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崇年新作《御窑千年》首发 “瓷器之路”传递中华文化

  • 发布日期:2017-05-11 作者:姜娟新闻来源:人民网

著名历史学家、“百家讲坛”主讲人阎崇年5月9日携新作《御窑千年》来到三联韬奋图书馆,举行新书首发式。该书是一部历史学家撰写的瓷器文化史,重在探讨宫廷与御窑瓷器的历史与文化之关系。

书中,作者选择明清故宫存量最多、档案记载最详、文献记述最丰、社会影响最大的御窑瓷器为重点,讲述宋元明清御窑瓷器的发展历程,挖掘御窑及瓷器的历史、人物、事件、典制、技艺、器物、文化、艺术、生活、影响,传播优秀工匠精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瓷器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项伟大创造,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为什么“瓷器”“中国”的英文都叫作“China”呢?在书中,作者由一个典故,道出了“中国”与“瓷器”的渊源。书中介绍,瓷都景德镇,“古昌南镇也”,相传瓷器销往海外,一些外国人不知道这种器物该叫什么,只知道来自昌南,于是将“昌南”谐音作china。所以,china不仅成了瓷器的英文名字,而且成了中国的英文名称。

“御窑,是帝制时代的产物,依托国家力量,荟萃了瓷器文化的精华。”阎崇年认为,中国古代宫廷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如要了解其精髓,必须通过其载体“御窑”。

阎崇年着眼于御窑人与御窑瓷之间的关系,指出陶瓷的历史,也是陶瓷工匠的历史。尤其是御窑瓷器,它们的设计、生产都汇聚了当时最好的能工巧匠,代表了中国工匠的最好水平,体现了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

阎崇年认为,“瓷器之路”,和现在的“一带一路”基本重合。中国古代贸易中,中国的瓷器,与丝绸和茶叶一起,通过陆海两条通路走向世界。在物质交换的同时,传播中华文化。从宋到清,千年以来,在一带一路上,瓷器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纵观史料,阎崇年发现,无论是文献记载,还是考古遗存,中国瓷器在亚洲、欧洲、非洲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全书结尾处,作者总结:“瓷器之路的千年历史表明:以往瓷器之路辉煌,今后瓷器之路宽广。中国创烧的瓷器,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符号,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不仅是一条颜色锦绣斑斓的彩带,而且是一座跨越四洲三洋的津梁。”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