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多部博物经典中文版首次出版:展现斑斓诗意世界

500375

“西方出版界在博物艺术方面比中国先走了几百年。”

诺奖得主杨振宁先生说道。

几百年?!杨先生又说:“薛晓源先生主编的《博物之旅》丛书,印刷精美,取材丰硕,是极好的博物知识与博物艺术的书”,“我希望这套新书的出版能唤起许多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们的兴趣。”

另一位诺奖得主莫言先生说:“鸟兽鱼虫是人类的朋友,亦是科学艺术的源泉。”

著名书画家看到《博物之旅》时竟然说:“其色泽状貌,宛在目前。莫言得灵感,吾则得范本。”其之美,可见一斑。歌德说:“我要展现我看到的万物的芳姿与颜色。”《博物之旅》不可错过。

一套让莫言先生得灵感,范曾先生得范本,杨振宁先生寄予厚望,十余位博物馆馆长,著名主持人朱军、董卿、李潘,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等鼎力推荐的书——《博物之旅》。其中《发现最美的鸟》《发现最美的昆虫》5月14日在上海正式发布。这不仅仅是一幅幅动人心魄的画,更是一部博物简史,多种原始文献还首次被译成中文。著名主持人曹可凡,上海博物馆原馆长陈燮君,丛书主编、中央编译局研究员薛晓源等为在场的观众奉献了一场集科学与艺术、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精彩博物对谈。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彭卫国、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出席活动并致辞。

世界上最美的鸟究竟有多美?世界上最美的蝴蝶你见过吗?“进化论”到底是由谁最先发现的?最美的鸟窝,那些灭绝的鸟……“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曾在王室宫廷、贵族富人之中争相传阅抑或在大型博物馆珍藏的精美博物绘画出版了。“博物之旅丛书”荟萃世界上最美的鸟、最美的蝴蝶、瑰丽的植物、奇异的动物、神秘的水生生物等,已出版《发现最美的鸟》和《发现最美的昆虫》,接下来还会陆续推出《发现瑰丽的植物》《发现奇异的动物》《发现神秘的水生生物》。丛书注重博物学出版的专业性、知识性、故事性、审美性,为读者带来以一场科学的、美学的、哲学的盛宴。

《发现最美的鸟》《发现最美的昆虫》汇集西方博物学巅峰时期最激动人心的博物学著作,撷取其中精华,还原了二三百年来博物学家们的真实生活以及他们探索自然时的惊喜,在主题上囊括了世界各地的珍奇动植物,每一章节都配有由当时最优秀的画师雕版、彩绘的精美插图,堪称佳作。在丛书所选取的作者中,既有进化论的共同发现者华莱士这样的知名博物学家,又有梅里安这样为昆虫学做出巨大贡献但较少被人提起的女性博物学家中的佼佼者,还有对多国博物学做出开创性研究的多诺万。

两本书不只展示这些精灵的美丽身姿,还立足原始文献进行编译,多个章节首次被译成中文,可谓弥足珍贵;原汁原味、文笔优美地述说珍稀生灵的种属、大小、色彩、习性、栖息地等,兼具广度和深度,是一部图文互秀的精美之作。

与会专家认为,博物绘画所带来的美感毫无保留地呈现给了我们丰富的感知、鲜活的经验、自由的世界、和谐的意境。博物绘画呈现了一个丰富的“生活世界”,区域的广袤性与细节的丰富性,地方性知识与全球性视野完美地融合,并一览无余地呈现给我们。博物绘画对于我们时代的意义,尤其是在千面一孔、万象一致的冰冷的印刷复制品泛滥的机械复制时代,在数码相机一统江湖的时代,这些人工手绘的栩栩如生的博物绘画也许在这个日益单向度的世界里,如安徒生童话里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划亮夜空的每一支火柴那样,在漆黑冰冷的深夜里带来一小片亮光和些许的温暖。

在会上,与会嘉宾畅谈的各自对于博物学的认知和实践,从自然教育、美学教育和科学教育三个层面解析了博物学作品尤其是博物学经典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现代文明社会,人类面临的环境、生态、资源问题日益突出。这个时候,靠单一学科的发展已经无法解决上述困境,因而需要对问题进行整体的而非局部的、宏观的而非更深层次的阐述,从物种的联系和自然的秩序这个角度进行思维,进而考虑并处理问题。也因此,博物学重拾了其存在的意义,焕发了新的生机。

博物学自身是有相当深厚的传统积淀的,尤其在西方社会,有着几百年的出版传统——更不要说如果追溯到老普林尼这样的公元初的作家了。就在这几百年的博物学发展史中有数以百计的优秀作者和画家,留下了难以计数的精美图文作品,极大地推动了博物学和相关自然科学的发展。这些作品在西方早已超越了其原有的学术价值,而成为艺术品和收藏品,走入千家万户。

商务印书馆有悠久的博物学出版的传统。100年前,商务印书馆就十分重视博物图书的发展,不仅有专门的博物类教材也有普及读物,不仅有专著也有辞书,此外,还引入了一些国外的博物学名著,可以说当时的出版,是一种成体系的、有系统的出版。以《动物学》(黄英译)、《植物学》(杜亚泉译)、《地质学》(包光镛等译)为代表的教科书,便是当时最新、最好的博物教材译作;作为最早的现代专科词典,中国科学界的巨著《动物学大辞典》(1923年出版)与《植物学大辞典》(1918年出版),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在普及读物与学术名著方面,早在1902年,商务印书馆就出版了《普通博物问答》一书,这应该是商务印书馆最早的博物普及入门读物。但是最有名的还是商务印书馆在1934年开始出版的《万有文库》中所包含的“自然科学小丛书”200种(分订300册),丛书除了原创作品外,还部分收录了日本的博物学作品,如《化石人类学》《海洋》《植物群落学小引》等书。这些小丛书的出版,把科学普及特别是博物类的普及推向了一个高点。此外,图谱手册,也是博物实践和认知的另一个重要方面。这类图册的数量也很多,比如:胡先骕的《中国植物图谱》第一卷(1927),周建人的《无脊椎动物图说》(1939),沐绍良《鸟类图》(1937)。

随着博物热的兴起,相关的博物类图书也渐渐增多。在当下,对中国近现代博物学的出版与传播进行梳理,特别是作为中国现代出版业之引路人的商务印书馆与博物出版的关系进行梳理,可以为后续博物作品的出版提供许多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作为对博物出版传统的弘扬和回应自然环境发展的关切,商务出版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精神与专业水准的博物类图书:2013年《发现之旅》获得文津图书奖,2014年《看不见的森林》、2015年《草木缘情》均获得了年度中国好书。

5月22日将迎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表示,商务印书馆将进一步加大自然博物系列图书的出版工作,满足时代之需,读者之需,也进一步社会唤起对自然的保护和重视。

附录一:著名鸟类学家与其代表著作

1.马克·凯茨比(1682/83—1749)

英国博物学家。在博物学史上,他是第一位使用对开本彩图画本的。1747年,凯茨比专门写了论文讨论鸟的迁徙,这是史无前例的突破。

作品:《卡罗莱纳、佛罗里达州与巴哈马群岛博物志》主要记录了北美地区的动植物信息,影响深远,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也成为同领域学者的重要参考。

2.乔治·爱德华(1694—1773)

英国博物学家,鸟类学家,被誉为“英国鸟类学之父”。

作品:1743—1751年,爱德华陆续出版《罕见鸟类博物志》第一卷至第四卷。作为补充作品,他还出版了系列书籍《博物学拾遗》。这两部作品中包含600多种物种的版画和描述,都是前人未曾提及的。《罕见鸟类博物志》影响巨大,在此领域无人能及。

3.亚历山大·威尔逊(1766—1813)

苏格兰裔美国博物学家、鸟类学家、插图画家和诗人,被称为美国鸟类学之父。

作品:《美洲鸟类学》以插图方式描绘了268种鸟,其中26种以前从未被描述过,被誉为美国“最权威的鸟类学著作”,有数种鸟类是以他的姓氏来命名的。

4.约翰·古尔德(1804—1881)

英国鸟类学家、鸟类画家,“澳大利亚鸟类学研究之父”。

作品:《喜马拉雅山百年鸟类图集》:喜马拉雅山有许多珍奇的雉属鸟类,本书首次展示给世人。这部作品在绘画上的价值与其信息价值同等突出。《新几内亚和邻近巴布亚群岛的鸟类》:在现阶段,没有哪个地方比新几内亚为世人展现了更多新奇的鸟类。《蜂鸟研究专论》:通过12年不间断的工作,作者不遗余力解说蜂鸟的精彩,本书汇集近20年的研究成果,向读者逐一展示。

5.爱德华·利尔(1812—1888)

英国艺术家、插画家、音乐家、作家兼诗人。

作品:《鹦鹉图册》是利尔第一步问世的作品,被赞堪比美国博物学家奥杜邦的作品。

6.欧仁·朗贝尔(1830—1886)

瑞士作家、诗人、教育家、文学评论家、艺术评论家及博物学家。

作品:《大自然中的鸟》,在这本著作中,没有一行是多余的。鸟儿如此真实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它不是在摆姿势,它是在生活。

7.埃米尔·沙赫特察贝(1850—1941)

德国政府官员、作家和鸽子爱好者。参与创办了德国彩鸽协会,担任德国鸟类饲养联合会的主席。

作品:《手绘最惊艳的鸽子图集》,收录了100幅精美的鸽子图片。这本书一版再版,至今盛行不衰。

8.弗兰克·芬(1868—1932)

英国鸟类学家,《养鸟杂志》编辑。

作品:《印度被猎杀的鸟》,印度是一个神奇的国度,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有丰富多样的物种。印度在鸟类的富饶方面无与伦比,这里应有尽有,还包括很多珍奇的种类。

9.列昂内尔·沃特·罗斯柴尔德(1868—1937)

英国银行家,政治家和动物学学者,大英博物馆理事。

作品:《灭绝的鸟》,本书介绍了七八百年前灭绝的鸟类,以及一些濒临灭绝的鸟类。

10.托马斯·金特里

19世纪下半叶费城自然科学学会成员,他为鸟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作品:《美国的鸟巢与鸟蛋》,本书展示美国鸟类的巢与卵,弥补鸟类学研究领域存在已久的空缺。

11.理查德·克劳塞

英国博物学家。

作品:《火地岛的鸟》,火地岛,神秘的土地,连名字都令人神往!书中绘画精致生动,很多鸟是博物学界的新发现。

附录二:著名昆虫学家与其代表著作

1.玛利亚·西比拉·梅里安(1647-1717)

从少年时代起便从事昆虫的研究。

作品:《苏里南昆虫变态图谱》,这本书介绍了90种毛毛虫、蠕虫或蛆虫是如何蜕皮、改变颜色和外形以及最终变态为蝴蝶、夜蛾、甲虫、蜂或蝇。

2.纪尧姆-安托万·奥利维埃(1756—1814)

法国医生,著名动物学家。其收藏的大部分博物学宝藏被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作品:《昆虫学》,这部重要著作描绘了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多种鞘翅目昆虫,其中有许多是首次面市。

3.爱德华·多诺万(1768—1837)

作家,博物学插画画家,动物学爱好者,创立伦敦自然博物馆暨研究院。

作品:《中国昆虫志》,中国大量昆虫画得极为出色,但大多并非写实类,只有少量画作对昆虫的描绘较为准确和细致。对于中国的动物学研究,我们现在具有的知识并不比几十年前的多诺万更多。《印度昆虫志纲要》,目前还没有其他著作以类似的方式去描绘栖息在那片土地上的美丽的生物。

4.威廉·贾丁(1800—1874)

苏格兰博物学家。他的私人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图书馆据说是当时整个英国最好的。

作品:《博物学家图书馆》,长篇自然历史学系列著作,广受欢迎,使得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各个阶层都有机会接触到博物学。

5.詹姆斯·邓肯(1804—1861)

苏格兰博物学家。

作品:《昆虫学异域蝴蝶卷》,各种颜色相互搭配融合,形成优雅、和谐的图案,使得蝴蝶成为大自然中已知的最为绚烂的物种。

6.威廉·查普曼·休伊森(1806—1878)

英国博物学家,收藏家,插图画家。他的蝴蝶标本是那个时代最为庞大和重要的收藏之一。

作品:《异域蝴蝶新种类插画》。

7.阿尔弗雷德·拉塞尔·华莱士(1823—1913)

英国博物学家、探险家、地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生物学家。他被普遍认为是19世纪最好的动物地理分布研究专家,被称为“生物地理学之父”。

作品:《马来群岛自然考察记》,19世纪最受欢迎的科学探索著作之一,一印再印。

8.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

法国博物学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达尔文称赞他为“无比可拟的观察者”。法布尔被当时的法国和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被世人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和“昆虫世界的维吉尔”。

作品:《昆虫记》,法布尔毕生探索昆虫世界,最终写成昆虫学巨著《昆虫记》。在法国自然科学史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誉满全球。

9.威廉·福塞尔·柯比(1844—1912)

英国昆虫学家和民俗学家,担任都柏林皇家学会博物馆馆长并在大英博物馆自然历史馆任职。他编辑的三卷本直翅类昆虫目录册,囊括当时已知的所有直翅类昆虫。

作品:《欧洲的蝴蝶和飞蛾》,本书是迄今为止在英国和欧洲大陆出版的最为全面的鳞翅类昆虫研究著作。

10.威廉·雅各布·霍兰(1848—1932)

著名动物学家,曾担任匹兹堡大学第八任校长和匹兹堡卡内基博物馆馆长。他推动了美国20世纪上半叶对蝴蝶和蛾的研究和科普。

作品:《蝴蝶之书:北美蝴蝶通俗鉴赏指南》。

11.亨利·詹姆斯·斯托温·普赖尔

美国鸟类学家协会通信会员。日本国立博物馆在动物学研究方面取得的进步,普赖尔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他的名字已经与日本昆虫学的发展紧紧联系到了一起。

作品:《日本蝶类图谱》,本书是作者16年来关注和追踪日本各岛蝴蝶物种的成果。蝴蝶的变异形态比任何其他机体都更加丰富。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