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杂志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了“他们走在大路上——《当代》与青年作家现实主义创作”文学研讨会。参加此次研讨会的青年作家近年来均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了强劲的上升趋势。2016年是《当代》杂志第一任主编秦兆阳发表《现实主义——广阔的道路》60周年,研讨会之所以叫“他们走在大路上”,是希望青年作家越走越远,看到更美好的风景,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当代》杂志2016年第六期专门为青年作家推出了青年创作专号,更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对作者资源的一次长线布局。
虽然都被称为“青年作家”,但他们的经历、背景并不尽相同,在文学理念和写作手法上也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点。比如来自河南的李清源的两部中篇小说《走失的卡诺》和《苏让的救赎》在《当代》杂志上一经问世,就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关注,凭借对于当下人性的独辟蹊径的剖析和阐释,他也获得了“当代文学拉力赛”的年度冠军。已经以评论家的身份广为人知的李云雷近两年来在“反串”写小说,研究者从事创作,往往会被人批评理念过剩、具象不足,李云雷的小说却出人意料地清新质朴,属于那种没有被文学观念所拖累的文学作品。身为军旅作家,王凯和西元的写作致力于表现当代军人在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精神风貌,出生在北京的孟小书对于都市青年情感状态的反映也与善于“城市写作”的前辈们有了相当大的不同,来自浙江却在新疆生活过的女作家杨方则善于用诗化的语言展现异域风情。尤为值得称道的是湖北“80后”女作家宋小词,她的中篇小说《直立行走》能够直击拆迁、城乡差别、贫富不均等等社会痛点,但又没有一味简单地为某个阶层、某个人群代言,而是能够体谅到当下生活中每种人的艰辛和自尊,这种全面、冷静的视野标志着一个作家的成熟。
《当代》杂志社负责人也专门阐述了这期专号的初衷。作为一本创刊三十多年的著名文学双月刊,《当代》杂志历来注重与青年作家的合作,而当年曾在《当代》上发表新人新作甚至处女作的作家,日后也有许多成为了著名作家、经典作家。诸如陈忠实的《初夏》、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王朔的《空中小姐》都是在《当代》首发的,而在八十年代,他们也一样都是青年。近年来《当代》还刊登过许多青年作家的现实主义作品,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李师江的《中文系》、丁三的《精卫填海》、肖江虹的《百鸟朝凤》等等。站在一本杂志的角度看来,最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天的市场环境和文学环境之下,仍有相当一批优秀的青年作家的写作与《当代》一贯坚持的现实主义精神不谋而合。在务实与务虚之间,他们更倾向于务实,在为人生与为艺术之间,他们更倾向于为人生。青年作家正在自觉地用他们的写作记录着中国社会的当下变化,而他们有别于前辈的经验、阅历和观念也注定能使反映现实、反思现实的写作道路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