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传承如何鉴往知来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的访谈者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戴燕,以自己的家国情怀和对中国学术、文化的思考,深度访谈老一辈学界泰斗,立意之高、关怀之远、访谈主题之深切,令人敬佩。
据戴燕介绍,书的题名“陟彼景山”,取自《诗经·商颂·殷武》,这是宋人在怀念他们的殷商先人时唱的一首乐歌,所以在回顾了殷王武丁建都于商邑的伟大成就之后,歌中唱道:“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斫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意思是登上高山,看到那些粗壮挺直的松柏,将它们砍伐、搬运下来,建成宗庙,用于祭祀祖先。“陟彼景山”,在这里,用的就是采集上好的材料以建宗庙之意,只不过这里说的是学术上的传承,是用访谈的形式来表达大众对于前辈学者的敬意。
该书陆陆续续访问的都是经历过战争与革命这种大转折、大动荡时代的一辈人。虽然没有刻意规划,却是由于这样那样的机缘,得与这些前辈学者谈话。如果说这里面有作者的“私心”的话,那就是她相信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思想,这一代学术、思想的风气正是体现在一个个学者身上,而通过对那一辈学者的访问,是可以了解到那个过去的时代,到底发生过什么样的历史,在那一段历史中的学者又有过什么样的思考——他们的社会关怀和学术理想是什么?在巨大的时代变革中,他们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他们又如何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天漏邑》叩问人性与自然
作家赵本夫在长篇小说《天漏邑》中以田野调查的方式向读者报告了一个叫天漏的村庄的客观存在,但却是一种超自然、超历史的存在。这个地方与世隔绝。独特的小气候致使天象诡异;60年一现的古战场奇观;村人行为古怪,似乎遵守着某种从古而来的神秘的训诫……凡此种种,都显示出这是一个超现实文本,然而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不同,天漏村不同于马孔多镇,赵本夫有意避开了新时期文学被拉美文学笼罩的巨大影响,独辟蹊径,创造了一个东方古代文明的母本,以此梳理东方文明流变及族人性格。
田野调查是对对象的实地察看、查勘、追踪、辨识、研究,最终以呈现事物的真实客观面貌为唯一目的。当赵本夫运用田野调查笔法,对天漏村之异状加以一一考辨,是有意模糊了纪实与虚构的界限,或者占据了虚构与写实的双重优势,得以在真实与虚幻中自由出入。将宇宙自然的奇幻力量与文明进程的诡谲之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天漏邑》的女主人公檀黛云这一人物形象,是赵本夫以其五舅妈的一部分经历为原型的。后者是徐州著名的“钢铁妈妈侯五嫂”,她是妇救会会长,抗战时期做了大量革命工作,被敌人捉住后受尽酷刑,宁死不降,后来侥幸逃生。
赵本夫多次采访这位女英雄,同时他也对人性的抉择感到困惑,不明白是什么决定了人能够坚持信仰或放弃。小说中虚构了另一个人物千张子通过出卖上级自保,作者借此进一步表达疑惑:人做出何种选择才是正确的?
《天漏邑》将笔触探入到了人性幽微之处——人,是选择的产物,也是观念的产物,不同的选择造就了不同的人生。千张子成为了一个打引号的抗日英雄,其中蕴含了复杂的人生况味,让今天的人们思考,面对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应该持有何种态度?从这个意义上,《天漏邑》是一部充满了疑问、让人深思的小说。
与中国文人讴歌乌托邦理想的传统不同,赵本夫将天漏村这个古代小国的都邑写成了“罪恶的渊薮”。这里经常发生雷电劈人事件,但天漏村人却对此安之若素。原来这里是历朝罪人流放之所,自知有罪,故对天谴默然承受。天漏村人对死亡持有漠然疏离态度。赵本夫在《天漏邑》中表达了当代文学中罕见的“原罪”意识,也表达了另外一重生死观。
《天漏邑》情节奇特,常出人意料;书中众多人物均极有个性、生动独特;让人享受酣畅淋漓的阅读快感。然而,掩卷之后,作者深藏的用意和苦心时时让人心生波澜,追究种种谜题背后的隐喻。
“青铜葵花”:千雕万琢出精工
每一部优秀图画书的文字都经过千雕万琢。图画书的读者是儿童,因此,它的语言文字应该是浅白易懂的;这些儿童读者正处在语言能力与理解能力快速发展的成长时期,因此,图画书的文字又应该讲求声韵与韵律,琅琅上口,能够引导小读者感受语文之美。
“青铜葵花”奖项由中国出版集团、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曹文轩儿童文学艺术中心共同设立。本期中版好书榜推出的“青铜葵花图画书奖获奖作品”系列作品风格迥异,但主题都积极向上、贴近当代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心理成长特点。这些作品通过或温情或幽默的故事,传递出关于善意、关于包容、关于自信的品质。
《中秋节快乐》的作者选择了传统水彩作为表现手法,用色温柔、淡雅,充满自然田园风情,打造出了一部充满善意与温暖的清新作品。作者使用了图文双线结构叙述故事,除叙述主线画面外,还设置了一条有趣的副线,两条线索在作品中穿插交汇,汇成了一个温馨的结尾。
《那只打呼噜的狮子》在色彩上使用了大量的红色系、棕色系的暖色调,以及蓝色系的冷色调,作者将这几种对比强烈的色彩组合在一部作品中,看似充满矛盾,但又带来了具有冲击性和跳跃感的视觉效果。同时,作者在书中特别设计了一组对开拉页,拉页中的内容使用了“无字书”的概念,将情节的发展完全交给画面来讲述。
《奇怪的团子》是一部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和爆发力的作品。作品色彩鲜艳、大胆,动物造型可爱、有趣,十分具有现代感和装饰性。作者的巧思还将画面中的缤纷色彩不断赋予丰富的气味,绘制了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作品。
三部作品都选择以小动物作为故事的主人公,作者们赋予了笔下的小动物们来自自然的灵性与孩童的天真。这些小动物们在各自的故事中所遇到的困难、需要努力解决的问题,也是当今的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与个人成长中可能遇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们运用各自的智慧获得了成长,生活中的孩子们也一定可以从中习得一些有益的经验。这正是“为孩子们奠定精神底子”的图画书应当发挥的作用。
此外,“青铜葵花图画书奖获奖作品”与歌华有线“咪呀”平台合作,将成为首批能够在电视屏幕上阅读的图画书,孩子们可以通过电视边听由专业播音员朗读的故事,边读图画书的画面。并且,图画书故事的配音也可以由读者家长或者小读者自己进行,实现图画书的亲子阅读。
学术文化类(11种)
《“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由中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唯一发言专家刘卫东领衔撰写。一方面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构建了“一带一路”的理论基础,提出“一带一路”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倡议,将开启包容性全球化新时代;另一方面从跨境运输通道、“中欧班列”组织方案、境外产业聚集合作区、中国对外开放平台及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格局、人文合作等方面研究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若干实践问题。
在《醉酒的植物学家》这本书中,艾米·斯图尔特考察了许多能让人晕眩的花草、树木、果实和真菌,几千年来,人类用他们的才智和激情,不顾一切地把这些植物转化成酒精。这部融生物学、化学、历史、词源和调酒术于一体的迷人著作,其中还有50多种调酒配方和可供园艺爱好者参考的种植诀窍。
《陟彼景山:十一位中外学者访谈录》通过戴燕教授对何兆武、李学勤、章培恒、王水照、裘锡圭等11位历经抗战到当下的老一辈中外学人的访谈,使我们了解了那个即将过去的时代中发生过的历史。
《魏晋风华:轻松读懂〈世说新语〉》以《世说新语》这部极为著名的中国古代笔记经典为线索来梳理、描绘、解读魏晋时代,以个性独具、清隽俊美和斑斓动情的笔触,对魏晋历史和魏晋名士珍重自我、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怀予以充分肯定,对那个“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嵇康语)的时代给予了充满激情的观照。
《当代中国政治》是“中国发展道路丛书”之政治卷,主旨是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出发来把握中国政治的本质,提出通过现代民主政治的建构和实践来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格局。
明代初年的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史研究领域众所周知的重大历史事件,西方主流学者对郑和下西洋不仅缺乏了解,而且西方学者使用的理论方法也难以充分解释这种非西方的历史性事件。《走向多元文化的全球史:郑和下西洋(1405-1433)及中国与印度洋世界的关系》正是在于突破这种学术困境,通过多视角的郑和研究来倡导多元文化的全球史。
汤浅邦弘是日本的中国出土文献研究领域的代表性学者,著述颇丰。《竹简学》收录了汤浅教授最近十年来关于竹简研究的重要论述。构成本书主体的三个部分,均围绕战国至秦汉的重要思想史问题进行探索,特别是楚王故事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
《霸权的黄昏》的作者刘明福长期跟踪中美关系,在深入研究美国称霸世界的历史后,提出中美关系的前途,不是霸权的更替,而是霸权的终结。中美双方竞争而非战争,决赛而非决战,冲刺而非冲突。未来中美两国,都要将“无霸世界”作为自己的使命。为此,美国要告别“霸权”思维,不要误判中国。同时,作者特别强调,中国崛起,必须突破美国霸权遏制,除了经济上崛起,军事上也要做相应准备。
有研究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国民幸福指数和抑郁症的发病率之间呈现出一种微妙的此消彼长之势。尽管当前发达国家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是基于幸福的功利哲学制定的,但这些体制似乎并没能发挥其功效,即填补人们的欲求之壑,反而将人们引向了一种更加不幸的境地。那么这一切又是怎么发生的呢?《幸福的流失》将在深入阐释上述现象的同时对此作出回答。
从《日本人的活法》中可以捡回我们曾经丢失的东西,抱着一种探求真实的心态去冷静地观察这个曾经侵略过我们,却又保留了我们诸多文化传统的国家,寻找值得我们借鉴的东西。
《中国人的人性与人生》是梁晓声深度解剖当代中国人文化心理的最新重磅力作。作者以一如继往的冷峻而智慧的笔调、渗及骨髓的透视深度,以及充满人文理性的文字,对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心理状况,普通人人生以及关于中国的文化与文化人,给出了自己的观察与评述。
少儿生活类(5种)
《幼儿好习惯培养百科》从生活(健康)、安全、交往、学习、行为(品行)方面出发,从故事的角度切入,讲述幼儿在生活、游戏、交往、学习中应重点培养的50种行为习惯。在讲故事的同时让孩子自然而然学习相关知识,富有百科特色,让孩子对为什么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有基本的认知,“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凭借中科院强大的科学领域的资源优势,扎根于幼儿园一线的科学教育经验,在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成果基础上,引进美国先进的STEM与STEAM教学理念,中科院幼儿园潜心研发编写了《快乐玩科学》。该书不是为了科学而科学,而是以科学为载体,巧妙融合多种发展经验,发展幼儿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态度和素养。
《好爸爸童谣》是一本精彩的新童谣绘本,精选张贤明的新童谣69首,涵盖动物篇、植物篇、童趣篇、游戏篇、风景篇、节日篇。文字流畅生动,韵律感极强,配以漂亮的插图,便于孩子在熟读的基础上进行记忆。
《五颜六色的一天》讲述了女孩儿丽丽的爸爸在远方的城市开大吊车,只有过年才能回家。过年的时候丽丽收到爸爸带给她的礼物:一个红色蝴蝶结和一条红裙子。从此,红色成了她的专属颜色……直到有一天丽丽收到邮递员叔叔带来远方爸爸的来信,丽丽的世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中秋节快乐》描绘了兔子妈妈的一天——摘红果,采鲜花,拾栗子……兔子妈妈到底要用这些美味的食物做什么呢?可是,兔子妈妈身后一直跟着一只黑影,这个黑影一直跟着兔子妈妈回到了家……作品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为背景,通过优美的水彩手绘方式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那只打呼噜的狮子》运用循环往复的结构方式,塑造了层次丰富的狮王形象,叙述了一幅温情而富有想象力的生活图景。
在《奇怪的团子》一书中,一只名叫团子的熊猫拒绝和熊猫家族的其他成员剪一样的发型,他决定让一头黑白相间的毛发随意生长,于是他带着这头乱发在竹林里歌唱、在落叶里打滚;他带着这头乱蓬蓬的头发度过夏天和秋天。冬天来了,万物萧瑟,熊猫团子决定去剪头……故事充满悬念,具有表现力、创造力与想象力,色彩丰富绚烂,童趣盎然。
文学艺术类(9种)
赵本夫的《天漏邑》情节离奇、人物生动。以蛮荒之地、化外之民的天漏村为模本,运用田野调查式的理性精神,用隐喻的笔法勾勒出了五千年文明延续至今的轨迹。
《小说课》辑录了作家毕飞宇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毕飞宇所谈论的小说皆为古今中外名著,既有《聊斋志异》《水浒传》《红楼梦》,也有海明威、奈保尔、哈代乃至霍金等人的作品。身为小说家的作者有意识地避免了学院派的读法,而是用极具代入感的语调向读者传达每一部小说的魅力。
新版《红星照耀中国》是为向学生宣传长征精神而出版。《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创作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由董乐山翻译。该书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全景式记述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94年的风雨历程,是他生前出版的最后一部作品;由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录音后转换成文,并经传主5次修改、最终定稿。
周有光追求现代而不鄙弃传统,是真正从传统成功过渡到现代的知识人。《周有光画传》侧重历史性,通过广阔的视角,以200余幅老照片,展现了周老一生丰富的经历,还原了他生活于其中的时代背景,也有助于读者理解晚年周有光为何会持续地关注、探索和思考文化和文明演进等“大问题”。
如果有一天,毫无征兆地被指控为凶手,你该怎么办?以暴风雪中的滑雪场为背景,讲述一个突然被指认为杀人凶手的男孩,为了洗清嫌疑而进行推理与自救的故事。《风雪追击》将缜密的逻辑推理与快节奏的滑板运动结合起来,带给读者一个充满紧张感的阅读体验。依旧是东野老师,节奏感紧凑,笔触直指人心。没有血腥暴力,却让人陷入人性的思考。
《李苦禅全集》系统梳理并展现李苦禅一生书画创作成就,以年代为序,收录李苦禅绘画、书法作品,以家藏作品为主,以学生收藏及拍卖购得作品为补充,甄选代表不同时期面貌与艺术追求的精品,力求兼顾艺术性与历史文献性,完整再现李苦禅艺术探索过程及其所达到的高度。
《全球景观中的中国古代艺术》以“全球美术史”的视点,对中国古代美术的重要特点进行反思。这个反思建立在两个基础上,一是把全球美术看做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着许多既独立又互动的地区性美术传统,这些传统都对人类美术的整体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二是这些地区性的不同贡献造成了人类美术的无比丰富。
《荒野行吟:美国自然文学之旅》是一部“非虚构”写作的散文随笔集,介绍并分析了美利坚等国30余位著名作家、学者的40篇自然文学名篇,并将作者自己的阅读体会和实地考察经历一并展示,“用干净的文字表达描述”,可以说是集科学性、文学性与可读性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