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双碳”目标提出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从资源效率优化的经济学理论的边缘,演化为追寻伦理、哲学思考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并逐步将经济学理论从中边缘化。时隔多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的著作《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在商务印书馆再版。
作为潘家华学术生涯的重要作品,该书系统梳理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思想源流,全面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其学术价值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大势之下,对中国生态文明转型发展也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记者了解到,潘家华2020年被联合国秘书长任命为起草2023全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独立科学家小组15名成员之一。站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历程的中期节点上,商务印书馆再版《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可持续发展问题,也对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商务印书馆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顾青表示,无论从基础性、学理性角度看,还是从系统性视角看,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开创作用。《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学分析》的再版,对于当前社会关注热点以及研究可持续发展等问题,都有较强的推动作用。
据悉,该书从环境伦理和资源价值论基础入手,系统分析了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中资源与环境经济观点的理论内涵及其缺陷,并剖析了发展的物理刚性与极限增长等学说的经济理性及其局限。
更为重要的是,该书还对资源利用和环境成本控制等涉及我国持续发展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这拓展了科斯定理、资源经济总值、外部成本内部化等理论命题的政策含义及应用前景。
潘家华在发言中表示,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战略性和长远性的学科,它囊括了环境经济学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等内容,作为研究者要系统把握各学理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寻求以可持续发展与合理分配保障为前提的经济体最优产出水平。
纵观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学科进展、学术创新和话语演化,本书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领域研究中所展现的基础性、学理性和系统性,也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从目前来看,本书所阐述的理论与方法仍然具有科研、教学和决策实践的参考价值。
潘家华在发言中表示,当前背景下全球可持续发展治理进程,已经从单一维度发展到“五位一体”,围绕着“5P 理念”(people,planet,prosperity,peace,partnership),2015 年联合国通过了包括消除贫困、消除饥饿等在内的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
与会专家认为,该书是国内第一本具有接轨国际学术前沿,基于严谨的经济分析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专著,其从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关系、建立生态文明范式的经济学的角度,对可持续发展经济学进行了比较详实的分析,意义重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潘家华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启蒙者和开拓者,他用宽阔的视野将不同流派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统一在经济学分析框架之下,这有利于促进经济学范式的变革。
在学界看来,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从人类命运共同体到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经济学药方,可持续发展目标呼吁全世界共同采取行动,消除贫困、保护地球、改善所有人的生活和未来。
目前,17项目标已于2015年由联合国所有会员国一致通过,作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组成部分,联合国秘书长呼吁社会各界开展行动十年计划,这表明国际社会已经启动可持续发展范式的转型进程。
基于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潘家华建议,学理上,我们首先需要做的是,系统探索并逐步构建生态文明发展范式新经济学,这不是简单的传承工业文明发展范式下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学体系,而是需要革命性的创新与发展。
“我们认为,生态文明发展范式下的新经济学不仅仅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而应具有世界普遍适用性,并为国际学术界和国际社会所认可、接受并应用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在序言中,潘家华如此表述。
科技部原副部长、国务院原参事、创新方法研究会理事长刘燕华表示,该书所阐述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问题,瞄准了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这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探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