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诞辰130周年 家书展现诚朴家风

  • 发布日期:2016-07-22 作者:路艳霞新闻来源:北京日报

董必武一家人的合影。

董必武家书。

继出版《谢觉哉家书》后,三联生活书店近日推出了《董必武家书》。一封封家书,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诚朴家风。这也是献给董必武诞辰130周年一份特别的礼物。出版方称,还将陆续整理出版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家书,“延安五老”家书也将聚齐。

信中给女儿部署学习战术

《董必武家书》共包含董必武家书68封,此外还有其夫人何连芝写给家乡亲属的书信10封。这些家书按照收信人进行了分类和归纳整理,分为五个部分:致妻子信、致子女信、致同辈信、致子侄辈信及何连芝家书。

董老与夫人育有一女二男,同时抚养了多名侄女、侄孙。他的信有不少是写给孩子们的。在给女儿的信中,董必武直言女儿的天分属于中等,中学课程门门学好有困难。于是他像将军打仗一样,部署起战术:“你应当缩短战线打歼灭战,这是毛主席军事学中战术原则之一,你们学毛选四卷就会看得出来。”他还列出了具体方法:“聚精会神地听讲课,除数学等课外,下堂后马上将课文看一遍,不懂的地方记下来问老师或同学,自己择重点课,用百分之三十至四十的自习时间温习。”

董必武和儿女之间的交往是平等的,这从多封家书中都能感受到。女儿在信中批评他性子急,这位父亲虚心接受了批评:“我不仅性子急,对人的态度也过于严厉,有使人不敢接近或接近而不能尽其词的地方。”他更是诚恳地保证,要下决心改掉毛病,并请求女儿,“你遇见我旧病复发时就提醒我,总会改掉的。”

老一辈革命家所遇到的家庭难题,和现时人们遇到的并无二致,亲戚缺钱要借钱、亲戚没工作要帮找工作、亲戚生病住院等,家事一大堆,读一封封家书,分明感到董必武关心家人的身体健康,关心晚辈的成长。但面对亲戚的一些要求,他的态度也很坚决,绝不会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为家人谋任何职务和好处。他曾在信中委婉地对亲戚提出批评:“除了法律规定的职权外,任何人没有特权。在你的思想中对这点似乎还不很清楚。”

家人通过家书重新认识他

“他不许浪费一张纸,一把牙刷、一条毛巾都非用到不能再用的时候才更换”,“强调要我们做自食其力的老实人”,“为人处世要吃得亏”,要学会“跑龙套”,“做人要有规矩”……董必武的后人,通过他的家书做出了种种总结。

“他从来不说他的过去、他的历史。”董必武的女儿董良翚说,过去自己除了学习、玩,就是入队、入团、入党,和父亲是在同一时空的两股道上前行,对父亲的了解不多。反而是在他去世后,多次参加他的纪念会、座谈会后,才慢慢走近了父亲。读这些家书,让她更有了深入走近父亲的机会,“他给我母亲的信里,除了通报自己的近况,交代一些事情外,总会把随他外出的每位工作人员的情况告诉母亲,也一定会问候留守寓中的所有工作人员。父亲从来都视他们如家人一般,是一种全新的同志关系。”

董良翚还从母亲口中得知关于父亲的逸事。在抗战时期,父亲太忙,连看表的时间也常常没有,偶尔险些误事。父亲索性把手表交给当时的警卫员,由他来掌握时间。结果没多久,那人“跑路”了。害得父亲还检讨:客观上“资助”了这个革命意志不坚定者的逃跑。

该书编者、董必武的孙子董绍壬透露,老人家曾在繁忙的公务中间为孙辈们亲自改信中的错别字和标点符号,并反复叮嘱学习的方法;还曾在很久没有执笔写信的情况下,为回复孙儿的问候而专门“破戒”。“在本次收集的家书中还有一个现象,一些信在落款时专门注明本信由爷爷口述,某某后辈子侄执笔。”

新闻延伸

家书应编入中小学教材

《董必武家书》是董绍壬花了一年时间整理出来的。回首这一年来的寻找、整理,他特别感慨:“书信保存状况堪忧。”

董绍壬说,1990年三联生活书店曾经出版过《老一代革命家家书选》,曾收录董必武家书16封,但如今其中的8封已找不到原件。即便是千方百计找到原信,纸张也早已发黄、发脆,极易破损。他还提及,这次整理家书也有意外发现。原来,他跟湖北红安县的同辈兄弟一起,在村里的老屋竟找到了几封信。这些信就在厅堂的旧木柜里,“我很偶然地抽开柜子,慢慢翻了翻,竟然翻出了五六封家书,还有很多兄弟小时候的毕业证等证件。”董绍壬说,这几天红安暴雨,如果没有及时抢救,这些家书很可能又损失掉了。

谢觉哉之子谢飞也曾表达类似观点,家书整理、保护不能等,“在多媒体时代,家书能寻找过去和现在的结合点。”还有出版界人士呼吁,老一辈革命家的家书应节选入中小学课本,希望孩子们“不忘初心”。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