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作者惠赠的一匣子精装样书时,心头不禁一震,这洋洋洒洒8卷本近200万字的著述,确可谓分量厚重,是一部沉甸甸的力作。纵贯作者从1983年初投身中国大百科出版事业的初创,到参与创建出版“国家队”,再到身为集团领导历经全产业链乃至党建工作的资历,前后35年有余,其间的所思、所感、所历、所为都荟萃在这里了。令人感叹和动容的是,与许多个人文集、工作文稿、札记随笔相比,该著的最大特征,恰如书名所示,就在于“行”与“思”的深度融合。“行”代表着成长与实践的轨迹,所以有史料意义、脉络意味;“思”则赋予了时间轴以立体感和价值性,不因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而丧失思想的温度与力度。
阅览学习该著,深感其至少有四大品质。
这是一部有心之作。有心是要有习惯和韧性的,得从点滴做起,这看似容易实则困难。该著注重从日常的编辑业务工作、出版管理工作等各个层面,积累资料、收集数据、提炼问题、探索方案。特别是对数据的敏感与偏爱是一大特色。
譬如,第一辑的“产业观察”中,始终紧扣实际问题,围绕改革、创新、发展、转型、融合、规划、体制等等中国出版业的问题清单、问题导向,来观察和思考当下与未来之路,而切口却是具象、微观、鲜活的,因而也是触及要害和解渴的。如“中国出版业飞速发展的十三年”注重以数据说话,言简意赅、脉络分明。“我国出版业发展和改革概况”直面“转制”的资金与人员等痛点问题,侧重聚焦人才战略,抓住了改革发展的核心和根本。
8卷的架构,分别涉及产业观察、出版高地、改革制胜、国际视野、数字时代、本立道生、岁月留痕、编辑出版论谭、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论等方面,可谓观照到了出版业360度的全景视角。作者分类梳理从1992年以来的各类文章、论著,不能不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凝聚了作者的心血和心力。
这是一部用心之作。所谓用心,更多体现在谋篇布局、思辨独到上。该著8卷本的结构,体现了作者所行、所思的逻辑演进心迹,思辨、前瞻、创新始终是其本色和特质。例如,第8辑收入了作者于2011年出版的理论专著《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论》,是行业和学界最早对出版集团战略投资进行顶层设计的论著,其对集团战略投资的定位、运营、模式、方向、管理,乃至股票上市、债券发行等前沿问题,做出了深刻的理性思考和深入的理论架构,至今仍具有突出的实操性和指南性。其他专辑中,即便是一次座谈会、发布会、工作部署会上的发言讲话,也有着强烈的问题指向、创新意识和思量成分。如第3辑“改革制胜”卷中,几篇文章集中围绕当年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社的“转制”问题展开。“转制:促进事业发展,保障职工权益”“以人为本:人往哪里去,钱从哪里来”“转企改制势在必行”等,既聚焦问题,又有解决之策,更有前瞻预判,不愧是“行思合一”的结晶。
这是一部专心之作。但凡专心,必得务专、务实。只有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钻研的业务本领,方能成就专心之业。对于作者来说,他的看家本领和专长志业就是“百科”出版之道。“中国大百科全书”不仅是中国学术成就的高地,也是出版职业精神的标高。近20年大百科编辑出版的职业生涯,练就了作者条目化“思维导图”的高超技能。百科编纂工作所尤其需要秉持的严谨、求实、精细和实操要求;明快、明朗,不含糊、不拖泥带水的风格,也体现在作者的领导作风和著书立说的文风上。如第7辑“编辑出版论谭”中,作者对出版流程工作的概述和梳理,对百科全书的源流、特征类型、编纂标准规范、条目编写体例等的总结规划,等等,都源于作者精深的专业素养,因而提炼的内容就有很强的技战术指南功用。
这是一本潜心之作。潜心要求心无旁骛,要做到专、深、精。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或者境界是有难度的。其中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企及的前提是,要全身心投入,要沉浸进去然后还能跳脱出来。要有一根主线、围绕一个主业,要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一股劲。这在第4辑“国际视野”“数字时代”,还有第6辑“本立道生”“岁月留痕”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例如,作者作为集团领导班子成员受命挂帅中图总公司,面对数字化转型的大难题、大课题,深入调研,带领中图公司上下一心,制定数字化发展大战略,搭建“易阅通”大平台,开启了中图公司的新时代。在作者协助分管集团党建工作后,“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认真践行‘三严三实’,以集团化建设推动新的改革发展”“贯彻十九大精神,践行出版人使命”等文章,又体现了作者将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的深刻领悟和统筹之道。
文章当为时而著,但能否成为“不朽之盛事”,则要看有无“文心”、能否“载道”。从这个意义上说,《出版行思录》自有其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