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先哲精神不朽——王富仁教授遗著《鲁迅与顾颉刚》《端木蕻良》发布

现场

2018年8月17日,王富仁教授遗著《鲁迅与顾颉刚》《端木蕻良》的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举行。著名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子善、殷国明以及王富仁教授的弟子、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宫立出席活动。他们深切缅怀了一生致力于“五四”精神和现代文化研究的王富仁教授,并就《鲁迅与顾颉刚》《端木蕻良》这两部作品、“五四”以来两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以及中国文化的选择与道路做了精彩发言。因为时间冲突,王富仁教授的弟子之一、著名作家梁鸿女士特地提前到场,对新书出版表示致意。

《鲁迅与顾颉刚》是王富仁教授生前最后一部长篇遗作,这本书通过历史观念、学术思想、荣辱观念(面子观念)和所谓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抄袭盐谷温《中国文学概论讲话》事件的分析,揭示了鲁迅和顾颉刚矛盾和分歧的内在文化意义,表示鲁迅和顾颉刚的矛盾和分歧实际是在鲁迅以“立人思想”为核心的现代文化观念与顾颉刚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现代学院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中形成的。书中谈的是一桩名闻天下的历史公案,但实际所思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道路的抉择。

王富仁教授以鲁迅研究著称,但他的视野并不局限于鲁迅,关于郭沫若、闻一多、冰心、曹禺、端木蕻良等现代作家,他都有深入的思考和写作。他曾和端木蕻良先生的侄子曹革成先生提及,想完成一部端木蕻良专论,可惜天不假年,先生遽归道山,只留下两篇关于端木蕻良先生的长文,这次也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增加了若干附录,让读者能更深入地了解王富仁教授对中国新文学的整体思路以及端木蕻良先生的文学成就。

陈子善

陈子善教授谈到,那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家的富强寻找方案,为文化的革新开拓道路,都有着自己鲜明的思想特征和人生道路的抉择。“富仁并不满足于对鲁迅与顾颉刚关系始末的简单追溯,或者说这不是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他更关心的是鲁迅与顾颉刚为什么会交恶,他们在思想上和学术上有多大的分歧,力图在更大的文化背景即近代以来中国思想和学术思潮的风云激荡中来把握和理解鲁顾这件历史积案的实质。”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之所以花费如此长的篇幅清理这件‘积案’,是因为它实际牵涉到中国现代思想史和学术史上的一系列重大分歧,并且直至现在这些分歧还常常困扰着我们,使我们不能不正视它们。它是在当时历史时代两个‘大师’级人物的‘互视’关系中发生的”。确实,在这本书中,作者探讨鲁迅和顾颉刚学术思想的形成和来龙去脉,探讨他俩因文化上的分歧而导致情感、情绪上的对立,在此基础上还重新审视“整理国故”与古史研究、胡适和“胡适派”、“现代评论派”和英美派学院精英与鲁迅的分歧等众多复杂问题,分析论列,直抒己见。其中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看法,不仅对我们重估鲁顾之争,而且对我们进一步深入反思20世纪中国的学人、学术和文化,均不无启发。这部著作与其说是王富仁教授最后的学术研究成果,不如视为他的精神遗嘱或许更为恰当。

殷国明

殷国明教授的发言则侧重在王富仁教授对“五四”精神的坚持上。近几年,颇有学者有否定“五四”的言论,但是无论社会思潮如何变化,他对“五四”所代表的中国文化现代化的进步方向的坚持是毫不含糊的。而《端木蕻良》正体现了这样一种坚持。在他看来,中国新文化、新文学与中华民族的现实命运是同在的。但是,当一代启蒙者成为了启蒙的教条主义者,在“五四”文化运动中浑然一体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分裂为二的时候,当一代中国知识分子的世界主义失去了民族意识、个人主义失去了社会意识、和平主义失去了斗争意志的时候,真正为中国新文化、新文学注入更饱满、更充沛也更坚韧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以及新的生命与生命活力的,是东北作家群的创作,他们是那个时代也是所有的时代里中华民族现实命运的象征,而端木蕻良正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殷国明教授强调,正如王富仁先生在本书中表达的,端木蕻良是比除了鲁迅之外的任何中国作家都更为深刻地表示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特征,他以作为贵族家庭的精英出身和作为知识分子的丰富人生而感受沦落到生命绝境的底层人民的情感和情绪,他在像鲁迅那样努力成为一个把战士的精神注入到文化事业中来的伟大的知识分子,而绝不满足于把自己仅仅当成一个文人、学者、教授、诗人和作家,他在以整个生命的力量承担自己的生命。

宫立

宫立副教授回忆了富仁先生的学术风格以及如何培养学生。正如汪晖教授在为《端木蕻良》做序所说的“富仁师的写作极少引用理论,几乎没有注释,他将文学和生活的积累转化为直抒胸臆的文字,以大写意的手法,千山万壑,大江大河,勾画历史变迁的脉络,追踪每一个时代以各种名义被压抑的文学与思想的潜流,力图释放其能量、激情、思想和才华。另一方面,这份大性情的包容和与时俱进,同样体现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他对学生不强求一律,而是因材施教,尊重并支持学生的学术兴趣。”

2019年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三位嘉宾赞许王富仁教授的笔力和眼光,《鲁迅与顾颉刚》《端木蕻良》写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几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其实也是他自己灵魂的倾诉与自许。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先哲精神不朽。

责任编辑:袁思源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