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BIBF:多部当代文学作品实现版权输出

8月21日,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暨第17届北京国际图书节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开展,书展首日,各个出版机构举办了一系列的活动。

第十届茅奖作品走向海外:人民文学出版社《牵风记》《应物兄》版权推介

近日,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在五部获奖作品中,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牵风记》和《应物兄》也名列其中。8月21日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当天,人民文学出版社召开最新茅奖作品《牵风记》和《应物兄》版权推介会,也吸引了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到场。

《牵风记》是军旅作家徐怀中先生以1947年晋冀鲁豫千里挺近大别山为历史背景的一部战地浪漫故事,小说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式描写战争,探寻战火中的爱恋与人性。另一部获奖作品《应物兄》,是作家李洱历时13年潜心写作,创作出的一部标志着作家知识主体与技术手段的超越之作。以“应物兄”这个似真似假的名字,这个也真诚也虚伪的人物,串联起三十多年来知识分子群体的活色生香的生活经历,勾勒出了他们的精神轨迹。

人民文学出版社积极拓展版权输出的渠道,推动茅奖作品“走出去”,目前已有《冬天里的春天》《白鹿原》《古炉》《推拿》等茅奖作品走出国门,被译介到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十多个国家。第十届茅奖作品公布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更是积极与海外各出版社进行合作。此次新晋茅奖作品推介会上,黎巴嫩Cedar出版社(数字未来出版集团旗下)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应物兄》《牵风记》阿拉伯语版权协议;土耳其阿克代姆(Akdem)出版社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牵风记》土耳其语版权协议, 英国查思出版公司的马修·基勒 Matthew keeler 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签署《牵风记》英文版权协议。除此之外,另有多家海外出版社和版权代理机构亦抱有浓厚兴趣,将进一步洽谈版权合作事宜。

余华、叶兆言、苏童、鲁敏作品出版土耳其文版

译林出版社在第26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举行了余华、叶兆言、苏童、鲁敏作品的土耳其文版发布仪式。历时四年,呈现了八部作品:《在细雨中呼喊》(余华)、《花影》(叶兆言)、《别人的爱情》(叶兆言)、《我们的心多么顽固》(叶兆言)、《另一种妇女生活》(苏童)、《六人晚餐》(鲁敏)、《墙上的父亲》(鲁敏)、《此情无法投递》(鲁敏)。

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大,译林社输出和引进并重,致力于将当代中国优秀的文化、文学和社科作品推介到世界各地,作为一家文学艺术类出版社,译林社代理了许多作家作品的海外版权,利用其多年积累的海外版权渠道,向各国出版界大力推介这些优秀作品。

2016年初,土耳其卡努特国际出版公司的社长克齐泽拜访译林出版社时,译林向他重点介绍了余华等四位重量级中国作家。他把资料带回国后,开始了认真的调研,几个月后,克齐泽表示愿意购买这四位作家的作品,并在当年的北京书展上与译林社举办了签约仪式。此外,译林出版社今年还与土耳其四大出版巨头之一的红猫出版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设立了土耳其第一家中土出版中心,这将会带动更多中国文学、社会科学、经济科技著作进入土耳其读者的视野。

叶兆言也在现场谈道:三年前,鲁敏曾畅想我们的这些书能够“日夜兼程、跨越千山万水”,抵达连接欧亚大陆的十字路口土耳其,“摆到土耳其的大小书店,进入土耳其读者的书房、摆在他们的床头”。这个想象太美好,太有诗意,当然,也难免有点天真。

叶兆言说:“四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读过一本土耳其作家的小说,叫《我们心中的魔鬼》,作者的名字忘了,可是小说男主人公阿梅尔的名字,却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在我的阅读生涯中,这本书曾经悄悄地影响过我,它所起到的作用,一点也不亚于中国古代的那些经典文学名著,《我们心中的魔鬼》拓宽了我的世界文学视野。与土耳其文学一样,中国文学也希望并且渴望成为世界文学的一部分。文学的本义,就是为了让人类的共同愿望得到交流,就是为了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文学是一座桥梁,它连接了作者和读者,连接了历史和未来。我们的作品能够被选中,能够在土耳其出版,这是件非常幸运的事。”

“故事沟通世界——阿来对话30国汉学家”

继去年余华对话三十国汉学家之后,今年由作家阿来对话三十国汉学家,活动主要围绕阿来新书《云中记》展开。

阿来在开场发言中表示自己也是个“译者”,从事文学写作三十年来,每一次写作实际上也经历了一次翻译的过程,从藏语方言,到藏语普通话,再到汉语普通话,这也是在脑海中的一个翻译的过程。他谈到,很多读者说,我的作品中有一些普通话中不常见的表达,比如“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这句是藏文中的一种祝福方式。因为西藏多山,道路大多弯弯曲曲,很少有笔直的道路。人也一样,一生多半坎坷。“愿你面前的道路是笔直的”,实际上就是祝愿对方,一帆风顺。

阿来也表示很多人对西藏有误解,或是妖魔化、或是理想化。实际上西藏既不是蛮荒之地也不是圣地,它并非天堂地狱,而是人间,和我们生活的其他地方一样。而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则要从黑暗之中寻找光明,从艰难之中发现希望,哪怕世界艰难,也要写的美好,要去发现人性最伟大的地方。并希望借助汉学家们的翻译,将这种美好带给各个国家的人。

随后青年汉学家代表吉来与哈利德分别对阅读、翻译阿来作品的感想进行了发言。土耳其汉学家吉来说:“土耳其也是处在地震带上的国家,这也是我想翻译《云中记》的原因之一。土耳其在1999年也经历过一场大地震,因此土耳其读者也很可能对《云中记》感兴趣。中国近些年来快速崛起,但很多国家的人对中国缺乏了解,只知道它的崛起,但不懂它的人情。我希望明年完成《云中记》的翻译工作。”

翻译过阿来《蘑菇圈》的突尼斯汉学家哈立德说自己一个月前开始翻译《蘑菇圈》,当发现阿来对故乡山水的依恋时,感到非常有共鸣。因为自己也是农村长大的,对故乡有特殊的怀念之情。

阿来也在现场回应了各国汉学家们的问题,如面对芬兰汉学家劳诺的“你的作品已经被20多国译者翻译,请问如何看待文学的海外影响力?”的问题,阿来回答:“歌德提出概念:世界文学。随着全球化的过程。中国从五四时期的拿来主义以来,一直在学习世界各国。如今,是要写出足够好的水准,输出到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而且中国文化不是单一的,是多元的。它有内部多样性。这时候,我们要不断进步,写得更好。”

“讲述扶贫故事,中国出版在行动”

2019年是全国脱贫攻坚工作全面冲刺的一年,出版界同仁也积极响应,推进相关工作的开展。8月21日,中国出版集团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BIBF)上举办“讲述扶贫故事,中国出版在行动”发布会,这是中国出版集团也是BIBF的首个扶贫发布会。

会上,中国出版集团发布了加大帮扶力度的十二项措施,突出“扶智”“扶志”特色;同时,依托出版业的行业优势,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发布“乡村振兴与扶贫扶智”书单,如《雪莲花》,《脱贫攻坚前沿问题研究》等,都有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摆脱贫困的务实举措和理性思考,也有用无悔青春奉献边疆贫困地区的动人故事。除此以外,对外讲述中国扶贫故事也是今年的一大亮点。活动期间,研究出版社社长赵卜慧与黎巴嫩蒂法福出版社总经理巴沙尔·沙巴鲁等签署《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阿拉伯语版权输出协议,展示中国扶贫改革的具体实践,具体举措和成功经验。

8月21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也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展区内举办了《转折年代》《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韩语版暨《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阿拉伯语版、乌尔都语版新书发布仪式。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是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以国学视角阐述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及民族特点形成的哲学渊源的学术著作。自2015年出版以来,该书版权输出语种达到20个,已出版14个版本,包含英语(施普林格版)、英语(以色列版)、俄语、白俄罗斯语、法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土耳其语、印地语、越南语、乌克兰语、阿拉伯语、乌尔都语、繁体中文。

《转折年代》《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是三联书店“金冲及文丛”中的两种。“文丛”征引了数百种海内外文献,是三联书店推广海外的重点图书。继《生死关头》英语版、泰语版,以及《转折年代》《向开国领袖学习工作方法》韩语版之后,未来这套丛书还会有越南语、白俄语、哈萨克语等语种陆续出版。

责任编辑:戴佳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