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得雨果奖、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近些年来,中国的当代文学开始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文学“走出去”,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和迫切性。近两年,中国文坛上的一批重要作家都有新作面世,传统文学、长篇小说开始发力,势头不让网络文学等后起之秀。人民文学出版社有相当多的名家名作上榜,是近两年中版好书榜的难以忽视的亮点。
著名作家贾平凹从事文学写作40余年,2016年推出长篇力作《极花》(人民文学出版社)。他一直在关注当下的现实,在关注飞速发展中的城市与乡村,还有发展和停滞中的巨大反差,尤其是深处在这个时代漩涡中的人的命运和处境。贾平凹说,“农村的衰败已经很久了,而我这几年去那些山地和高原,看到好多村子没有了人,残垣断壁,荒草没膝,知道它们在消失。在我目力所及之处,农村的衰败速度极快,令人吃惊,我们没有了农村,我们失去了故乡,中国离开乡下,中国将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而现在我心里在痛。这种痛还没有落处,无论批判还是歌颂,都没有了对象,只剩下了空,剩下了痛苦,而这种痛还无法与人言说——就像失恋的人看到恋爱中的人那种心情。”这种“痛苦”促使贾平凹创作了《极花》,贾平凹在后记中写到,“上几辈人写过的乡土,我几十年写过的乡土,发生巨大改变,习惯了精神栖息的田园已面目全非。虽然我们还企图寻找,但无法找到,我们的一切努力也将是中国人最后的梦呓。”
自《你在高原》于2011年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暌违五年,张炜的最新长篇小说《独药师》近日由人文社推出。独药师的故事有着历史的依据,是张炜根据自己三十多年的半岛生活以及接触的珍贵史料而创作。基督教在中国北方最早的登陆地正是在山东胶莱河东部半岛,半岛即成为东西方文化冲突最剧、儒释道基督四大宗教相融合相对峙的前沿地区,作为同盟会北方支部所在地,也是革命党人与清廷发生最激烈决战的地带。小说展现了张炜非凡的驾驭史料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到,一场虚构的真实正将读者带入到历史的诡谲风波里。
王安忆作为另一当代文坛的重量级作家,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个阶段都保持着活跃的创作姿态。早期的王安忆以书写知青题材起步,之后眼界逐渐放宽,上世纪四十年代的上海风华、五六十年代的新社会蜕变、“文革”运动、上山下乡、改革开放,乃至于前朝往事的种种声色,无一不是下笔的对象。在《匿名》这部小说里,王安忆通过绑架、失忆等比较常见的手法,让主人公从现代文明的秩序中脱离出来,进入到一个相对蛮荒和原始的环境中去,并在一步步剥离和剔除身份上的附着物之后,把他放到养老院这个相对次级文明中去,重新进入人间,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重新地进化一次”。而且,自始至终读者也不会知道主要角色的姓名,他们有的只是外号或诨号。
刘心武的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他的《班主任》被视为伤痕文学的发轫之作。东方出版中心的《润》系刘心武近两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文学文艺评论及演讲、采访的合集。无论是讲述故事,还是刻画人物,或追忆故友,或感慨生活,或评述文艺,刘心武的文字,都是那么温润平和、从容自然,仿若一股清泉,给烦躁降温。《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则是著名作家铁凝近十年来的自选集。作者将多年来令其感怀的人和事,生活态度的真诚与豁达,对文学和心灵的坚守,与智者、文豪的深度对话,对促进中国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努力,一一呈现给广大读者。中译出版社的《祭语风中》以小说的形式描述了藏族人这一群体的记忆。小说以两条线平行穿越,主线讲述西藏近五十多年来的历史变迁。通过主人公晋美旺扎从僧人到俗人身份的转换,描绘了西藏历史上的上层反动分子的武装叛乱、民主改革、中印自卫反击战等重大历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