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下午,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评选之“年度致敬”系列四大单项奖在华侨城文化创意产业园新鲜评选现场出炉。最终,“年度致敬作者”最终颁给徐贲,“年度致敬译者”由台湾译者周全获得,“年度致敬出版人”授予严搏非,“年度致敬出版机构”授予商务印书馆。
本届致敬系列奖项备受文化界关注,评委各抒己见互不“相让”,竞争十分激烈。在“年度致敬作者”投票环节,徐贲仅比邵燕祥领先一票——评委们认为,无论是在写作成就上,还是在艺术精神上,两者都势均力敌,难以取舍。评委刘苏里盛赞徐贲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文情怀,评委周立民则欣赏邵燕祥作为知识分子的历史担当精神,其他评委也纷纷抒发见解。
“年度致敬译者”则由台湾译者周全获得,终评环节他比另一名提名译者周大鹏多6票。“年度致敬出版人”授予严搏非,以表彰他对图书事业的孜孜以求。记者了解到评委们对严搏非的一个有趣的评价:他“总是低调地引进那些让普通读者望而生畏的图书”,丰富国内图书市场的生态,并不太在意利润创收,肩扛理想主义的大旗。
“年度致敬出版机构”授予商务印书馆,该社在评委投票环节以领先竞争者16票的压倒性优势夺魁。评委们认为,商务印书馆作为百年老社,出版的图书见证了中国巨变与艰难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数代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对现代中国教育文化、学术思想积累,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该社有3种图书进入本届“年度十大好书”30种入围书目,显示了强劲实力。
年度致敬系列奖项
★年度致敬作者:徐贲
致敬理由: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之“致敬作者奖”决定颁给徐贲,以表彰徐贲多年来,持守学者严谨风格,不懈公共言说的艰辛付出,为大陆中国读者拓展诸多重大问题认知视野,开辟通向理性对话途径,实现两个意义上传统向现代文明价值的跃升,提供了绝无一丝暧昧的挥洒空间。
11年来,徐贲共发表13部作品。其中2005年《知识分子:我的思考和我们的行为》,2009年《人以什么理由来记忆》,2014年《明亮的对话》,2015年《阅读经典》等里程碑作品,无不体现徐贲写作鲜明特点,即将自己亲身经历、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切、参照国外生活经验熔于一炉,佐以系统、扎实的学理支撑,为海内外知识人汉语公共写作竖立了界标。这些成就对今天的中国,皆具有现实意义。(刘苏里)
★年度致敬译者:周全
致敬理由:近年来,国内阅读界兴起了一股“哈夫纳热”,《从俾斯麦到希特勒》、《破解希特勒》、《一个德国人的故事》、《不含传说的普鲁士》等几部出自德国史巨匠、德国政论大家塞巴斯蒂安·哈夫纳的大作受到中国读者的热读与激赏,这要拜著名译者周全的翻译和引进之功。
周全1955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留学德国,于哥廷根大学修西洋史,旅居欧美20年,现从事创作与翻译工作,另有翻译代表作《霍布斯鲍姆自传》、《俄罗斯一千年》、《比利牛斯山的城堡》、《阅读的女人危险》等。
周全不仅通六国语言,有专业历史学者的学养,而且翻译文笔晓畅雅致,精准扼要。从周全的每一部译作都能感受到他作为一位译者的立场与诚意,也正因此,越来越多的中国读者把他当做“译者的高标”。(刘忆斯)
★年度致敬出版人:严搏非
致敬理由: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之“致敬出版人奖”决定颁给严搏非,以奖励他和所率三辉团队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表彰他和团队在填补大陆中国学术思想类作品出版空缺,坚守价值第一,忠于出版人理想的刻苦、韧劲和令人敬佩的实践。严搏非和他的团队一开始在选题的系统性、专业性及强烈问题意识关照下的前沿性方面,严格学术标准,从不妥协,不仅最早引进马克·里拉、莱维系列、塔奇曼系列和朱特系列,还持续推出广受读者欢迎的作品,包括《观念史研究》、《弯曲的脊梁》、《第三帝国的语言》、《人性中的善良天使》、《我的凉山兄弟》、《新世界史》、《何为正义》、《统治与教育》、《哈佛中国史》以及《生死民主》《马克斯·韦伯与德国政治》等,成就卓著,对这个时代的阅读和思考,做出了贡献。严搏非及其团队的工作,不仅为同行树立了楷模,在我们这个时代,尤其具有更大范围的典范意义。(刘苏里)
★年度致敬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致敬理由: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十大好书”评选之“致敬出版机构奖”决定颁给商务印书馆,以表彰商务印书馆以其高品质、无以计数的出版物,见证了百年中国巨变与艰难转型,并深刻影响了数代国人的思想和灵魂。商务印书馆历经沧桑,在实现其追求的荆棘路上,与知识人共同攀爬这个民族现代化历程中学术思想的山峰,对现代中国教育文化,学术思想积累,做出了无以替代的贡献。
从张元济到王云五,再到陈原,以及今天的于殿利几代商务人;从《辞源》、《现代汉语词典》到“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规模宏大的“汉译世界名著”、“商务印书馆”文库等,所有行迹,皆凝结在作曲家袁音、胡海林谱写的《千丈之松》中:世事白云苍狗,风涛荡激,顺潮流左右应付,稳度过滩险浪急……论传天演,木铎启路。敢云有志竟成,总算楼台平地……从今以后更艰难,努力还需再试。(刘苏里)
【侧记】
致敬,始终坚守图书价值的人们
揭秘终评会上你不知道的那些“唇枪舌剑”
26日,鹏城降起冬雨,雅致的华侨城创意园青朴落艺术空间里,第十七届深圳读书月2016“年度十大好书”以及“致敬系列”奖项出炉。然而,在胜负落定之前,发生的是怎样一场唇枪舌剑,评委们又是怎样坚守着纸质阅读品味与方向,才孕生出这一届又一届的图书荣耀?
为自己的选票负责 9个评委投弃权票
终评会开始于25日上午。9点前,19位自各地来深的评委们,就已齐聚在了那张长桌前,他们或是旧识,或是新逢,相互叙话。然而,当第一项议程“评选年度致敬系列奖项”开启之时,其乐融融的画风却忽然一变——每位评委蓄势待发,为心仪的候选人“摇旗呐喊”。
本届“年度致敬作者”一奖的候选人有徐贲、邵燕祥两位。评委刘苏里率先表态,“徐贲从1989年开始写作,一直到去年《明亮的对话》,再到今年的《统治与教育》,他身处奥克兰,但心怀祖国,放眼世界。”但没等老友讲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现代文学史专家陈子善便忍不住“抢麦”打断,发表自己的见解,会场响起一阵笑声。
刘苏里未被说服,继续阐述:“徐贲先生关心的问题始终没有离开这块土地,他的文章越来越接地气。”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院常务副会长周立民评委发声缓和气氛,口中说着:“我觉得两个人都有资格”,却是站在了陈子善的“阵营”里——“邵燕祥有社会的承担,不像很多知识分子,只顾着过自己精致的生活。”
单是在第一项议程中,这样的据理力争便已持续不断,现场工作人员不停为评委们斟茶倒水,缓解一度度紧张的气氛。评委们不仅认真而较真,也时而在选择面前纠结难断:在“年度致敬译者”的评选讨论持续将近半小时之后,评委们才开始进入投票环节。这时,《中华读书报》编辑丁杨却犹豫半天,无从下笔,只得放下选票,赶紧往洗手间跑,争取时间再三考虑。
“还差一张。”直到工作人员收票清点,丁杨评委还在洗手间“思考人生”。“太纠结了,我交白卷,弃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归来后的丁杨,依然无法抉择。
这一轮,候选者周全以6票优势当选“年度致敬译者”,但有9个评委投出了弃权票。这些评委认为,两名候选人都不足以得到这个奖。经过一番讨论,周全得到了一部分评委的选票,而其他评委坚持为自己的选票负责,宁肯选择弃权。
“热身赛”之后是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
“年度致敬”系列奖项总共有四项,其评选过程已激烈如此,但与随后议程相比,不过像是一场短兵相接的“热身赛”。由30本入围书目选出“十大好书”的评选议程,则实打实的是一场又一场的拉锯战。
议程中,天津《每日新报》编委陈湘阳分享阅读报告时认为,《他者中的华人:中国近现代移民史》这部内容宏大、观察细微的海外华人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当应入选“十大好书”,晶报“深港书评”主编刘忆斯立即附言明确支持,“可能是我们30本里面最好的一本作品。”而书评人绿茶则不以为然,直言道“我觉得孔飞力的高峰就是《叫魂》了”。
话音刚落,就遭到了刘苏里的“针锋相对”:“孔飞力的水平已经到了《叫魂》之后的新水准,很令人震撼,这是对我们今天依然很重要的书。”
不知不觉,评委们关于这本书的争论便延续了半个小时以上,期间言辞交锋、思想撞击,分毫不让。有幸一旁聆听的晶报记者,脑海里不由冒出了一位评委在终评会致辞上说过的话:“(‘十大好书’评选)形成的传统,不仅不能丢掉,还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再走一步——让每一年看着我们的千百万双眼睛不失望,并在下一年度保持期待的眼光。”
【花絮】
读者冒着寒风冷雨门前驻足研读
深圳的秋季风雨淅沥,但读书让人忘却了寒意。在26日下午举行的2016年度十大好书揭晓礼期间,记者看到,无论在屋内还是屋外,都有不少阅读爱好者被十大好书吸引,他们停下原本忙碌的脚步,转而走进了书中的世界。
揭晓礼现场,书香弥漫,十大好书入围书籍安静地躺在入口处转角的桌子上。参加揭晓礼的观众但凡路过这张桌子,都会忍不住驻足翻阅。其中,有两位读者更是索性各自抱起一本,依偎在门前细细研读起来,丝毫不受从门外渗进的寒风的影响。记者了解到,这两位读者均从事金融行业工作,刚从北方来到深圳出差,正巧遇上深圳读书月的十大好书评选活动,便带着好奇心进来现场,没想到一下就被现场浓郁的“书香”迷住了。
在活动举办期间,屋外并排摆放的十大好书入围书目名册吸引了不少路人的视线。来深圳11年的赵先生告诉记者,因工作关系,平时看IT专业类书籍较多,现在正尝试扩大自己的阅读视野。在深圳这座快节奏的城市里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不容易,但会努力去做,让读书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些书品味很高,感觉是我追求的阅读目标。”
【背景】
农行连续4年独家支持评选报道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2013-2016年连续4年独家特约支持《晶报》十大好书评选报道,号召地球公民齐来阅读,推动学习型人文社会建设。
中国农业银行深圳市分行自2012年始,已成功举办了三届“一本书的意义”公益活动,市民可用5本旧书换取农行送出的10元购书券。活动后期,深圳农行对市民捐献的书籍进行整理后送至广西、四川等山区学校,并组织客户以“一次负责任的旅行”的方式,将精选的部分书籍送至广东河源和平县利源镇山下小学“一本书的意义”农行公益图书馆”。2016年第四届“一本书的意义”于11月4日-6日举行,深圳农行在延续车尾箱旧书交换、捐赠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一本书的城市旅行”,在全市130余个网点及西西弗万象城书店免费派送图书,鼓励读者分享读书心得,并把图书传递给下一个人。
此外,深圳农行推出信用卡8元购书优惠,为广大市民送去优惠,推动深圳“书香社会阅读之城”的氛围营造。
【感言】
“我感动于深圳读书月 始终坚守和崇尚的价值”
“很多年前,我曾以为此生不再会被感动,公共生活的荣耀从此与我辈再不相关,留给我们的,只是责任。但今天得知这个奖,我还是被感动了。”——11月26日下午,随着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揭晓,年度致敬系列奖项也水落石出。年度致敬作者为徐贲,年度致敬译者为周全,年度致敬出版人为严搏非,年度致敬出版机构为商务印书馆。昨日,当晶报记者采访严搏非时,他如是感慨。
严搏非:永怀希望,保持信心
“致敬出版人奖”颁给严搏非,以奖励他和所率三辉团队十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表彰他和团队在填补大陆中国学术思想类作品出版空缺,坚守价值第一,忠于出版人理想的刻苦、韧劲和令人敬佩的实践。在接受电话采访时,严搏非先生感慨道:“先说几句感谢的话。不是因为惯例,而是因为它们都是真实的!我感动于深圳读书月始终坚守和崇尚的价值,最应该被致敬的,应该是你们!感谢所有和我们合作过的出版社,感谢他们对我们的认同和对我们固执的宽容!感谢山东临沂新华印刷厂的老友们,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你们一直在支持我们!感谢所有曾经为三辉工作过的同事们,更感谢三辉今天年轻的团队,我一直都相信,你们,才是这个世界未来的希望!”
严搏非认为,出版是一个观念的行业,“但这些观念首先来自于一个假定,我们假定了这个世界可能的未来,然后,怀着希望。我们相信,对于这些假定的认真思考,会真实地塑造我们的未来,从而改变我们自己,也决定将要到来的世界。所以,不要惧怕那些已成常态的困难,那只是瞬间。老康德有一段箴言,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常见的短视,我抄在这里,作为结束:在这个最终的时代里,末日仿佛已近在眼前,但这个时代所提示的现在,其实跟历史本身一样古老。因此,保持信心。”
于殿利:愿与伟大时代同行
年度致敬出版机构花落商务印书馆,以表彰“百年老店”秉持一贯传统,再上层楼的伟大业绩。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在得知获奖后表示,“感谢评委会对商务印书馆文化传统的看重和对我们当下工作的理解,感谢社会各界对商务印书馆始终如一的厚爱和支持。明年将迎来商务印书馆创立120周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忘初心,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时代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