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印书馆120年的兴衰及成就,以及其间蕴藏的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历史启迪,吸引了学界长期的关注。商务印书馆创业120年“商务印书馆与中国现代文化的兴起”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京举行,这是迄今为止关于商务印书馆历史研究规模最大的一次学术研讨活动,周振鹤、陈平原、陈万雄、张人凤、袁明、季家珍、王立、黄兴涛、许纪霖、沈国威、周武、吴永贵、范军、张志强、石鸥等70余位著名学者、学科带头人就商务印书馆企业历史与文化、商务印书馆出版物研究、商务印书馆与现代文化教育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陈平原表示,对于人类文明的贡献,商务印书馆是世界上任何其他出版机构无法比拟的。这首先取决于其让人叹为观止的经营理念、组织架构以及管理方式;其次则缘于其近乎理想主义者的自我期许,以及培植根基,着眼未来,与教育结盟的思路和情怀。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袁明表示,商务先贤的终极追求并非一般层面的“后人的荣光”,而是试图通过现代教育达到现代中国理性的建立。商务精神一方面体现在它如何处理世界与中国的关系上,即“放眼看世界”;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商务人放眼看世界时那种令后人尊敬的坦然--旧学新知的平衡和完美结合,使得他们在行事处世上具备一种“现代中国理性”。这种文化自信给后人以启迪。
自从70年代末第一部研究商务的专著--法国汉学家戴仁先生《上海商务印书馆(1897—1949)》问世以来,商务印书馆史研究呈现越来越热的趋势,每年都有一两部甚至多部研究专著出版,硕士、博士论文更是难以计数。目前,商务印书馆研究不断深入,研究领域越来越宽,关注的题目越来越细,并呈现多学科、多视界、多维度的研究特点。
本次研讨会共收到论文65篇,围绕商务印书馆五个方面的成就展开了研讨,包括创立现代教育制度,开启全民启蒙进程;整理国故、译介西学,参与构建了整个现代汉语知识体系;追随时代发展的先进方向,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风骨;以解决时代命题为己任,与时代潮流密切互动;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运用成熟的经营策略,以公司的力量成就了文化的伟业,表现出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
在数十年的学术积累基础上,此次学术研讨会呈现出新的方法与视角,达到新的研究高度。著名历史学家周振鹤先生的《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印刷出版活动》,以独家的史料将视角投射到少人问津的商务创办初期的出版活动。加拿大约克大学季家珍女士以商务印书馆一本《日用百科全书》为切入点,讨论民国时期知识文化。语言学家沈国威先生的《<辞源>(1915)与汉语的近代化》,则以精湛的语言学学术功底,为商务印书馆研究贡献了概念史的新坐标;上海历史学家周武先生则以上海档案馆等地档案史料为基础,以抽丝剥茧的功力,第一次还原了张元济先生赴日本遍搜流失的中华珍本古籍的艰辛过程,令人信服地勾勒出一个世不二出的出版大师的工作侧影。华东师范大学洪九来的《1949年前后一个商务代理人的日常生活变迁》则第一次从社会史的角度研究商务普通经理人的日常生活。商务印书馆张稷的《我们为什么研究商务印书馆--商务印书馆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多重范本意义》,从商务印书馆整体史的视角,探讨了商务印书馆的魅力所在,论述建立“商务学”的必要性。她认为商务印书馆在现代文化兴起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产生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代意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具有多重范本意义;商务作为一个文化平台和经济实体,关涉着庞大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网络,构成了一幅丰富的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社会的时空“场”,值得以多学科工具,展开全景式研究,因此有必要设立“商务学”,进一步推动商务印书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