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猎人:关于自然、冒险、商业与痴迷的故事》;[加] 亚当·李斯·格尔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人类对水果的热爱,其实可以远远追溯至史前文明或者更早时期。人类祖先以果实为主食,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后,当时的人类在发展出谷类栽种并将之作为主食的同时,橄榄、椰枣、石榴、葡萄也被列入栽种范围。葡萄等果类很早就被发现可以用于酿酒,并丰富了人类的文化。
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祖先跟当代人吃到的同一类水果,就是完全相同的品种。水果的栽种史,就是一部改良史,只有经过反复改良,水果才呈现出今天为人熟知的面貌和特点:种子更小,果肉、汁水更多,口感更美。《纽约时报》等报刊撰稿人、多家美食杂志专栏作家、“水果猎人”亚当·李斯·格尔纳指出,那种宣称“野生果子最好吃”的说法是不成立的,未经人工栽培改良的水果往往难以下咽。比如,野生桃子比豌豆大不了多少,野生香蕉里边全是无法嚼动的籽,能把人的牙给硌掉,至于野生菠萝,简直就是跟石头相近的硬度。
随着人类文明的兴旺发达,水果越来越密切地进入人的生活。在古代,丝绸之路促使了东亚地区和西亚、欧洲地区的水果品种交流,柑橘、香蕉、樱桃等水果就这样到了欧洲;而在大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在美洲发现了菠萝。贸易作为水果生意和栽种的重要动力,加速了各类水果进一步朝着便利食用的方向改良。1809年,拿破仑战争期间,罐头问世,这一发明使得水果可以经年不腐,突破传统的储存周期,满足更多遥远地方的食客需求。
当然,水果生意变得更加兴旺,相关的跨国贸易的流量更加惊人,是在二战之后的经济全球化时代才得以实现的。这背后的主要原因当然是高频度大运量的国际贸易,在安全和技术上都成为可能。另外,科学研究也证实水果对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无花果、奇异果、香蕉、柑橘、蓝莓、苹果、樱桃等各类水果都被宣称具备药用功能,尽管这其中的宣传不无夸大。
亚当·李斯·格尔纳在其所著的《水果猎人:关于自然、冒险、商业与痴迷的故事》一书中,回顾了近代以来全球各地的水果特产,是如何被纳入全球化贸易体系,又是如何被移植到异国他乡,进行了进一步的改良栽培。他坦言,全球化贸易刺激了水果生产,导致了许多口味低劣的水果出现在市面上(这也是人们形成“野生果子更好吃”错误判断的依据)。
水果栽种和贸易产业的发达,也催生了相应的食品化学工业。水果栽种大量使用农药、驱虫剂,这是公开的秘密。人们当然不愿意进食存在毒副残留的水果,而水果贸易链条上的几乎所有参与者也在试图隐瞒这一点。尽管如此,迄今为止,全球各地的水果多样性还没有受到商业和科学的侵蚀。
书中还追溯了近代以来,英国、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的水果狂热爱好者(水果猎人)踏足全球各地,探寻各类珍奇异果的轶事。不同的水果不仅给人们带来突破日常生活体验的感官刺激,还能够让人借此了解全球各地的社会和文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