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到景德镇,有且仅有一个理由:瓷器。
瓷有大美而不言,永如蒙娜丽莎般地微笑,温润而神秘莫测。
景德镇地处黄山向鄱阳湖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是一个山水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江南小镇。上天赐予它“水土宜陶”之异禀,域内水系发达、富蕴优质高岭土和瓷石以及漫山遍野的燃料。宋朝它仍不足以跻身于名窑之列,直到“不降则屠”的蒙古大汗把各地工匠集中到镇上,燃料、原料、技术、行会、劳力、生产、市场、运输等各产业要素具足后,瓷都开始了它风靡世界的“人生”。
古代景德镇是世界首个工业化城市。清代康熙年间,在此地传教近20年、被后人列为18世纪头号工业间谍的法国人昂特雷科莱写信告诉友人,这是个每天消耗“千猪万米”的地方,字里行间充满艳羡;而英国思想家塞缪尔·约翰逊则愤怒指责“中国是利用瓷器的剥削者”。
景德镇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虽然它被历史的车轮裹挟着驶入当下,然而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当代的在这里并存。这是个高熵态的城市,外表极度混乱,内在惊人的稳定。若无有行家向导,外来者只能在云遮雾罩中到此一游。
三联生活周刊旗下“茶生活方式平台——熊猫爱茶研究所”推出的年度社交旅行主题品牌“奇境中国”,凭借多次走访景德镇后的认知和理解,于2017年7月28日至8月1日带领着周刊的读者们来到了景德镇,其目的如同卡尔维诺所说:“为了找到你的过去和寻找你的未来。”
7月28日晚,陶艺街淘宝竞赛。
7月29日上午,樊家井,典型的景德镇市井,是中国古玩中心批发市场之一,也是被传媒污名化最厉害的市场。其实它有着一颗“业界良心”,货物的平均利润率不足10%。
7月29日下午,拜访景德镇御窑元华堂。向元华先生在业界素有“向老大”之称,20岁开始研习传统工艺,恢复了多种已失传的工艺,景德镇仿古业绝大多数从业者出其门下。他向读者们系统地介绍了宋、元、明、清景德镇代表性工艺,并拿出旧藏和大家交流。
7月29日晚,向宅家宴。
7月29日晚上,章武分享《景德镇:禀赋与气质》。
7月30日上午,中央美术学院陶瓷艺术研究院,余乐恩陪读者做陶艺、玩泥巴。
7月30日下午,走访山云瓷谷里,和崔迪谈新粉彩瓷器、虎妞VS胡轩《岩茶和雷司令的对话》。
7月30日晚宴,北欧中心。景德镇“东郊米其林”大厨本地菜。
7月30日晚上,陶溪书馆。海客、章武、闫翼峰《世界早期文明漫谈》。
7月31日上午,古窑历代官窑研究所。罗国新,景德镇的文化碎片“拾荒者”。
7月31日下午,陶溪川美术馆。虎妞VS孟蕾《岩茶与香槟的对话》。
7月31日晚宴,陶溪川美术馆。
张贤亮在《中国文人的另一种思路》中认为:“从现在西方收藏的藏品和打捞沉船出水的瓷器看,很多瓷器并非单纯是当做手工业产品出口的。西方人注重的并不完全是它们的使用功能……其实,西方人多半注重的是它们的观赏价值,它们的审美性。”张先生以为它们实际上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载体征服世界的。首先是价值观上的征服,其次是生活方式上的征服。
四百年前,瓷器是欧洲人认识中国的一扇窗口,绘在瓷器上的中国人物和风景给欧洲人带来无限的好奇,引起他们对古老中国的无限热衷和向往。瓷器席卷欧洲,从庭院到建筑、从室内装潢到饮食,甚至扩展到服饰,无不受到中国的影响,欧洲人所称的“中国热”于17世纪启动了强烈而持久的新文化现象。
“景德镇:72小时感官盛筵”是一次中西方生活方式的交融尝试,瓷器、茶叶、香槟和雷司令,西式烘焙和中式美味。最可圈可点的是三乙老师按中医“君臣佐使”观点为小龙虾特制的“芝兰玉树”汤,为这场感官盛筵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
“景德镇:72小时感官盛筵”更是一次景德镇产业升级的尝试,创新了一个以客户体验为核心的服务产品,它改变了陶瓷的属性,它将使这个千年古镇更具粘性。新的社会发展阶段需要新的文化,或许这次活动就是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