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特别指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受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今年1月,3集纪录影片《我在故宫修文物》在央视首播后,一群在故宫深处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文物医生”,突然成为了二次元粉丝聚集的B站上的男神女神,获得了超高人气,点击量近200万,弹幕6万多条,豆瓣评分9.4分。近日,这些几十年如一日,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的“匠人”们又再次受到关注,据中新社消息,由萧寒执导的电影版《我在故宫修文物》将于12月16日全国上映。而在前不久的10月23日,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2016“国际旅游互联网大会”上透露,由于故宫目前每年展出藏品不到百分之一,故宫博物院将在北京北部新建一个博物院让更多藏品走出库房和游客见面。
一个与故宫有关的纪录片会受到社会如此关注,这与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无关系;也与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后渴望提高精神生活的层次有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故宫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和象征之一。了解故宫,了解故宫博物院中珍藏的众多瑰宝,正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捷径。因此,记者梳理了与故宫有关的主题书籍,期望读者能够更多地了解与故宫相关的知识。
纪实文学:用生动的笔触书写历史
1924年11月5日,溥仪正在储秀宫和婉容吃着水果聊天,内务府大臣们突然踉踉跄跄地跑了进来,为首的绍英手持一份公文,气喘吁吁地说:“皇上……冯玉祥派了军队来了,说民国要废止优待条件,要叫签字……”溥仪一下子跳了起来,刚咬了一口的苹果滚到了地上。正是由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从此故宫和它所藏的丰富文物成为国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故宫三部曲》用生动的笔触书写了这段动荡的历史。该书分为《变局》《承载》《守望》三部分,并附有404副照片。《变局》以辛亥革命为起点,记载了北京紫禁城由皇宫变为故宫的全过程。《承载》记载了“国宝南迁”这段鲜为人知的悲壮历史。《守望》则记载了海峡两岸“一宫两院”的人物与文物的悲欢离合。该书作者章剑华是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他的著作既有文学的生动性也有历史认真和严谨。
故宫研究员、散文大家祝勇的《故宫的隐秘角落》(中信出版社2016年9月版)也颇值得一读。在书中,作家带领读者探秘式的寻访故宫里的深宫冷院,借由未曾开放的神秘遗址,来记录历史风云变幻中林林总总的人与事。该书呈现内容的丰富与复杂,表达上的综合性,语言的唯美质感,无不透露出祝勇对故宫的深刻理解,对人性的敏锐洞察和对历史的独特思考和感悟。书中的插图选用“故宫摄影第一人”李少白的摄影作品,美文美图,带给读者艺术的享受。
学术著作:用严谨的治学传承文明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多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24位皇帝。作为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宫承载了厚重的中华历史和灿烂文明。从故宫博物院成立开始,以故宫为研究对象的学者队伍逐渐扩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故宫的学术研究约可分为三个阶段:1925年至1949年参加故宫研究的学者,多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学府,如马衡、刘半农、钱玄同、陈垣、孟森、容庚、沈兼士、吴瀛、沈尹默等。这一阶段前期,主要是清点宫藏文物、文献,出版公布文物、文献档案资料,简单进行陈列。后期则是保管南迁文物躲避战火。1949年至1966年,随着大批南迁文物运台,不少研究人员也去了宝岛台湾。这一时期涌现唐兰、徐邦达、罗福颐、孙瀛洲等一批名家。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故宫学术委员会成立,出版有关故宫的书籍数百种。故宫博物院的老一辈专家出了一批学术硕果,如单士元的《故宫札记》,顾铁符的《夕阳刍稿》,冯先铭主编《中国陶瓷史》,于倬云主编《紫禁城宫殿》,耿宝昌的《明清瓷器鉴定》等。故宫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紫禁城学会及宫廷史学会成立,社会上更多力量参与故宫研究。2003年10月,前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庆祝南京博物院成立70周年举办的馆长论坛上提出“故宫学”的概念,并出版了《故宫与故宫学》一书。如今“故宫学”作为一们独立的学科涉及到历史、政治、建筑、器物、文献、艺术、宗教、民俗、科技等许多领域,确定了故宫古建筑(紫禁城)、院藏百万件文物、宫廷历史文化遗存、明清档案、清宫典籍6个研究类别。
近期出版的值得关注的学术著作有朱家溍《故宫藏美》(中华书局2014年1月版),该书汇集朱家溍文物研究的精华,内容涵盖古代书法、绘画、工艺美术、清宫戏曲等,是一部关于古代文化艺术鉴赏的之作。朱家溍的女儿朱传专门为该书作序,详细讲述朱家溍从事古代文物研究的经过和成就和其中艰辛。另外,中华书局还推出了单士元《故宫营造》(中华书局2015年7月版)内容囊括故宫的历史、文化及修护,附单士元简要年表。单士元故宫“行走”74年,是“故宫学”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国宝中的国宝”。他的《故宫营造》将故宫的营造历程、规模形制、细节寓意等做了专业解读,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皇家建筑的历史内涵,为读者开启了皇皇故宫之门。
通俗读物:用雅俗共赏普及知识
与故宫有关的通俗普及读物品种一直十分丰富,近年来比较好的有中华书局出版的《图说故宫》(中华书局2013年1月版)。该书图文并茂、雅俗共赏,全面展示故宫的历史与文化,揭示故宫背后的人物故事,呈现宫殿屋宇的建筑细节。该书比专家的写得更通俗,比专业导游讲得更深入,值得阅读。故宫出版社出版的《紫禁城100》(故宫出版社2015年10月版)也是一本十分有特色的读物。该书是用笔画出来的故宫,全书共分9卷,每一卷的图像,都承载着作者赵广超及其团队对这座皇宫的10载感情、数年苦工。他们对故宫的热爱化作每一座宫殿的结构肌理,每一片的光影颜色,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座道不尽、说不完的大皇宫。
《故宫里的大怪兽》(知识出版社2015年7月版)是新生代童话家常怡创作的“魔幻童话故事”。该书是首部以故宫为背景向少年儿童读者介绍中国特有的故宫文化以及相关的历史民俗知识的图书,获得毕淑敏、曹文轩等众多名家联合推荐。书中,一个女孩儿,一只血统高贵的记者猫,一群古灵精怪的故宫神兽,为小读者开启一次神秘的故宫冒险之旅。让孩子们在轻松快乐的阅读中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