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 鲁敏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12月出版
长篇小说《奔月》是鲁迅文学奖得主鲁敏的最新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月20日下午,鲁敏来到深圳罗湖书城,与读者一起分享她的新书。
上世纪七十年代生于江苏的鲁敏,18岁开始工作,历经营业员、企宣、记者、秘书、公务员等职。25岁决意写作,欲以小说之虚妄抵抗生活之虚妄。目前已出版《六人晚餐》、《荷尔蒙夜谈》、《九种忧伤》、《跟陌生人说话》、《取景器》、《纸醉》等作品十九部。曾获鲁迅文学奖、庄重文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读者最喜爱小说奖等。作品译为英、德、法、俄、日、西班牙、阿拉伯等文字。
《奔月》的故事从一辆开往梵乐山的旅游大巴意外坠崖展开。女主人公小六在这场事故中“消失”了,她的丈夫贺西南不相信她已死,开始寻找她的下落,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她的情人张灯。与此同时,小六以无名之躯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小城乌鹊,遭遇各种沉沦起伏……一个小六不在场,一个小六在场;一个小六是旧我,一个小六是新我,故事就在这两个时空中交替上演。
相比鲁敏此前的作品,《奔月》的主人公的设置更为日常,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男女。其实,越是我们熟悉的生活越难构成小说。在《奔月》中,鲁敏正面书写生活,却倾听着人物的私密呼吸,用精微的细部构建了一个更具深度和广度的隐秘生活。
面世以来,《奔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中国作协副主席、批评家李敬泽认为《奔月》某种程度上“有一种史诗的气概”,因为这是“对当代都市生活的一次全面检视”,记录下了“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中的都市人的精神状态”。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批评家张莉将《奔月》中的男女主人公视为“脱轨者”,“脱轨使不可能的变得可能,使风平浪静的生活变得痛楚不堪”,“鲁敏不仅和她的人物一起站在了平庸生活的对立面,也一起直面了人性的无尽深渊”。茅盾文学奖得主、作家麦家抓住了《奔月》一书的悬疑色彩:“我估计没人能猜到结尾:因为生活本身就没有结尾,因为鲁敏本人就一望无际。”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副主任胡平认为鲁敏是一个不断开拓的作家,他甚至指出这部小说读后引起的思考比一部三四十万的长篇要多得多,“这是一部让人重新体验叙事小说特殊领地的作品,她展现的领域超越了今天大部分新闻报道和微信传达的思想的边界,让人们重新审视自我的本源和存在的荒诞。我们今天读的大部分新闻和微信,不论倾向如何都指向一些理性的秩序,但是这部作品打乱的是现成秩序本身,使人们意识到存在的虚妄,所以要奔月。”
《奔月》出版后,入选包括中国图书评论学会“中国好书”9月榜、中国出版集团“中版好书2017年度榜”文学艺术类十大好书、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十大好书;《光明日报》光明书榜11月榜、新浪好书榜9月榜等在内的多个好书榜。
近年来,徐则臣、葛亮、鲁敏等一批70后优秀作家的作品不断涌现,作品在反映当代城市生活现代化的进程中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同时,进行了更深层的灵魂的追问,这些优秀作家的创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原创开拓了一种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