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学者米歇尔·帕斯图罗最初的专业领域是中世纪纹章学,但却在解读纹章的符号意义的过程中,逐渐转向了对色彩的研究。近十余年来,他的《色彩列传》系列已陆续出版了蓝、黑、绿、红四种(中文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由于作者本行是纹章学,解读图形、符号、色彩背后的文化象征意义是顺理成章之事,他主张从历史遗留的物品、图像和文本中提取出意义、逻辑和系统,并强调“是‘社会’创造了颜色,为颜色赋予了定义与含义,确立了它的法规与价值,为其提供用处,决定其利害”,因而“颜色的问题首先是并永远是社会问题”。基于此,他写的每一种色彩的历史,实质上是这种色彩的社会史、观念史,涉及到不同历史时期的人如何认知、看待、运用这些色彩,如何在技术上制造和提取它们,又赋予了它们什么意义——看上去是颜色的象征发生了变化,其实当然是运用这种颜色的社会及其观念发生了变化。
《色彩列传:蓝色》
[法]帕斯图罗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8
ISBN: 9787108055675
《色彩系列》首先从蓝色写起,并非偶然。正如作者所言,蓝色在西方历史上,是变迁最具戏剧性和颠覆性的一种色彩。最初是卑微没有地位(以至于19世纪的学者怀疑古典时代的欧洲人是否能看见蓝色),随后被视为阴沉、古怪、低下、属于蛮族的色彩,蓝眼睛甚至被看作是身体上的耻辱。然而从12世纪晚期起,蓝色开始通过彩绘玻璃窗、釉、绘画、织物和服饰进入教会的色彩体系,并由于圣母玛利亚被越来越多地绘制成身穿蓝色衣物而逐渐走运,最终由此被法国王室接受,开始获得一系列正面意义。到中世纪末期,它已被视为最美丽、最高贵的颜色,最终蓝色成为法兰西的代表颜色,并成为现代人最偏爱的色彩。正如帕斯图罗所强调的,“蓝色在12世纪到14世纪间的崛起绝非微不足道的琐事,它体现了社会秩序、思维体系和认知模式上的重大变化”,这乃是因为“新的社会秩序要求新的颜色秩序”,正因为蓝色在原先的社会等级象征中符号性很弱,所以它“既不合规又不合禁”,反倒可以让人自由而中立地广泛运用它。
《色彩列传:绿色》
[法]帕斯图罗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7
ISBN: 9787108055552
帕斯图罗聚焦于色彩在欧洲的历时性变迁,但几乎未做跨文化比较。当然这对一个学者而言似也太过苛求,毕竟就算有人能具备这样开阔的知识面,可能也会牺牲挖掘的深度。不过,补充一些不同文明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丰富对色彩的认知,其意义无疑不可低估。
如果与中国对照观看,其中存在的差异是十分明显且颇具启发的。英语的“绿”源出“青草”,但汉语却都取自织物——这一点不可小觑,正因汉语的“绿”源出织物,所以现代之前的中国人并不像西方人那样惯于以绿色作为生命、机遇和希望的象征;手工纺织业的早熟以及人文色彩对文化的更强渗透,由此影响了文化系统中色彩象征意味的取舍和表达。
这样的比较不仅可以增加一个视角,也可以使我们看到中国文化的某些特质所在,进而更可反思《色彩列传》中那些源于欧洲的色彩含义何以能流行于全世界。一如帕斯图罗强调的,一种颜色不是单独存在的,只有在与其它颜色进行关联或对比时,才能体现其全部意义,因而“决不能孤立地看待一种色彩”。那如果是这样,或许也可以说,一种色彩的社会文化意味也不是单独演化的,只有在不同社会之间进行相互关联、相互映照时,才能更好地体会到它在人类文化中的丰富内涵,我们同样不应“孤立地看待色彩在单个社会文化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