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报中的历史光影里的精神

455S2ATN4

电影《勇士》海报

455B5QS78

《红星照耀中国》里的历史图片

455E14NH7

《红星照耀中国》法文版

455M79QIE

《红星照耀中国》英文版

455HASZC1

《红星照耀中国》三联版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由戈兰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在世界引起巨大轰动。1938年12月出版中译本时,考虑到抗日联合统一战线等因素,书名改为《西行漫记》。几十年来,这本书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全世界出版了众多版本,以上图片为国内外几种版本的封面。

455O32FQB

《红星照耀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最新版

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1936年10月22日,经过长达两年的艰难曲折和生死考验,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大会师,标志着震惊世界、彪炳革命史册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80年来,长征的历史不断被后人追忆,长征的精神不断被后人发掘,它已融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构成,为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和智慧启迪。在这个重要的红军长征胜利纪念日到来之际,本期“读书观影”为读者奉献一组关于长征的书话、书摘和报纸理论文摘,并对近期播映的关于长征的电影做一盘点。

名作书话

让红色历史在传承中永生

——读《红星照耀中国》

钟芳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经典名著。作为第一部向世界介绍和传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历程的图书,它在英语世界获得了轰动性影响,是一部文笔优美、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被誉为研究中国革命的“经典的百科全书”。西方舆论高度评价该书的出版,称其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是震惊世界的成就。

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至10月在我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客观公正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的真实情况,以及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军事、经济状况;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全书共12篇,分别为:“探寻红色中国”“去红都的道路”“在保安”“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长征”“红星在西北”“去前线的路上”“同红军在一起”“同红军在一起(续)”“战争与和平”“回到保安”“又是白色世界”,内容涵盖了对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以及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等,全面地重现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真实而艰辛的史实,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刚刚30岁的斯诺是到达陕甘宁边区进行采访的第一位外国记者,毛泽东以博大的胸怀、周恩来以热情真诚的态度迎接这位有好奇心、尊崇眼见为实、客观公正的美国客人的到来。而进入西北红色根据地的斯诺,对中国人民也表现出了极大的同情和敬重,在长达4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对西北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进行了深入的全方位的采访,先后走访了红军部队的许多将领和普通战士,寻访当地百姓,对根据地的军民生活、地方政治改革、民情风俗习惯等作了广泛深入的调查。斯诺还多次在保安县(今陕西志丹县)受到毛泽东的亲切会见,从而获得了许多关于毛泽东个人和中国共产党以及工农红军的第一手珍贵资料。

通过采访和实地了解,斯诺深信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因此,他撰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报道,密密麻麻地写满了14个笔记本。当年10月底,他带着他的采访资料,从陕北回到北平,经过几个月的埋头写作,将令人大开眼界的故事讲述给世人,出版了著名的《红星照耀中国》,让世界第一次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真实面貌。通过《红星照耀中国》,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追忆历史,令人心潮澎湃;展望未来,使人热血沸腾。读《红星照耀中国》,让人仿佛再次回到了那激情燃烧、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光辉历程,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全新版《红星照耀中国》,得到译者董乐山先生家属的独家授权,在沿用原书名的同时,收入50余幅1937年、1938年、1939年三个版本的历史插图,极为珍贵。《红星照耀中国》从1937年初版至今,历经时间淘洗,一直被不同时代的读者阅读,它的活力从未衰减过,是弘扬长征精神最权威的纪实文学作品之一,呈现出经典作品的别样光芒。

愿《红星照耀中国》能擦亮更多人心中的信念之灯,点燃更多人心中的红色激情;愿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融入祖国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愿红色精神与红色历史一起,在不断的传承中获得永生。

长征文摘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摘编自埃德加·斯诺《红星照耀中国》之第一篇:探寻红色中国

关心东方政治及其瞬息万变的历史的人,都有这样一些感到兴趣而未获解答的问题:

中国的红军是不是一批自觉的马克思主义革命者,服从并遵守一个统一的纲领,受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指挥的呢?如果是的,那末那个纲领是什么?共产党人自称是在为实现土地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为争取苏维埃民主和民族解放而斗争。南京却说,红军不过是由“文匪”领导的一种新式流寇。究竟谁是谁非?

在一九二七年以前,共产党员是容许参加国民党的,但在那年四月,开始了那场著名的“清洗”。共产党员,以及无党派激进知识分子和成千上万有组织的工人农民,都遭当时在南京夺取政权的右派政变领袖蒋介石的大规模处决。从那时起,作一个共产党员或共产党的同情者,就是犯了死罪,而且确实有成千成万的人受到了这个惩罚。然而,仍有成千成万的人继续甘冒这种风险。成千成万的农民、工人、学生、士兵参加了红军,同南京政府的军事独裁进行武装斗争。这是为什么?有什么不可动摇的力量推动他们豁出性命去维护这种政见呢?

这些战士战斗得那么长久,那么顽强,那么勇敢,而且——正如各种色彩的观察家所承认的,就连蒋介石总司令自己的部下私下也承认的——从整体说来是那么无敌,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是什么使他们那样地战斗?是什么支持着他们?他们的运动的革命基础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希望,什么样的目标,什么样的理想,使他们成为顽强到令人难以置信的战士的呢?说令人难以置信,是同中国的那部充满折衷妥协的历史比较而言的,但他们却身经百战,经历过封锁、缺盐、饥饿、疾病、瘟疫,最后还有那六千英里的历史性“长征”,穿过中国的十二个省份,冲破千千万万国民党军队的阻拦,终于胜利地出现在西北的一个强大的新根据地上。

他们的领导人是谁?他们是不是对于一种理想、一种意识形态、一种学说抱着热烈信仰的受过教育的人?他们是社会先知,还只不过是为了活命而盲目战斗的无知农民?例如,毛泽东,南京通缉名单上的第一号“赤匪”,蒋介石悬赏二十五万元银洋不论死活要缉拿到他,他是怎样的人呢?那个价值这么高昂的东方人脑袋里到底有些什么名堂呢?

红军抗击极大优势的军事联合力量达九年之久,这个非凡的记录应该拿什么来解释呢?

中国的苏维埃是怎样的?农民支持它吗?

共产党怎样穿衣?怎样吃饭?怎样娱乐?怎样恋爱?怎样工作?他们的婚姻法是怎样的?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军事和政治前景如何?它的具有历史意义的发展是怎样的?它能成功么?一旦成功,对我们意味着什么?对日本意味着什么?这种巨大的变化对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会产生什么影响?它在世界政治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在世界历史上会引起什么变化?它对英、美等外国在中国的巨额投资会产生什么后果?说真的,共产党究竟有没有“对外政策”呢?

最后,共产党倡议在中国建立“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相当一个时期以来,竟没有一个非共产党观察家能够有把握地、准确地、或是用亲身调查过的事实解答这些问题,这似乎是荒唐可笑的。

后来,到一九三六年六月,我的一位中国好友带给我中国西北出现了使人惊讶的政治局面的消息——这后来终于导致蒋介石总司令被扣的惊人事件,扭转了中国历史的潮流。但是,当时对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我在得到上述消息的同时,了解到我可能有办法进入红区。这需要我立即动身。机会千载难逢,不能错过。我决定抓住这个机会,设法打破这一已经持续了九年的新闻封锁。

影业观风

重温红色史再现长征路

——荧屏银幕近期播映的长征主题电影

江伟

为隆重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荧屏银幕近期推出了一系列长征题材的电影经典和新作。其中央视电影频道推出红军长征电影专题展播,从10月10日到23日,每晚黄金时段安排播出一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的优秀影片。以下简要介绍这些展播影片的内容:

《大渡河》,讲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等的精妙部署下佯攻大树堡、暗渡安顺场的战斗故事。

《四渡赤水》,以红军四渡赤水的史实为创作基点,成功塑造了军事统帅毛泽东的动人形象,并真实地再现了红军的英勇善战。

《彝海结盟》,表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实践中的第一次体现和重大胜利,给奇迹般的万里长征增添了光彩一笔。

《心动岁月》,运用多镜头、少对白的特殊方式展开人物情节,把以主人公为代表的千千万万青年红军战士的苦乐人生展示出来。

《通道转兵》,讲述长征初期湘江战役之后,毛泽东以其睿智的军事洞察力和敢于担当的勇气,在风雨飘摇中带领中国工农红军走出困境。

《扎喜的长征》,讲述藏族红军战士扎喜旺徐在长征中不畏艰险,为大部队筹措粮食的故事。影片以特有的表现手法将红军战士与藏族同胞的深厚情谊展现得淋漓尽致。

《生死腾格里》,根据杨琼程报告文学改编而成的影片,重拾了一段尘封的真实的历史记忆,用影像的形式,还原了1936年我工农红军西路大军在河西走廊那段异常惨烈艰苦的岁月。

《惊沙》,作为一部战争史诗,真实还原了红军西征的战争场面。高度真实的枪林弹雨画面、角色的内心冲突、生与死的艰难抉择、英雄人物的侠骨柔情、反派人物的复杂多样,都让本片突破了传统战争片的惯有模式。

《尖刀班》,一部着重体现红军长征先遣队中的精英群体——尖刀班前赴后继、奋勇杀敌的影片,再现了工农红军冲破国民党层层封锁线,由甘入陕,勇当开路先锋的故事。

此外,还有《金沙水拍》《我的长征》《长征》《红星闪耀》《血路》(即《血战漫川关》)等多部优秀经典影片也在本次展播的序列中。

相比于井喷式的荧屏电影展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国内院线近期也推出了两部新片,一部是由刘星、胡明刚、于兰执导,于紫菲、佟瑞欣、张京生等主演的《遵义会议》,该片10月10日在全国公映;另一部是由宁海强执导,李东学、于小伟等主演的反映红军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英雄史实的电影《勇士》。该片在不久前举行的长春电影节上亮相,堪比大片的战争画面延续了近期主旋律电影在表现形式上的探索。《勇士》10月14日在全国公映,河南奥斯卡院线都有排片。

长征报摘

长征精神的报刊解读

10月13日的《人民日报》第7版刊载军事科学院研究员鲍世修的文章《肩负起民族希望的伟大壮举——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文章对80年前震惊世界的红军长征从精神价值层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阐释,文章说——

长征是以大无畏革命精神追求人类最美好社会理想的产物。20世纪30年代是以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理想为主旨的共产主义学说给人们以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时代。红军将士在长征中之所以能排除万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就是因为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撑,有大无畏革命精神的激励。

长征是中华优秀儿女勇于为国为民忘我献身的产物。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生生不息五千年,就是因为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那些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中华优秀儿女,尽管他们也知道自己追求的理想并不一定会在自己手中实现,但他们仍然勇于为国为民忘我献身。正是这种精神的传承,激励着红军将士奋不顾身、视死如归,进行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斗争。

在论述后人如何从长征中获取启示和教益时,文章说:

历史往往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可以看得更加清晰。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胜利,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首要条件。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文章最后总结:

现在,虽然时代变了、条件变了,但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理想和事业没有变。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特别需要用坚定的理想信念统一全党的思想和行动,凝聚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