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零皇皇巨著《我们的中国》探讨“大一统”形成

U21P112DT20160614161834

《我们的中国》 李零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4月20日晚间,有媒体从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网站获悉,北京大学教授李零当选为该院最新一届外籍院士。这条简短的新闻随即获得了许多关注,多家报社、网站通过学校、出版社试图联系李零先生,希望采访他。第二天一早,李零在回复了几个电邮之后,和两位同行友人坐飞机去山西省万荣县考察,他把热闹一时的报道留在了北京。他已经去过万荣多次了,西汉以来的天地祭祀,地位最崇高的是“皇天后土”,万荣就是“后土”所在地。李零调查研究这里的汾阴后土祠、战国和汉代的汾阴古城,从十年之前就开始了。那时他就已有计划要写一部大书,叫“我们的中国”,这套书最近已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

近年来李零所做的学术工作,集中于研究中国各地的地上遗迹、地下文物,新的问题来自最新的考古发现或是对传世文献的全新解读,在一系列具体研究的背后,是他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他将多年来的论著、学术随笔、考察笔记结集成书,就是《我们的中国》。

从《我们的经典》到《我们的中国》

在写作《我们的中国》之前,李零用了近八年的时间,撰写了另一部大书《我们的经典》。他站在出土文献研究的前沿,为普通读者重新讲解《论语》《老子》《孙子兵法》和《周易》这四部名著。他说,这是现代人眼中“最能代表中国古代智慧的书”,也“比其他古书更能代表中国文化,更容易融入世界文化”。他写这套书,意在整理、普及优秀的传统典籍,反对泥古、崇古,他的译注和解读显得独树一帜,没有浓重的学究气,有我们这个时代的鲜明个性。《我们的经典》套装和单行本迄今销售超过了5万部,仍不断加印,尤其以讲解《周易》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影响最大。

《我们的经典》和《我们的中国》,有内在的关联。前者通过四部书,解说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后者则是从书斋走向了名山大川,面对一个更广阔、更现实的大地上的中国。

《我们的中国》分为四册,各有独立的书名。第一册“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最初表达,这一册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第二册“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这三大旅行家是李零所封,指孔子、秦始皇和汉武帝,孔子周游列国是“宦游”的代表,秦始皇、汉武帝劳民伤财的出行是“巡狩”的代表。第三册“大地文章”,既有山川考察记,也有“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最重视“老家”,书中以晋东南为例做寻根问祖的研究,可以看出从纸上到地上的考察功夫。第四册“思想地图”侧重于思想史。“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漩涡,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认识中国、理解中国,从宏观方面着眼,就要思考“大一统”的问题。

“两次大一统”塑造了中国

李零说道,中国作为文明漩涡,既有“中”对周边的吸引,也有周边对“中”的征服,随着周边不断地加入,与“中”融为一体——“中国”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考古学家们对早期中国的形成已有许多争鸣,不同的学者依据各自的研究和发现,有二里岗“中国”、二里头“中国”、龙山“中国”、庙底沟“中国”之说,问题越追越远,背景的背后还有背景,似乎难有定论。李零认为,“中国”概念的形成,关键是“两次大一统”,第一次是西周封建,终结了三代,夏商周三分归一统;第二次是春秋战国纷争之后的秦汉大一统。

中国太大,内外矛盾丛生,自古已然。如何认识中国,对西方人、东方人都是一个难题。西周封建,文武之治,寄托了儒家的理想政治,基础是宗法制。李零说,从西周盛世转为东周衰世,关键在于血缘关系罩不住地缘关系,地缘关系大发展,家和国已经分离,必须有另外一套管法。秦取代周,秦始皇要树立三个方面的大一统:制度大一统、学术大一统、宗教大一统。制度大一统,秦朝很见成效,两千年来有目共睹;而学术和宗教方面的大一统要等到汉武帝时才得以完成,汉武帝是接着秦始皇的事业来做。到王莽时,汉武帝确定的祭祀制度又被废除,官方宗教和百姓信仰完全分开,所以从东汉以来,中国的局面一直是:有国家的大一统,但没有宗教的大一统。这与西方正好相反。

“大一统”是个几千年的大发明,也是几千年搬不动的大石头,体系严密,有利也有弊,中国人该如何面对?与大一统相对应,中国的民众自古就最有反抗精神,敢于挑战各种天经地义,皇帝、鬼神、礼法等等,最终全都沦为失败者。没有殷周、秦汉之际的变革,现在的中国就不会是这个面貌。

读书行路,思考当下

《我们的中国》书中宏观的思考,基于大量具体的研究。占全书篇幅最大的,是李零去各地考察的笔记,或结合笔记所写的文章,像汾阴后土祠、雍州、滹沱河、中国的山川祭祀等。他曾应山东电视台之邀,重走孔子走过的地方,行程6000公里,寻访了24个县市,回来后写成6万余字的《大地上的〈论语〉》。他还曾多次深入考察晋东南的上党地区,特别在老家武乡县一带,察看当地的文物、碑刻、古建,写了《上党,我的天堂》《上党从来天下脊》等六篇文章。他抓紧开会和外出的机会,有目的地看了许多的地方,像太行八陉(太行山的八个咽喉要道)、齐鲁的八主祠、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等等。他走了很多路,回来就写成笔记和文章,还要读更多的书。一边读书、一边走路,《我们的中国》大致是这样写成的。

不久前,李零先生在北大做了一场有关中国艺术中“瑞兽”形象的讲座,在交流阶段,一位资深的媒体人谈道,“以前读李先生的书,《花间一壶酒》《鸟儿歌唱》等,印象极深,觉得痛快淋漓。今天第一次见到他,听他讲这么专深、精细的学术问题,我很难将这位学者李零与那个写杂文嬉笑怒骂的李零联系起来”。确实,李零在专门研究和杂文随笔上都有一些产生过很大影响的书,一个人能兼擅这两方面,很不简单;但如果了解一点他这两方面的写作情况,大概不会有上面的疑惑,在他的杂文中,其实能看到学者的严谨和深厚的积累,而在他的学术写作中,也往往可见活泼灵动的文风,以及犀利警策的论断。《我们的中国》这套书篇幅较大,写作时间长,因此写作的形式更为自由,学术与非学术的界限不是那么清楚,他的写作是为问题服务的。读者从书中还可以看出,作者是个善于走路的学者,去过很多地方。学者边走路边读书,思考当下的问题,研究才有生气,才能让自己的专业所长有切实的用武之地。这也是阅读《我们的中国》带来的又一个启示。

编辑推荐

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

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

内容简介

著名学者李零历经十余年,在中国各地一边考察一边读书,探究古代历史,思考当下问题,推出专题论著集《我们的中国》。

全书分四编:第一编“茫茫禹迹”,讲述中国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进程。“禹迹”是古人对中国的最初表达,本书通过禹贡九州总论中国地理的全貌。第二编“周行天下”,跟随古代“三大旅行家”的足迹寻访古今变迁。第一位旅行家是孔子,第二是秦始皇,第三是汉武帝;孔子是宦游的代表,秦皇、汉武是巡狩的代表。第三编“大地文章”,既是山川考察记,也是家乡考古学。中国人最重视“老家”,寻根问祖也要有从纸上到地上的功夫。第四编“思想地图”,特别提到思想的重要性,“大一统”是古代的世界概念,中国叫“天下”。中国是一个文明漩涡,既有辐辏,也有辐射,雪球越滚越大,形成了“大一统”。

作者简介

李零 1948年生,祖籍山西武乡。北京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考古、古文字和古文献的研究。主要著作:《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研究》《郭店楚简校读记》《上博楚简三篇校读记》《〈孙子〉十三篇综合研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丧家狗——我读〈论语〉》《兰台万卷——读〈汉书·艺文志〉》《我们的经典》《中国方术正考》《中国方术续考》《入山与出塞》《铄古铸今》《待兔轩文存·读史卷》《放虎归山》《花间一壶酒》《何枝可依——待兔轩读书记》《鸟儿歌唱》《大刀阔斧绣花针》《小字白劳》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