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媒体关注

杨绛:风雅颂得百年芳

编者按:5月25日凌晨,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杨绛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杨先生一生与世无争,淡泊名利。在丈夫和女儿相继离开的悲苦孤寂日子里,她潜心整理丈夫遗稿,专心著述,用风雅精神诠释百岁人生,面对艰难困苦,她风度处事,典雅做人,对待学术,认真到极致。她既是模范的贤妻良母,又是一流的学者作家,她无愧学富五车,但温文尔雅,虽是人中龙凤,却谦虚低调。她留给人们的恬淡高雅精神,尤其值得后人深思和传承。本报特约文学博士韩晗撰写纪念文章,追悼先生。

p11_b

杨绛(1911~2016)

原名杨季康,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学者,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东吴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院肄业。1935年与钱锺书结婚后共赴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秋回国,曾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语系教授。1952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作品有剧本《称心如意》《弄真成假》,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及随笔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自问自答》等,译作《堂吉诃德》《吉尔·布拉斯》《小癞子》《斐多》等。

p10_b

她用风雅精神诠释百岁人生

她既是模范的贤妻良母,又是一流的学者作家,她无愧学富五车,但温文尔雅,虽是人中龙凤,却谦虚低调,她用“风雅”二字诠释百岁人生。

去年初夏,张充和先生仙逝,今年初夏,杨绛先生又驾鹤西行。两位都是百岁人瑞、世纪老人,从常理来说,应是喜丧。但是她们又都是那么重要、那么有故事的文化人,以至于她们的逝世,会被文化界看作是一个时代的逝去,一座灯塔的消失。所以,成片的悼念文章如雪片般飞来,各种各样怀念的声音亦此起彼伏,譬如今天下午,“朋友圈”里就被与杨绛先生有关的文章“刷了屏”。

之所以大家对于杨绛先生的西去如此在意,我认为,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恐怕就是对于“风雅”的挽留。众所周知,杨绛先生是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的终生伴侣,钱先生德高望重、学富五车又待人热情,是现代中国学人的楷模,被称之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作为钱夫人的杨绛先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被舆论看作是生活在钱先生光芒之下的人,甚至只是一位“文化昆仑”之下的贤妻良母。提到杨绛,大多数人马上想到的就是钱锺书。

这对于杨绛先生来说,是多么不公平的事情。

p2_b

p4_b

p5_b

p3_b

钱锺书先生病逝之后,文化界开始重新认识作为翻译家、散文家的杨绛先生。她出身于江南书香门第,幼承家学,是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青年时又接受新式教育,不但写一手优雅的英文,而且国学功底也相当深厚。我相信,读过《干校六记》《我们仨》与《洗澡》的朋友,对于杨绛先生超俗不凡、清雅率真的笔法,自然会赞叹不已,而且,她是中国社科院极少数女性荣誉学部委员(文科院士)之一。

但是杨绛先生却不争名利,正如陆建德教授所言,“她的记性特别好,但很少提及自己,尤其很少说自己的工作”。钱锺书先生在世时,杨先生一方面笔耕不辍,但另一方面却甘做钱先生最强大的精神支柱,成为了钱先生在人生低谷期的灵魂伴侣。“文革”时钱先生受到迫害,杨先生一方面陪钱先生看书读报,整理书稿;另一方面积极乐观,使钱先生解颐,正是杨先生这种睿智通达的性格,使钱先生完成了中国文艺学史上的重要丰碑:《管锥编》。而这不应是杨先生被钱先生光环所笼罩的理由,恰恰应正是杨先生个人魅力得以彰显的缘故。杨先生的作为,恰恰代表了这个时代中国女性最需要的一个名词:风雅。杨先生的风雅,显然不是当下伪贵族们的作秀,也不是某些自命知识女性们所青睐的犀利批判,她温婉如玉,是名副其实的女中君子。有评论文章说,她既是模范的贤妻良母,又是一流的学者作家,她无愧学富五车,但温文尔雅,虽是人中龙凤,却谦虚低调。

她的风雅是一种风度

杨绛用百岁人生诠释“风雅”二字,这是一种风度,正是这种风度,让她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有底气。

今天悼念杨先生的文章有很多,有关于她翻译成就的研究,有关于她散文创作的评述,还有关于她散文成就的称赞,我认为这些都只是一个侧面,重要的是如何挽留杨先生的风雅精神。杨先生用百岁人生诠释风雅二字。这应是她留给这个时代最应该追忆的精神财富。

杨先生的风雅,是一种风度。

p6_b

p8_b

p7_b

p9_b

十年浩劫时,杨先生、钱先生以及中国社科院不少学者同时被赶去洗厕所,当中许多学者都认为这是奇耻大辱,抗议者有之,悲观厌世者有之。唯独杨先生却与钱先生一道,把单位公厕当作自己家的马桶,拿出做学问的精神洗厕所,不但仔细研究如何洗得干净,而且夫妻俩还比较谁洗得更干净。在杨先生看来,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而快乐总是夹杂着烦恼和忧虑。

灾难固然可恨,但在灾难面前,每个个体都应当学会如何调试自己的心态,这才是应有的风度。在杨先生的陪伴下,在外辛苦了一天的钱先生,晚上回家居然还可以灯下漫笔,大有“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气度,在这个为中国现代文化史做奠基工作的宏大工程中,杨先生的意义,显然无可取代。

正是这种风度,让杨先生拥有百岁高龄。比起很多经历过困苦的人来说,杨先生在面对困难时,更加有底气,这是一种这个年代非常缺乏的贵气,在戾气横行的年代里,杨先生正是用这种风度,来让自己、亲人获得心灵的安宁,这也是对黑白颠倒的岁月最好的嘲讽。

她的风雅还是一种典雅

杨绛的典雅,在做人上体现在接人待物的如沐春风;在做学问上,则体现于一种精致到极致的认真。

杨先生的风雅,还是一种典雅。

典雅,既是一种外在的形象,也是待人接物的修为。有人说,所谓典雅,就是古典而又优雅,这话不错。古典,是对传统的坚守与历史的敬畏,而优雅,则是迷人的风度与积极的生活态度。典雅的意义,便全在此。

坦诚地说,当下不少人确实进步不少,开始追求表面上的“典雅”,各类“民国范”“怀旧风”层出不穷,绅士名媛的着装居然也成为时髦,甚至一些暴发户家里开始摆上了西洋风格的权杖、烟斗以及各种各样他们读不懂的硬皮(Hardback)英文书,但是这种典雅,与杨先生的典雅相比,却是一种极致的庸俗。

杨先生的典雅,在做人上是待人接物的如沐春风。晚年杨先生孤身一人居住在国管局的公寓里,来访者既有文学青年,也有记者作家,杨先生都真诚相待,大度而又热情,有林徽因“太太的客厅”之遗风;而在做学问上,杨先生的典雅则是一种精致到极致的认真,但凡翻译的书稿,她一丝不苟、废寝忘食,其译著虽不能说等身,但却本本经典,是公认的优秀译本。

当然,这种典雅还在于率真。读杨先生的散文,会发现“真”字乃是核心。真性情、真感情、真品位,这是杨先生散文给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在杨先生的散文里,没有假话,也不伪饰感情,更不故作高深,以真而感人,这种率真的典雅,才是文为心声的最高境界。

风雅是时代造就更是家风使然

杨绛的风雅既有时代造就,也是其家风使然。她既有大家闺秀之风,又可称新女性之翘楚的一面,这种承前启后之风雅精神,理应被这个时代所铭记。

我认为,无论是风度,还是典雅,杨先生的风雅既有时代造就,也是其家风使然。“家风”是当下中国社会的关键词之一。而杨先生的风雅精神,则在很大程度上拜其家风所赐,在怀念杨先生的风雅之余,更应值得反思。

众所周知,杨先生的父亲杨荫杭是民国法学先驱,她的姑母杨荫榆是著名教育家、抗日烈士,叔叔杨荫浏是现代音乐学先驱。尽管杨先生谦称自己的家族属于“寒素人家”,但事实证明,“无锡杨家”乃是文化界不折不扣的名门望族,风雅之气,实非杨先生一人所有,而是“家风”使然。

风雅的家风,造就了杨绛这样杰出的女性。曾有记者请我谈我眼中的杨绛先生,我当然没有这个资格,亦不敢置评。但我认为,对杨先生的评价,除了要超越钱锺书先生的光环之外,要认识到作为杰出翻译家、学者与散文家的杨绛先生,当然,如果能够超越学术史的框架来认识的话,应当认识到杨先生既有大家闺秀之风,又可称新女性之翘楚的一面,这种承前启后之风雅精神,理应被这个时代所铭记。

这种精神,奠定了杨先生的人格基石。当下崇拜杨先生的年轻人当然不在少数,但我认为,真正读懂杨先生的人恐怕不多,当然也包括我在内。笔者以为,对杨先生的纪念,当从对其风雅精神的挽留开始。

责任编辑:陈丽壮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

更多新闻
联系我们技术支持友情链接站点地图免责条款
主办单位: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网站开发维护:中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 2015,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