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青年作家路内长篇小说《慈悲》研讨会在北京举办。知名评论家雷达表示,全书清晰地描述了作家父辈所处的时代以及各色人物,时间跨度很大但却过渡自然,“同时能以小细节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具有较明显的悲悯意识”。
路内是一位70后青年作家,因“追随三部曲”(即《少年巴比伦》、《追随她的家族》、《天使坠落在哪里》)受到国内文坛关注。最近出版的《慈悲》则开始关注平凡人生、开始对日常生活进行细微描述。
“《慈悲》从国营工厂时代说起,纵向讲述了个人五十年的生活,从一个切面剖析展现了大时代对普通人的影响,并塑造了水生、玉生等众多人物形象。可以说,这本书也展示了路内创作的一个变化:从伤怀到达悲悯。”出版方人民文学出版社方面称。
对此,评论家雷达非常感慨该小说文字的精细与简练。他指出,《路内》尤其对人物的心理刻画得更是入木三分、意味悠长,“书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故事情节的描摹,但却比较准确地描绘出了社会上各类人物的形象”。
“对长篇小说来说,如何处理大背景下的时间跨度,一直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慈悲》中,路内以相当简洁的一两句话就完成了时间转化,过渡很自然。同时,人物命运也贯穿了整部作品,具有较为明显的悲悯意识。”雷达笑称。
作家孙甘露在读完这本书后,第一个感受是“震撼”。他同样注意到了《慈悲》简洁有力的语言,“路内是一位指的我值得我学习的作家,书中蕴含的感情也十分丰富”。
“当然,《慈悲》的故事情节叙述也是干脆而有力量。不过,读起来还是会有这样的疑问:有些地方是不是可以再展开来写一下?总觉得有些意犹未尽。”孙甘露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