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人气作家沈书枝的最新散文集《拔蒲歌》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该书是作者的第三部散文集力作,其情愫与内核仍是作者一贯的写作主题“还顾望旧乡”。不同的是,在新作中这“还顾”的内容既包含过去,也写及现今。
《拔蒲歌》以《儿童的游戏》为开篇,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乡下常见的儿童游戏做了一番别有童趣的讲述。不像今天的孩子有各种电子产品和高科技玩具,在物质生活普遍相对匮乏的那个年代,全国儿童所能接触到的游戏大致相似,踢毽子、跳皮筋、抓石子、打弹珠……在作者以儿童视角的记述中,一代人的共同回忆被唤醒。
开篇之后,该书共分为三辑,“红药无人摘”“瓜茄次第陈”和“与君同拔蒲”,分别从野草花树、南方吃食、少年心事及如今城乡两地的生活等日常气息十分丰盈的角度出发,书写北漂人眼里的“南方家乡”。从皖南到北京,漂泊在外的经历赋予了作者重新审视家乡的视角,而成为家乡的自然书写者也一直是她创作的源动力。
对于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来说,花草树叶基本上只是作为一种比较单纯的审美价值而存在。但沈书枝笔下的风物不仅有自然之美,还跟其自身的乡土生活经验有着密切联系,进而又与一个地方的乡俗民情相关联。周作人在《野草的俗名》一文中,记录了多种花草的绍兴土俗名,兼以自己的儿童经验作旁注。受其影响,沈书枝也会自然地在文章中介绍某种植物的土名:金樱子因为果实像小小的罐子,吃起来有点甜味,所以叫“糖罐子”;蜀葵因为在端午前后开花,花又跟木槿有点像,所以称为“端木瑾”;紫茉莉因其开花时间、颜色、果实形状和香气,又被叫做“洗澡花”“胭脂花”“地雷花”“夜香花”。在介绍地方民俗的同时,沈书枝对花草或食物的描写也处处体现着生活中的人情。
尽管沈书枝一直以“南方家乡”作为写作内容和抒情对象,但她在文章中传达的并非城乡对立的流行观念或是对农村图景消逝的缅怀,甚至“故乡”一词,她都会尽量避免使用。沈书枝认为,长久以来现当代文学书写故乡的传统和当下许多农村不断拆迁与凋敝的现实,使这个词变得有些自然地指向“消逝”“乡愁”“再也回不去”之类的情绪。她希望自己做到的是不虚美,也不苦难化,只是安静地记录自己记忆或目下所经历的农村与城市、风物与人情。
面对沈书枝的文字,作家绿妖谈道:“她跟近几十年国内写农村的一些文学风格不太一样。她没有很用力逃离农村,没有愤懑的心态,没有偏激的态度,也没有用力过猛的赞美,就平平淡淡书写她对故乡的感情。她的文字有点像我记忆中的民国的一些写乡土文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