,也写了我的同辈,我的童伴。比如说里面写四头,写我表妹,写二特务,那都是我身边一块儿生活过的人。当我写四头的时候,虽然有一些看起来好像很调侃,其实我是含着眼泪在写。”

未标题-4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建功认为,“他的文章里蕴含着学问,有文人气,还有多年涵养的学者气。他还不像有些作家、学界的教授有点儿炫,他跟我们商量,然后还谆谆善诱,使读者如沐春风,所以他的散文读起来很舒服。”《俯仰流年》这本书,“有乡土气、书卷气、名士气,表达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家国之忧”。

未标题-5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延青谈到,在阅读这本书写家乡的部分时,回想起了自己本科的时候聆听詹福瑞授课时的一个场景。詹福瑞在讲台上说:“我的口音带着乡音。如果有的同学觉得我说话有点可笑的话,希望笑得响亮而短促,不要影响讲课的时间。”人的一生扎根于自己的童年和少年,《俯仰流年》是一个六十多岁的人回忆青少年时期的一些经历,从中读者“看到了当年的时代风貌,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的一种生存状态,也看到了感受到了生命和生活的意义。”

未标题-6

对书中描写任继愈先生、詹瑛先生等老知识分子的部分,《光明日报》文艺部主任彭程感受到他“写情写得深情沉郁”,而“书里写到的很多人,有点儿像《世说新语》那样的风格,虽然是寥寥几笔,不长,但是能够写出人物性格,使这个人物栩栩如生。比如说苏仲翔先生,书法家,以字换酒。还有韩文佑先生,送学生下楼。这些细节,体察得非常细致,描写得非常生动。”

未标题-6

“他的散文敢思、敢写、有真情、说真话”,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陶文鹏谈道,“比如说关于传统文化,现在很多人一说传统文化就好得不得了,忠孝仁义好得不得了,但是福瑞他就说传统文化有好的、有坏的,要做好精华与糟粕的剥离……有关大学办学就一句话,‘人:大学永恒的主题’。大学就是培养人的,应该有气氛、有抱负、有胸怀、有容纳、有容量、有涵养。这写得就跟别人不一样,有见地。”

未标题-7

“作为一个学者,他对文学的感觉非常敏锐,细节也非常真切。比如他写到母亲把棉袄盖在他身上,很简单的一个细节,他在想母亲是怎么把棉袄盖在自己身上的,写得很真挚。这本书很多地方都是这样。”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管士光说:“有些作家、有些学者在写作的时候容易大而化之,写得绝对正确,但是让你留不下深刻的印象。福瑞的这本书中的很多细节深深地打动了我。也许有些文章我们会慢慢淡忘,但是有些细节我们肯定会记住。”

未标题-8

“书里穿插了一些照片,而且是黑白照片,”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说,“我觉得在看这些照片的时候感触非常深。我觉得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挽歌或夜歌。读第一辑的时候为什么会有这些感触,它这里面所记述到的一些空间、物器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见了,它已经被彻底地连根拔起,成为一个时代的乡村遗弃物……当我们儿时熟悉的那些乡村事物到了现在完全不见的时候,那种感受,那种对故地、故事、故人的记忆也好或者说追挽也好,这种故乡被悬置的状态,我觉得它为每一个中国的读者提供了一个黑白的精神雕像。”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