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得主张炜在最新长篇力作《独药师》(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楔子写道:“季家曾是南洋首富,后来产业收缩至北方,拥有药局、矿产、垦殖业和酿酒公司。”《独药师》中的季氏家族“部分取材于南洋巨商、在烟台创立张裕葡萄酒业的张弼士,并融合了其他胶东富商的事迹”。
《独药师》以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胶东半岛为背景,通过季氏家族的故事展现了风云激荡的历史大变局。小说第三章写道:“一连多天去酿酒公司的地下酒窖,对蜿蜒百步的贮桶长廊深感兴奋,陡然意识到祖上产业日日累积之功,这当中凝聚了多少心智与汗水。这期间经历行业倾轧、世事变异、革新与守旧,可以说每一步都不平坦。特别是西洋技法之引进,从曾祖父开始的古老程式被一一废弃,当是父亲的至大功勋。他能够重用海外归来的技工,耐心听着对方咕噜噜吐出的洋文,欣赏最时新的彩色酒标,终于成为半岛地区的时新人物。”
张炜出生于山东省龙口市,毕业于烟台师范专科学校。如果说莫言有“红高粱情结”,那么,成长于葡萄酒之乡的张炜则有“葡萄情结”。早在1984年,张炜在《青年文学》第十期发表中篇小说《秋天的思索》,描写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初期的葡萄种植户们的思考与行动,小说中那位看护葡萄园的农民老得,被文学评论家雷达在评论《独特性: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中比作“葡萄园里的哈姆雷特”。1985年第五期《小说评论》杂志“小说家书简”栏目刊登张炜《给雷达的一封信》写道:“他们默默无言地种着葡萄,又把最好的葡萄送去酿酒——著名的、在巴拿马交易会(笔者注:美国巴拿马太平洋(601099,股吧)万国博览会)上拿金奖的白兰地、味美思、白葡萄酒、红葡萄酒等,就是他们送去的葡萄酿成的。人们在品尝这些纯洁的、使人陶醉的玉液琼浆时,大概很少想到葡萄园的情景吧,不知道种葡萄人的瘦背上,被太阳揭去一层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