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绛谈往事》再现一代才女的世纪佳话

QQ截图20170710084910

《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吴学昭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近日,三联书店推出《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此书系杨绛先生口述往事的传记,她生前曾重新披阅校订。这部传记的作者吴学昭,与钱锺书、杨绛为通家之好;其父是著名学者、教育家吴宓先生,是钱锺书、杨绛清华大学时代的老师。杨绛先生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气将不断开悟与泽润后人,先生的生命将在她的著作中延续。

杨绛是一颗天生读书种子

杨绛与那个时代最为著名的六位大师——季羡林、陈省身、黄万里、侯仁之、钱学森等同年出生,也是同时代最长寿的大师。他们都出生在军阀割据、新旧交锋的激烈时刻。他们的命运自然也随时代而沉浮。

历史的花名册上,他们是要用粗犷的字体特别标示的。他们都是与清华学校同庚,大学毕业后转向海外,而后又叶落归根,在各自的领域撞响黄钟大吕。

据著名学者卞毓方介绍:杨绛八岁随父母南下,在无锡、上海读小学。十二岁,进入苏州振华女中。初中阶段,国文老师教授老子《道德经》选段,她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父亲拿出《左传》,教她其中一篇,她不过瘾,私下通读了全书。杨绛小学的后半期是在上海启明女校度过的,那是所教会学校,所以她英文功底较好。

杨绛爱读书,常常入迷,父亲有一次问她:“阿季(笔者注:杨绛小名),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说:“一星期都白活了。”高一时,国文课本上有李后主的词,杨绛一读之下,若有宿缘,爱不释手。课余,她找来大量李后主的词以及其他诗人的作品来读。父亲评价杨绛,说她“喜欢词章之学”。其实,父亲自己也钟爱诗歌,尤其耽读杜甫的诗。杨绛记得,父亲过一阵就会对她说:“老杜的诗,我又从头到尾读了一遍。”父亲读而不作,是纯观赏派。父亲每天晚上临睡前,总爱高声朗诵诗词,那时,杨绛就常常站在他的身边,看着他的书旁听。

本书收录杨绛先生最后的文稿

因与杨绛先生有许多当面交流的机会,“谈往事”“话家常”之间,作者越来越深地感受到杨先生的人格魅力,觉得应该把听到的这些珍贵的史料、动人的故事与所有喜爱杨绛作品的读者共同分享,遂用了将近三年的时间与杨绛先生对谈,详细记录了自杨先生出生至九十八岁的人生经历。

除了大量口述的一手资料,本书还综合了作者搜集的相关史料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并辅以近百幅珍贵照片。本书上市后,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这种欢迎和关注,不是对一个家庭私生活的津津乐道,而是对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及正直清朗的操持的推崇,和对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生存空间的关注。

三联书店相关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2016年5月25日凌晨,杨绛先生驾鹤西去。逝世一周年时,三联书店发行《听杨绛谈往事》(增补版)以为纪念。杨先生生前曾对本书重新校订,虽如此,但本书作者吴学昭作为杨先生的遗嘱执行人之一,当时未及时对旧版加以任何说明即仓促付印,因此对读者以及对杨先生为存真而花心思讲述的苦心有所歉疚,特补充三篇文章(《胖安娜》《“爱得厉害……怎么说?”》《杨绛先生回家纪事》)和相应图片,以无愧杨绛先生“为后世存真”的心愿。

此三篇文章分别写于2010年4月、2011年7月及2016年7月,前二篇曾经杨绛先生生前审阅,后一文完稿于杨先生逝后——文中回忆了杨先生“回家”之际的淡定和从容,追忆了杨先生躲避名利,表面理性、清冷,实则多情、温暖的几件“小”事。杨先生那种“向死而生”的坦然,对身后事安排考虑的睿智、周到、理性,令人既吃惊又钦佩。

杨绛唯一同意出的传记

记者了解到,《听杨绛谈往事》初版于2008年,彼时,钱锺书先生逝世十周年,杨绛先生九十八岁高龄。杨绛先生在亲笔手书的序言中写道:“我不值得传记作者为我立传,但我也不能阻止别人写我的传记。不相识、不相知的人如有意写我的传,尽管对我的生平一无所知,只要凑足资料,能找到出版社,就能出书,不过,并没有几个人为我写传。这本用《听杨绛谈往事》命名的传记,是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不过我还活着呢,我身后的事,她没法儿问我了,怎么办?我想不要紧,写到九十八岁还忠实,以后的事也不会走样。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是为序。”

吴学昭表示:“几年中,我挖空心思、刨根究底地问,杨先生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答,有时口头,有时笔答,不厌其烦。书稿完成后,给杨先生审阅修改;出版前,又亲为作序、题签。读者读罢此书如还喜欢,那实在是因为杨先生倾注了心血。本书虽然主要写杨绛先生,但实际上钱、杨是不可分的。”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