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出版品牌,很多人会认为是出版企业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其实编辑的个人品牌建设也不能忽视,所谓“编辑是龙头”。品牌化运作成败的前提,是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主推个人品牌、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而三种品牌的同时推广、互动共生,才是最为理想的。
趋势1
出版社主动孵化工作室
出版企业旗下收编的各类工作室早已有之,多以民营策划人的加入为主流,由出版社主动培养出来的名编辑工作室也在近些年来成为趋势。这些以个人名号命名的工作室,创办人多半在业界有较深的资历和广泛人脉。
工作室的建立是出版社对一种新体制和机制的探索,是发挥骨干编辑作用的一个措施。出版社会提供一切便利条件,在选题确定、约稿审稿、发排印刷以及发行和宣传方面都给予便利和支持。不少出版社对工作室施行放权,让其享有特别的自主权,在社会效益方面有特别要求,在经济效益方面有要求有回报。
2012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与著名编辑脚印、王瑞琴在收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下,分别签订了《中国出版集团公司骨干编辑人员选题创新计划》,成立了脚印工作室、王瑞琴工作室,开展选题创新业务。两个工作室的有效运营,进一步提升了人文社的品牌价值。
人民文学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四年来,脚印工作室推出原创图书近60种,《抗日战争》等多种图书获“鲁迅文学奖”“大众最喜爱的50本书”“中国好书”等国家级重要奖项十余项,这些书取得了很好的双效,4年来盈利近1500万。王瑞琴工作室在积极维护“哈利·波特系列”版权的同时,还推出“世界儿童文学新经典”系列、“你长大之前必读的66本书”系列等90余种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其中《男孩阿不》《白狐迪拉与月亮石》等优秀原创童书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少年推荐为“百种优秀图书”,4年来工作室盈利过千万。
名编辑牵头挂帅成立工作室,还往往可以带来资源的聚合效应。记者从海天出版社了解到,今年1月,该社为探索出版改革、活跃内部机制,正式成立了以法语出版名家胡小跃为核心的“胡小跃出版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胡小跃为法语译审、中国翻译家协会专家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法国和加拿大留学和工作,从事法语图书的引进和出版近20年,策划出版过《母猪女郎》《基本粒子》《男性统治》《薛定谔之猫》等,曾获中国图书奖、外国文学优秀图书奖等。同时,他也是翻译家,曾获傅雷翻译奖和法国文艺骑士勋章。
正因为胡小跃在法语出版圈的影响与口碑,“胡小跃工作室在筹备过程中也得到法国和加拿大有关部门和国内高校的支持,在选题资源、翻译力量、营销推广和文化交流等领域具有优势”,胡小跃表示,2016年下半年,工作室将推出以社科著作为主的“大家译丛”和以畅销小说为主的“海天译丛”,其中,2015年获法国文学大奖的《语言的七种功能》、法国汉学家写中国画家和金石收藏家的《石头新记》等值得期待。
工作室独立运作解除了对企业法人的行政束缚,减少了国有出版企业图书生产各环节中的推诿、扯皮等效率不高现象,便于发挥企业法人的能动性,解放生产力,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受访者认为,通过试点如能取得成功经验、不断完善后,再广泛推开,具有放大作用,即充分发挥国有出版企业内部的人才优势和能人强企的示范效用,做到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共赢,对推动图书出版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有利。
趋势2
名编辑带头打造新品牌
名编辑的品牌需要与出版企业的品牌保持同步、相互协力。这一两年来,许多出版企业开始为名编辑提供平台,让有能力、有想法的编辑挑大梁,依据自身的所长和喜好,打造新的图书品牌,为原有的出版企业展开新的市场维度。
中信出版社近两年鼓励员工举手成立自己的工作团队,打破以往完全按产品线运营的模式,帮助有理想有能力的策划人建立自己的品牌。中信社将这种工作模式定义为“出版人平台”,即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以产品线为纵向脉络,以客户导向为横向脉络的网格式业务组织,通过这个框架,以读者需求定位产品,以产品统领项目,以项目统领业务。作为支持,中信社也为创业的员工继续提供资源平台。与以前不同的是,由于需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出版人需要根据不同读者的需求和不同时期市场的变化,制定合适的判断、选择、出版和营销策略。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年打造的“甲骨文”在读者中备受瞩目,这一品牌即由该社的名编辑董风云所领衔。品牌旗下每种书现在1万册起印,大部分书都会加印,像《天国之秋》和《地中海史诗三部曲》,前者6次加印,共7万多册,后者印了5万套,即15万册。该出版品牌的运作则是另一种发展模式。“甲骨文”负责人董风云在与记者交流时介绍,2013年可谓“甲骨文”的一个分水岭。此前他们在原有编辑室内参与策划,2013年独立成立编辑室,并出版了第一本书《罗马帝国的崛起》,经过两年磨砺于2015年正式成立“甲骨文”。其创期只有3人,现在已是6人的团队。相较于理想国等,甲骨文并没有成立新的公司,办公地点和所有人员的编制都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里面,办公及出书流程也因循旧例。
当然,名编辑带头打造出版新品牌也离不开出版社的大力扶持。重庆大学出版社新成立的“拜德雅”,正是由名编辑邹荣带头。据他介绍,“拜德雅”前身是“思想家和思想导读”系列,后来在该系列图书的基础加入了更明确的定位和理念,形成新的出版品牌。邹荣与记者交流时提到,“重大社并不是专注思想人文类图书的出版社,作译者资源并没有集中在我们手中。后来,因为我个人的阅读兴趣,策划了一套旨在介绍当代西方思潮的导读书。”为了在这一领域扎根,“我想出版重心早晚要以译介一手文献为主,所以在引介导读书的过程中,围绕着西方经典和前沿著作两个方向,就联合这些译者开始了对一手文献引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