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探索性的语言学著作

  • 发布日期:2016-07-20 作者:王靖新闻来源:中国出版传媒商报

W020160507355194173692

《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称谓分期研究——社会语言学新探》孙剑艺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4月版/298.00元

孙剑艺先生主撰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称谓分期研究——社会语言学新探》一书,共分九编,按照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变迁的大致段落分期,对清末至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社会称谓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研究。“每编内容既能独立,又互有联络,后编内容对前编有所交叉和继承”。同时,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吉常宏先生和葛本仪先生分别为此书作序,该书面世即引起系列社会反响。此书既是一部社会语言学的探索之作,又是一部社会称谓分期研究的创始之作,还是一部运用语言学理论解决词汇问题的实践之作,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学术价值。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社会称谓词

社会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自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兴起后,就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而今发展成为一门富有活力的学科。社会语言学顾名思义是“研究语言和社会多方面关系的学科,它从不同的社会科学(诸如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心理学、地理学、历史学等)的角度去考察语言,进而研究在不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语言变异。”社会称谓词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它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的文化心理的浓缩。因此,社会称谓词的研究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部分。孙剑艺曾参与《汉语称谓大词典》的编纂并任副主编,长期认真的编纂工作既使他积累了深厚的学养和深刻的见解,又使他独辟学术蹊径规划了新的课题。其主撰的《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与社会称谓分期研究——社会语言学新探》,是部具有前瞻性、里程碑式的社会称谓词研究的专著。

戴庆厦说“随着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称谓也逐渐地改变自己的形式和内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变动使得一些旧的称谓消亡,新的称谓产生,或将旧称谓赋予新的含义与功能”。孙剑艺深谙称谓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变动,他的这部书对整个20世纪的社会称谓进行系统、全面的汇集、整理与研究,为学术研究呈献了一大批宝贵的资料,为后人留下一把探索20世纪社会称谓奥秘的新钥匙。此书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社会称谓词,比之前人,则是发其所未发;较之同代人,则是挖掘得更深,涉及得更广。词条、释义、例证、理据考释、文化阐释、社会背景交代等研究路径,为后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研究范式。可以说,该书既是一部社会语言学理论的实践之作、支撑之作,又是一部未来构建称谓学的理论来源之作。

专门深入研究社会称谓词

这是一部专门研究社会称谓的语言学著作,其学术价值自然体现在对社会称谓词的深入研究上。

首先,作者挖掘出大量的社会称谓词,并对其进行了精确界定,列举了大量书证、例证,分析其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构词理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该书虽然不是辞书,但有关称谓词的详细考证却是对辞书的一种有益补充,起到了辞书无法起到的作用。

比如,作者对“黑狗”词条研究时指出:“《汉语大词典》[黑狗]抗日战争时期对伪军的憎称。’这种解释宏观而言无错,然而未免失于笼统。伪军种类繁多,‘黑狗’究竟指哪一类呢?再说,有其名必有其理,伪军为什么会被称为‘黑狗’呢?”经过作者梳理大量的史料,最后得出“抗战期间‘黑狗’的具体对象,“一般是指伪警察,有时也指一种地方保安队性质的伪警备队。他们之所以被称为‘黑狗’是因为身穿黑色或偏黑的青色制服或军装。至于‘狗’的取意则不言自明。就心理而言,是老百姓对汉奸伪军的憎称,发之于口,则是对他们的一种口语化的詈称。”这段考证,把“黑狗”的具体指称对象、命名理据及语用色彩考察得一清二楚,而这是《汉语大词典》释义所不具备且无法做到的。又如当今的孩子,已经不明白“万元户”一词的时代寓意了,要是他查阅某部辞书得到“年收入过万元的农户”的释义,说不定内心会把“万元户”跟“穷光蛋”划等号。读了这部书孩子就会明白,当初“万元户”的社会效应,绝不亚于当今的“富豪”。总之,该书称谓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诸多词条都考证详实、分析到位,读来饶有兴趣。

其次,虽然该书是一部断代的、共时的社会称谓词研究,但在对具体的称谓词进行考证时却又能照顾到称谓词在不同时期意义、语用等方面的历时变化,这就是共时和历时的结合。从这个角度看,此书在一定程度上又具有了称谓史的性质。

比如,在“民工”词条研究时,作者考证了古代的“民工”:“谓有某种技艺的工匠。”而到了解放战争时期,“民工”则代替“民夫”一词专指参加各项支前工作的人民群众,并在陈毅司令员的号召下推广开来。由此,“民工”具有了新时代的意义。在此前提下,作者又详细考证了解放战争时期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民工”,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分类。让后人得以了解当时民工的任务分工和组成形式。然而,作者的考证并未到此结束,而是又延续到了建国以后,“人民公社期间,农民在家称‘社员’,遇有挖河打堤等国家任务,被抽调外出劳动,也称‘民工’,那么到了当前,‘民工’又指到城市打工的农民。”在梳理完“民工”历史沿革后,作者深刻地指出:“传统义和新义在‘农民外出做工’这点上具有共性,但传统义‘民工’是‘政府动员组织’的,新义‘民工’则是自发自愿,带有自由流动性。所以新时期民工在出现之初没有定称之前,人们曾沿用过去的‘盲流’称之,就是基于其自由流动性而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外出打工的农民从被叫做带有蔑视性的“盲流”,到中性称呼“民工”。这种称谓的变化反应出了一个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从中我们不但可以窥见“民工”一词从历史到现在意义及其所负载的社会政治、经济等情况的演变,也可以看出,在漫长的岁月里词汇犹如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是怎样挣扎着、变动着以期使自己适应这个社会的变迁。不难看出,称谓与社会变迁是何等的息息相关!

后人如果研究21世纪的称谓词,这部书已经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应该说,称谓词是上接过去、下涉当今的一条文化纽带,还有可能影响未来。因此,研究称谓词也可以说是延续中华民族的文明与文化。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