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人们一谈起《水浒传》到底写了什么?大概能得出十几种说法。从传统的“农民起义说”到“为市井细民写心说”,而后又有了“流民说”“侠义说”等。为什么对于同一部作品会有差别这么大的评价呢?归根结底主要还是因为作品内在的复杂性。而这些复杂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近日,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与首都图书馆联合举办的“阅读文学经典”系列讲座中,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洪以解构“花和尚”鲁智深和“及时雨”宋江两个人物的文化源头为例,解读了梁山好汉的形象与传统经典文化之间复杂的血脉关系,同时用“亦侠亦盗”概括了这部经典名著,称其为“正义和野蛮的交响乐”。
人物一:鲁智深
“花和尚”与“狂禅”
“鲁智深的产生跟佛门、禅宗有关,但读者看故事的时候大约只会关注他狂放不羁的一面:被迫剃度、醉打山门、大相国寺威震泼皮、桃花庄抱打不平……却往往忽略了这个人物形象和禅宗的文化渊源。”陈洪首先幽默地举出了“淑女欣赏花和尚”的例子,《红楼梦》里曾有薛宝钗点戏看《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情节:慢揾英雄泪,相离处士家。谢慈悲,剃度在莲台下。没缘法,转眼分离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薛宝钗行为非常谨慎,思想中规中矩,她为什么会欣赏鲁智深呢?”陈洪认为这与原作里的鲁智深形象比较复杂有直接相关。
在《水浒传》成书之前,“水浒”的故事早就有了各种流传,但都没有和禅宗文化产生联系,那么今本《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形象从何而来?陈洪表示,《水浒传》文本中的鲁智深形象及故事与《五灯会元》中著名的禅门大德丹霞天然存在很多相似点,陈洪觉得这并不是偶然,“怎么解释呢?二者有着共同的精神血脉就是狂禅。”陈洪借用丹霞天然的话说解释了狂禅的特点,“我这里‘无道可修,无法可证,佛之一字,永不喜闻’。我看到了自己的本性,这就行了,用不着读经、修持。这就是狂禅。”陈洪认为,狂禅跟“侠”有相同之处:就是高扬主体,不受束缚,斩截痛快。“所以,鲁智深一面是侠客,一面由于和尚的身份,作者把丹霞天然的某些事迹,特别是精神拿过来灌注到鲁智深这个形象里。这种血脉使鲁智深的形象丰厚而复杂,从而赢得了李卓吾、金圣叹、曹雪芹的欣赏。”由此,陈洪表示,鲁智深的形象中流淌着狂禅的血脉。
人物二:宋江
“及时雨”与“论语”
至于《水浒传》梁山好汉中最复杂的人物宋江,其基因图谱也值得深思。陈洪称,在宋江身上有两条截然不同的基因血脉。一条是通过查找《水浒传》成书以前的各种文本里的宋江形象,又把《史记》里关于郭解的事迹和《水浒传》里宋江的事迹比对,梳理出宋江从原来简单的“勇悍狂侠”变成了《水浒传》里“江湖教父”的江湖血脉。另一条则是庙堂血脉。“梳理宋江的庙堂血脉时,发现《水浒传》关于宋江的描写,和《史记》以及《论语》里关于孔子的描写,相近似的地方不是一点半点,尤其是比较大的地方,一个是见李师师这个事情,跟孔子见南子;还有最后他们同归于尽的桥段。”
“孝义”“守法”与“权谋”“野心”,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究竟为何?陈洪解释道,宋江的基因图谱要追溯到《论语》和《史记》。《史记·游侠列传》写了若干侠客,其中最浓墨重彩写的是郭解,侠义之名满天下,为人谦恭疏财好客,形象反差巨大,这个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甚至细节与宋江的相似之处很多,这是宋江成为“江湖教父”的一条血脉。而在中国古代,尤其是从宋代以后,有一个大家奉为天经地义的信条,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说成是“内圣外王”。要在政治上做领袖,首先要在道德上成为楷模,这个观念形成了一种传统。“《论语》《史记》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都是必读书。如果只有一二相似点,可以说是偶然、巧合,但一系列的相似,只能说是有关联。不是说施耐庵有意识比照郭解、孔子来塑造宋江,而是在塑造宋江的时候,《论语》《史记》的内容自然而然产生了影响。”陈洪表示,也正因多源基因的进入,才使得这些好汉的形象趋于复杂、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