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王小波与中国当代文化

生活书店举办《王小波传》新书分享系列活动

QQ截图20180412153939

4月8日晚,《王小波传》读者分享会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举行

近日,生活书店推出苏州大学文学院房伟教授的作品《王小波传》,本书是此前出版的《革命行空下的“坏孩子”》(房伟 著,三联书店2014年5月刊行)一书的修订版。生活书店于4月8日和10日,分别在三联韬奋书店海淀分店以及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了主题为“王小波与中国当代文化”的新书分享活动,房伟教授携新书与读者分享交流。

QQ截图20180412110701

《王小波传》(修订版),房伟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3月刊行

这一修订再版的《王小波传》被一些“王小波爱好者”奉为“既严肃又八卦的王小波传记”。房伟教授整理了大量的采访、回忆、著述等资料,加之其对于王小波研究的独特心得感受,以通俗的语言描述了当代最有争议性、最富才情的作家之一王小波的一生。本书并不回避王小波生前的落魄,探幽逐微,在对细节的观照以及对其精神高度的把握中,力争还原一个走下“神坛”的王小波。

王小波的文字表达在中国当代文坛,不能算是最好的,却是最独特的

在4月8日的分享活动中,房伟教授谈道,平心而论,王小波的文字表达在中国当代文坛,不能算是最好的,却是最独特的。他的小说有拉杂冗长、结构和语言过于西化、后期小说变得模式化等问题,但谁都不能否认,王小波对中国现实和文化的理解是真诚而深刻的。说王小波深刻,是说他洞穿了中国现实话语迷雾重重背后的把戏,在悖论性体验之上,拥有了高蹈流走的气魄和超越性的眼光。说他真诚,则是指他拥有精英知识分子的科学理性以及说真话、讲常识的勇气,又是指他对底层和草根的尊重。王小波在表达的态度上,值得后来的创作者学习。

活动中,受邀嘉宾文珍、刘大先、崔柯各自谈到了对王小波的认识以及对王小波作品的感受,并对房伟教授所著的《王小波传》赞不绝口。文珍表示,她读过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以及早期的《绿毛水怪》等作品,相对于杂文,她更是王小波的小说爱好者。她说,看过这本《王小波传》,才发现小说里那种打动她的天马行空的东西正是王小波人生经历的组合;阅读《王小波传》是一个非常愉悦的印证过程,她在这本书中找到了关于王小波想象力来源的答案。

现场有读者提问:“王小波的作品一开始就被贴上了各种各样的标签,您是如何想到要为他作传的?”房伟教授回答,给当代作家写传记是一件蛮难的事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采访过王小波的亲人、对象、他所有的朋友,整理过大量王小波的相关资料,后来在美国、香港、台湾又陆续找到很多珍贵材料,其中尤以2016年在台湾访学期间寻获的王小波与台湾之关联的资料为甚,这些在此次修订出版的《王小波传》中都有所收录和体现。此外,本书还增加了一些采访,内容主要是关于王小波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回国后这一期间的。房伟教授说,做一个传记,要有一个严肃的“八卦主义”精神。要严肃,也要有趣味的东西在里面。关于王小波这个话题,他会持续研究下去;在研究中,他感到王小波的文字、精神已经成为他个人精神的一部分,这一体悟不仅激励了他,而且使得他对于王小波的研究更加深入细化。

王小波对中国当代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反讽

QQ截图20180412154121

4月10日,《王小波传》文化沙龙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4月10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王小波传》文化沙龙现场,“60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赵勇教授,“70后”《王小波传》作者、苏州大学文学院房伟教授,以及“80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锐青年教师杨庆祥,同台对谈“王小波与中国当代文化”。活动现场三位老师妙语连珠,精彩纷呈。

在谈及王小波与中国文化的隐秘关系时,赵勇教授表示,王小波对当代文化最大的影响就是反讽。王小波透过其作品所要表达的,不仅是青春的感伤、隐秘的欢乐和激情,更是一个青年真诚的反思和质疑,是对人生痛苦和无奈的反抗。其实每个作家都有一个灵魂主题,这个主题决定着他的创作境界、格局和气度。海明威的主题是男人的尊严,托尔斯泰思考的是人性的救赎,狄更斯侧重观察社会与人心,马克·吐温关心的是金钱和权势对人性的伤害,莫言则追寻着野性的自由与不羁的想象……而王小波的主题是激情反抗庸俗、真诚反抗虚伪。这种反抗,联系着一种坦诚的、却也是夸张的想象。“似乎有一些感受、一些模糊不清的字句,不知写下来是什么样的。在月光下,我用自来水笔在一面镜子上写。写出的字句幼稚得可怕。我涂了又写,写了又涂,直到把镜子涂成暗蓝色,把手指和手掌全涂成蓝色才罢手。回到床上,我哭了。这好像是一个更可怕的噩梦。”(见《我在荒岛上迎接黎明》)蓝色、镜子、噩梦,这些是我们理解王小波主题的重要元素。“镜子”关乎自恋和成长。按照拉康的学说,从镜像阶段开始,婴儿确立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对立;婴儿只有通过镜子认识到“他人是谁”,才能意识到“我是谁”。王小波对“镜子式写作”的迷恋,既与当时创作环境有关,且与王小波的写作特质有关,即一种儿童式的纯真浪漫。伴随着王小波精神和文字的成长,这种“纯真”发展成为一种与现实的反讽关系。

现场有读者提问:“王朔与王小波的作品有什么区别与关系?”杨庆祥老师回答道,如果说王朔的作品像是《金瓶梅》,那么王小波的作品就像是《红楼梦》;同样是通过描写性来反讽现实,王朔的文字更媚俗一些,而王小波的文字更为高雅。他推荐大家去阅读房伟教授的新书《王小波传》,其中对于王小波的作品有更深刻的解读。

今年是王小波逝世21周年,三联生活书店通过举办《王小波传》新书分享系列活动,向更多读者传递了生活书店所倡导的文化阅读;也希望通过这些活动面对面交流,让更多年轻读者爱上阅读。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16000259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2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