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创立20周年 成文化人的“联络站”

提起三联韬奋书店,五湖四海的读者和作者不约而同地把它想象成“文化人的联络站”。三联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书店或出版社,它与它的读者和作者经常地、时不时地保持着各种渠道和形式的来往,竭诚地为他们服务。

4月22日,第21个世界读书日的前一天,北京三联韬奋书店新增一处“联络站”——位于北京丰台区六里桥西南角的北京政务中心店开业。至此,与位于美术馆东街的总店和去年世界读书日当天开业的海淀分店一起,北京三联韬奋书店在整体上构建起了“三足”城市文化空间。

以“促进大众文化”为己任

现如今已成为北京文化地标的三联韬奋书店创办于20年前,其前身是1986年恢复独立建制的三联书店读者服务部。“三联本没有自己的楼,买三联的书,要到南小街一个叫‘竹竿胡同’的临时售书点。街名‘竹竿’,足见其窄小了。”那时,学者陈乐民是那里的常客。当年坐落在南竹竿胡同和崔府夹道的两处小小读者服务部,却滋养了众多的读书人。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徐雁,当年是北大的学生。在他的回忆中,当时的三联读者服务部已是开架售书,在狭小但是静谧的斗室里,“经常可以看到佩戴着各种校徽的大学生在此站着浏览,或是蹲着检阅书架下部,生怕漏掉了哪本值得买走的好书。”

沿着历史的轨迹往前追忆,1932年由中国现代新文化运动的先辈、出版家邹韬奋在上海创办的生活书店,已经为今天的三联人立下了宗旨——竭诚为读者服务。当年先后在上海以及全国各地开设了50多家分支门市的生活书店,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以“促进大众文化”为己任。今天的新三联,也正踏踏实实践行着前辈的精神。

“正因为有生活书店这样的传统,三联想开的书店,始终是不同于一般的书店,它更像是一个文化场所,一个传播新锐思想、丰富大众精神生活的文化场所。”三联韬奋书店前总经理杨进感慨道。

精挑细选的高品质图书、舒适的店堂设计、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热情以及特有的文化氛围,使三联韬奋书店注定成为京城著名的文化地标。“这座楼比起如今的豪华‘写字楼’来,还是寒酸了点儿,不过读书人在此有种亲切感。我最看中的,除书以外是二楼的小咖啡厅,是新朋旧友聚会之所。三联好像是比较早开架售书的,所以青年人来的比较多。他们看中了一本书,就在楼梯阶上坐着看;时时把整个楼梯坐满了,于是三联员工动员他们靠两边坐,让出中间一条上下楼的路。这种情景我看着很愉快。”陈乐民在《三联印象》中描述的情景,如今仍然是三联韬奋书店美术馆总店的一道风景。

当城市进入午夜,书店就成了灯火。2014年4月,三联韬奋书店升级经营模式,开启24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让不眠灯光陪护守夜读者潜心前行。

打造文化交流重镇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要有实力,讲服务,重信誉。把书店门市营造出幽雅、明亮、温馨的氛围,给读者以舒适、宁静、美好的印象,可以潜心看书,听听音乐……我们开创的新型的传统书店,必须不断求新,求实,求发展,以图书为中心,兼营专业期刊、音像制品、CD、文具用品、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小型展览、小咖啡廊等,这是国际书业管理行之有效的模式,可以满足现代文化人快节奏、高效率的综合要求。我们还计划在书店举行文化活动,以书会友,以文会友。”时任三联书店总经理的董秀玉在1996年韬奋书店创办之初就持有这样的经营理念,而这种“把书店办成多功能、多元化文化中心”的想法操作起来也确实证明其行之有效。

20年以来,甚至可以说更久以前,三联韬奋书店对于北京的意义,不仅仅是填补了一个图书卖场的空白,它更是重要的文化交流场所,成为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交流的重镇。书店通过举行新书首发式、展览、签名售书、学术讨论会、音乐茶座、讲座沙龙等文化活动,吸引了各地读者慕名而来。

季羡林、费孝通、杨振宁、吴祖光、新凤霞、张允和、丁聪、黄苗子、郁风、黄永玉、王世襄、董乐山、冯亦代、邵燕祥、吴敬琏、陈乐民、资中筠、李泽厚、王蒙、钱理群、张承志、李陀、陈平原、甘阳、刘小枫、李零、陈来、秦晖、徐友渔、雷颐、巫鸿、刘禾、茅海建、葛兆光、朱苏力、白谦慎、杨念群、戴锦华、温铁军、樊纲、张维迎、盛洪、梁小民、姚洋、徐冰、蔡国强、北岛、西川、翟永明、格非、余华、陈映真、蔡志忠、龙应台、哈贝马斯、德里达、佩里·安德森、艾柯、傅高义……在三联韬奋书店的20年里,数百名中外知名学者、作家、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以讲座沙龙、学术研讨、展览等多种形式在书店开展过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使得书店成为有全国性影响的文化交流中心。

风好正是扬帆时。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和推动全民阅读,连续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等多个重要文件。对于未来书店的发展,现任三联书店总经理路英勇充满信心。“24小时不打烊、引进文创产品、多元化经营、扩大规模——这些都是我们所做的尝试,目前来看是成功的。但是,实体书店如何生存并参与城市文化空间的建构,需要整个行业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期待读者的理解、认同和参与,全民阅读归根到底需要全民参与。”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