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书展有一种迷人的气质,那是读者创造的真正的书香;上海书展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源自准确的定位和不一样的理念;上海书展有一个值得期待的未来,源于她超越书展的美好理想和更加宏大的承诺。”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如是表达对上海书展的感受。生活·新知·读者三联书店总编辑翟德芳则以“读者快意享受,作者感动兴奋,业界学习进步,城市共鸣交响”24个字概括自己对上海书展的认可。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地方性区域书展,发展成为读者热烈响应、中外作者云集、业内出版社积极参与的全国性书业盛会,上海书展组织方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真正为读者、出版发行机构服务的理念功不可没,也彰显出“海派书展”独特的个性与强大的吸引力。
时至今日,很多出版社都选择通过上海书展展示最重点的图书、设计最经典的活动、推广最重磅的作者,已将上海书展作为检验产品市场销售的试金石,作为选题策划、图书出版的风向标。上海书展这场上海读者云集的文化盛宴、阅读嘉年华,俨然已成为出版界每年关注的焦点之一。业界大咖在充分肯定上海书展十余年来与时俱进、品牌创新的同时,也对第13届书展提出了殷殷希望。
最好的服务让更多的读者参与阅读
■翟德芳(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编辑)
“读者快意享受,作者感动兴奋,业界学习进步,城市共鸣交响。”这是我对上海书展的最深感受。我国要建设书香社会,就要鼓励阅读,真正的书香要靠更多的读者阅读来呈现。上海书展给读者提供了看书、选书、购书的平台,对读者有益;对出版人来说也是好事,为图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展示、销售的机会。
2010年,我从香港中华书局回到内地,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以下简称三联书店)工作,此后每年都会去上海书展现场逛一逛,看一看,这么多年来,我觉得上海书展是越办越好。
我在香港工作期间,每年都会参加香港书展。我个人以为,在东亚地区,以展示精品图书、服务读者为定位的书展中,香港书展是办得最好的。内地的书展中,我以为上海书展是最接近香港书展的,组织方对展场环境、现场服务、读者进出场分流等各项具体工作都做得比较到位。从一个旁观者、一个出版人的角度,我觉得上海书展定位明确、思路清晰。上海书展以服务为宗旨的定位,以读者为核心的努力方向,已经让书展逐渐由区域性书展成长为全国性的书业盛会。
上海书展的服务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书展组织者对全国参会出版社提供的服务到位,上海书展不搞会展经济,不收取展位费,更好地让出版社与读者直接交流。 其次,为业界、为出版商以及相关参展人士提供了多项增值服务,如现场活动不仅有签售,还举办论坛、讲座,并搭建各种交流沟通的平台等。三是最大程度地方便读者,为读者服务。主办方将主会场放在城市中心,提供各种展场服务,展位搭建也很有特色,服务、信息都比较到位——在这点上,全国其他书展都应该向上海书展好好学习。此外,上海书展还通过一系列越来越充分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了国内出版人对世界出版的了解,强化了中外交流,加大“走出去,引进来”的力度,书展整体功能越来越完备。
在历届上海书展中,三联书店都是销售最好的出版社之一,且多次被评为“最受读者欢迎”的出版社。为充分发挥上海书展的宣传推广、图书销售功能,今年上海书展期间,三联书店将以“重返历史现场”为营销主题,推出数个专场活动,通过口述、文物、考古三个方面的出版物,让读者感受历史的厚重与积淀。口述,是三联书店出版的《秦崩》《楚亡》系列书作者、历史学家李开元以引人入胜的方式,重新讲述楚汉相争的历史传奇;文物,主要体现在《从历史中醒来:孙机谈中国古文物》中,古文物学家孙机通过复原岁月侵蚀下消逝了的历史场景,帮助读者通晓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常识;考古,通过考古学家许宏的作品《何以中国:公元前2000年的中原图景》一书,以考古学的视角讲述“中国”诞生史。此外,像李零的《我们的中国》、陈明忠的《无悔 :陈明忠回忆录》、杨渡的《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以及杨绛先生的作品等,都是上海书展期间三联书店主推的重点图书,相信上海的读者会喜欢。
期待上海书展越办越好,一届比一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