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不出的慌张》李宗陶【著】 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出版
出自《南方人物周刊》前高级主笔李宗陶,书中收录的文化人物访谈和综述,我以前就读过不止一次。《南方人物周刊》2003年创刊,当时我在北方一个很偏僻的边境城市工作,订阅了这本杂志,还有《三联生活周刊》和《读书》。这样的阅读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
惭愧的是,阅读杂志,我向来不太注意报道者(除了短篇专栏)的姓名。看到《那些说不出的慌张》书中那些颇为熟络的文章,那些依稀还有印象的采访报道对象,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曾相伴我度过很多个夜晚的文章,就出自李宗陶之手。
访谈文化人物,还要完成一篇字数很长的综述,加入至少不会让访谈对象“翻脸”的评议,其实是不大容易的。访谈文章和综述,决计难以避免感情倾向,避免预设立场发出判断,也仅仅是尽可能避免而已。对照书中访谈龙应台、林青霞,与访谈赵本山和干露露的几篇文章,其实就能洞察这一点(感情倾向、预设立场完全不同)。李宗陶的报道和综述,虽然不能就此予以完全避免,却能保持着最基本的尊重,不做过度延伸。
有意思的是,重读李宗陶访谈赵本山的报道,无需过度深刻的挖掘,就能发现双方之间的疏离感。赵本山近两年内的困境,尽管不能说事出无因,却总归让人同情。但从报道中,人们可以感受到当时(2009年)如日中天的赵本山,的确多了一份意得志满,甚至不妨说是趾高气扬的味道(虽然他本人完全否认),这或许恰恰是之后发生剧烈、戏剧化转折的由头。
《那些说不出的慌张》这本书出版后,宣传时出版方更多提及书中对龙应台、林青霞的专访报道。在我个人看来,书中收录的对已故画家朱新建、先锋派作家马原的报道,更可谓人物访谈报道精品中的精品。朱新建是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不可忽略的代表人物,有着魏晋名士的习气,无拘无束,洒脱不羁,连续几十年保持着旺盛的创造力和创意想象水平。李宗陶在朱新建去世前99天登门采访,用干净利落的手法描绘出一个活生生的名士艺术家的存在状态和故事,而今重读,相信会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埋藏在笔触底下的喟叹和崇敬之意。关于马原的访谈文章,不仅能够让读者对一个从身体到灵魂沉浸在文学艺术的作家,产生鲜活的认知印象,也可以读懂为什么这样一个作家会在大时代中感到失落。
2015年10月24日,著名翻译家草婴离世。遗憾的是,这位毕生致力于引介托尔斯泰和肖洛霍夫等俄语文学名家的翻译家,在公众之中的知名度一直都不高,直到去世而能够登上新闻头条,还是因为前国家领导人发出了亲笔悼念信。重读李宗陶专访草婴的报道,这位翻译家的文学信仰和纯真人格依旧让人感动。
或许文化人物的报道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刻画出了文化人物自己无意或不愿描绘的形象,道出了他们吝于或找不到倾诉对象吐露的反思和心迹,告诉后来的人物,这个时代的文化人这样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