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一面生动的“镜子”。阎崇年先生的《历史的镜子》(华文出版社2023年7月出版),集结了作者近40年的思考结晶,从“以史为鉴”“文化遗产”“历史人物”“读书修身”“爱国精神”等五个维度,全面阐释了这种历史的借鉴作用,通篇读来,予人以长久的智慧启迪。
阎崇年是清史研究的集大成者,对与之紧密相连的明史学亦颇有研究。本书中,他放眼明、清两个时代,从明亡清兴的基本史实出发,回答了怎样从政亡兴替中借鉴历史的发展规律,如何从多民族的文化融合中增强民族自信,以及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强化我们民族的精神塑造等诸多诘问。
在他看来,明朝之所以像其他封建朝代一样,由盛而衰,最后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乃在于明末王朝根本没有处理好民族之间、朝廷与百姓之间、君主与臣子之间分与合的关系。具体说来,就是重君权轻民权、重贵富轻民富、重祖制轻改革。同时,对于海洋文化也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此外,在国家的相关制度设计上,也有重大的缺憾,如取消宰相辅政、实行宦官当政等等。正是这些因素的重重叠加,最终导致了明政权的灭亡。反观清王朝,从建立之初直至1840年前期的近200年时间里,历届帝王都能够在审时度势中,较好地认识到“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道理,并注重各民族之间的守望相助,各帝王大多也都能勤政爱民,对于有才能的汉朝官员亦能一视同仁,并予以大力提拔,为康乾盛世奠定了扎实的政治基础。
在探讨明清时期的文化异同时,体现出阎崇年对传统文化的深邃思考。他认为,明朝时期建立起的故宫文化,它的精髓就突出体现在“中、正、和、安”四个字上。中,在我们的国名“中国”中就得以凸显。正,在故宫的正阳门、正门、乾清宫的题匾“正大光明”中频频可见。和,同样于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中相继展现。而安,强调的则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以和为贵,有“和”了,就意味着天下都平安了。由此可见,古往今来,我们的先人极善于在托物言志中表达心志,故而阎崇年强调指出,以“中”字起头的四字精髓,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生动彰显。
全书还从历史人物的传奇经历、个人的读书修身,以及优良家风与文化自信的互建互立方面,深入论述了见贤思齐,向杰出历史人物学习,从书本中学、从社会中学、从宏大历史中学,建构和谐家庭观、树立全民族自信的方法与途径。他认为,修身应当读书,现代家庭,应该是一个书香家庭,一个人的读书修养和学习,不但关涉个人的成长进步,还直接影响整个家庭的文化氛围和文化素养,因此,我们要善于以家庭为单元,在学与思中,升华思想、陶冶情操、振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