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青年译者吴永熹访谈17位国际文学巨擘:与文学世界面对面

莎士比亚、托尔斯泰、雨果、莫泊桑、狄更斯、卡夫卡……这些大作家的名字你都知道吗?曾经的世界文坛,一位位如明灯般耀眼的文学巨匠,用他们的文字指引、震撼着世人。小说作为文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

然而,淌过漫漫历史长河,进入21世纪,对于被碎片化阅读不断挤压的我们,文学究竟还有多少空间?文学是否已经成为微闪的磷火,冷冽的光焰,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生活在当下的青年,到底该怎样触摸文学、阅读世界?那些国际当代著名作家,又会以何种面貌或途径被大家知晓?

《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以独特的姿态给出了答案。这本书是青年译者吴永熹的首部访谈录,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一句话语就是一个故事,一个灵魂就是一座殿堂。与十七位国际文学巨擘面对面,就是与文学世界面对面。毕飞宇如此评价:“这本书是一个幽闭的小宇宙,我,我对面的那个作家,再无一物。可是,这本书是多么地浩瀚,星夜璀璨。” 

7a679536bd2b84f8

 用文学的方式了解世界,而非武器

吴永熹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后赴美国华盛顿大学深造,曾任《新京报·书评周刊》记者、腾讯文化海外记者。这个集子收录了过去十年间她对十七位国际作家的访谈。他们中不乏因获诺贝尔奖、布克奖等奖项而被中国读者熟知的名字:奥尔罕·帕慕克、莉迪亚· 戴维斯、乔治· 桑德斯、萨尔曼· 鲁西迪……也有一些享誉欧美文坛,却在我国略显小众冷门的大作家。这些访谈最初都曾以单篇文章的形式和读者见面:从最初的《新京报》“书评周刊”,到腾讯新闻文化频道的海外文化报道,到《时尚先生》的“巨匠与杰作”系列。它们在最初发表时,多被给予了重要的版面和足够的篇幅。并且,在文章发表之后,每每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如今已然移居纽约的吴永熹,身处书房的方寸之间,从华人的视角,观察西方文学,寻找切入文学与世界的口子。她更加深刻地意识到:应该用文学的方式了解世界,而非武器。于是,她将这些稿件重新整理,汇集成册,《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随之诞生。

每篇访谈伊始,都是吴永熹对“对面”的小说家和自己采访历程的速写,寥寥几笔便精准地描画出作家的生平、声望与作品风格,这让作家们不再只是媒体上冷冰冰的符号,而是鲜活生动、可亲可感的人。

正如她采访萨尔曼·鲁西迪,这位作家因为一本禁书和长达十年躲避追杀的生活,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作家之一:“采访约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的一家名叫‘否’的独立小画廊,地点是我找的,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鲁西迪从不在家接受记者采访。那天鲁西迪是坐地铁来的,我问他地方好不好找,他说很好找,事实上他的一个作家朋友就住在附近。一走进画廊,鲁西迪就让人感到了他巨大的存在感。不可否认,这和他的名声当然不无关系。但这又不仅仅是因为名声,在那个时候,我已经接触过不少有名的作家了。这是许多因素混杂在一起所形成的一种气场,因为他自信的步伐,壮实的身材,巨大的脑袋,以及那双灵活的、看似洞悉一切的眼睛。”

十七场对话,在文学肌底与生命景深的交织下,作家们自然而然地谈论各自的写作习惯与方法、困惑的时刻、文坛秘辛甚至众多新时代议题,勾勒出葳蕤蓬勃的万千气象。 

 她真懂作家,真懂写作,也真会提问

探究麦凯恩初到美国的漫长骑行之旅,对德里罗说“我听说你是用打字机写作的”,问弗兰岑“你夏天写作吗?”……

编辑过上千篇采访稿件,随机波动主播冷建国仍会对记者的第一个提问充满好奇和期待。而她认为吴永熹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令人惊喜。“吴永熹与大作家的十七次对话,不仅是一位中国文化记者向《巴黎评论》经典访谈的梦想的靠近,也为世界文学的图景和观念刻下了某种时间印记。”

吴永熹坦言,不论是前期准备的采访提纲,还是访谈现场时的氛围和提问技巧(如果它确实存在),都不过是为了让作家感到舒适和安全;让他们能够进入到某种接近最初文学创作时的灵感空间,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独一无二的关于写作与人生的秘密。

止庵对本书也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写得好的作家访谈录,有时比作家自己的文章还要深入透彻。这是因为作家写文章谈自己的写作,原本有个预想的谈话对象,然而现在提问者比预想对象对于作家的理解要更深刻,更准确。吴永熹的《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就是这样一本书。她真懂她所访问的这些作家,真懂写作,也真会提问。” 

写作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文学是艺术,也要有技术。在访谈的过程中,这些“对面的小说家”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写作时的经验与困惑、阅读的喜恶与习惯,坦陈文学之路上的所思所想、蹒跚印记。

哈维尔·马里亚斯:“一个作家在找到自己的声音之前要有许多次尝试。”“我几乎是盲目地开始写作,没有地图,只有指南针。”

欧茨:“在写一本小说的过程中,我会不停地修改。我会经常回到第一页,重写。整个过程是持续不断的,像波浪一样,相当有趣—— 至少对我来说是这样。在这个过程中,故事是一阵一阵地出现的,而且总是在重写中获得的。”

科伦·麦凯恩:“我们在讲述过去的时候,我们其实是在讲述现在。”

面对来自中国的年轻采访者,这些大作家无一例外都表现出极大的诚恳、耐心、风度与智慧。文学再了不起,也总有它隐含的脉络与秩序。作家再了不起,也总有他们背后的故事与人生。在这些轻松自然的交谈之中,总会有那么几句话直击你的心灵,让你或在迷雾中感到顿悟,或在求索中继续坚定,或在无措中寻找确证,或者孤独中听见共鸣,让你恍然:原来你在写作中遇到的这些拦路之石,他们也一样感到阻碍,感到困扰,继而沉思,尝试,又是怎样或轻盈或沉重地越过。

哪怕对自己充满怀疑,也要试着开始动笔。写作最大的敌人只有自己。与十七位天才作家面对面,将十七场迷人的访谈盛宴,献给每一个在文学或生命之路上迷茫探索的人。

 “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我从未为别人工作过”

小说是一面流动的镜子,给我们以反观过往变迁、照见自己与他人的机会。因此,这些被采访的对象既是文坛作家,也是知识分子,一问一答、你来我往之间,无不闪耀着他们自由、活泼的思想光彩。不管它们在意识形态光谱上的位置何在,它们都是真正从作家的头脑中生长出来的,从他们的人生中提炼出来的,有暖烘烘的生命热度。《对面的小说家——纽约访谈录》并非只是一本写作技巧的地图、阅读世界文学的清单,而是真正的灵感与智识的罗盘。

正如乔纳森·弗兰岑严肃地谈道:“真实的人在自己的人生中挣扎,写作就是从这种挣扎中来的。”

E.L.多克托罗感慨:“想要当一名好作家,你必须要有一种‘越轨’的感觉。如果你在越轨,这意味着你的思想是自由的。”

而保罗·奥斯特则幽默地说着扎心的话:“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是我从未为别人工作过。有时候,我会在地铁上看到一些刚下班的人,他们的脸色灰暗阴沉。我庆幸我的需要没有那么多,所以我从未想过要出去找一份工作。”

这些多向度、毫不僵化的思维火花碰撞,将带你进入一个更立体、更深邃的世界。格非看过本书之后,赞道:“这是一本你读完后还想妥善保存的书。不论是吴永熹本人,还是那些活跃于当今世界的杰出作家,他们在对话中呈现的思考,给我们带来了真正的启迪与教益。”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