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社交化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正逐渐颠覆着传统行业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出版产业也同样正经历着不可逆转的变革。那么面对这样的境况,坐拥庞大资源的出版企业该如何自处,如何经由深度开发,借力“融媒体”这一方沃土开出更绚烂的出版之花呢?我想结合本职工作,谈谈自己的三点认识。
我们都知道,出版物品牌代表着产品的品质、内涵和出版的理念,也侧面反映了读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今天的媒体融合以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为主体,通过数据分析、解读分析和多元化传播,利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驱动内容,实现不同传播渠道和平台的融合。所以首先,我们需要利用融媒体来将品牌融入这种传播服务新生态。
在多屏时代,想要抓住读者眼球,需要全屏覆盖,个人电脑、平板、手机,一个都不能少。对媒体而言,这也突显了内容、渠道、平台全面融合的必要性。在这种态势之下,传统出版企业更要明确自身定位,结合互联网特点,定制独特的品牌策略,将这种融合从“横向”、“纵向”两个方向打通。
在实践的探索与尝试中,大百科着手打造了“贝壳阅”、“贝壳漫”两个系列品牌,一是将产品品牌向不同传播媒介横向扩展,打造独立的覆盖各个门户网站、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应用的新媒体产品群,实现全面融合用户阅读场景、覆盖全媒体终端的完整体系。二是将产品内容向用户生活纵向深入,构建垂直生活领域的信息服务平台。这两个品牌分别主营电子文字书与电子漫画书两条产品线,各有专注,又相辅相成。在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实现客户端从信息发布到在线生活的全方位捕捉。充分利用自媒体功能在横向、纵向两个维度来进行实时有效的产品推广和用户管理,将出版内容融入传播服务新生态,进而实现对出版品牌的立体打造。
其次,以把握好内容导向为前提,做读者的筛选服务器。孔子注《春秋》,融入微言大义,实际上成就了一部国史纲要。他对诗歌进行筛选,看上去是编辑性的工作,实际上是思想性的选择,是社会价值的体现和引导,成就了《诗经》。出版资源是再生型资源,我们要担心的不是有朝一日它会枯竭,而是如何防止因无序发展而造成资源的泛滥和污染。自媒体的数字出版时代,作品面世、发表的门槛降低,大量的作品涌现出来,他们充斥着网络,质量参差不齐。此时作为一个有选择、有态度的出版品牌,我们就像是超高性能的服务器,收集了庞大的内容资源,了解了市场需求,然而却不能一味地迎合读者口味,而是要替读者做出筛选,要从思想、文化、生活的潮流中,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提炼出积极向上的优质内容,让优质的内容引领潮流,培养读者的阅读倾向。
去年我们开发了《认识中国》这样一款交互类app,以中国为基本点,立足讲解中国国情,弘扬中华文化,树立中国良好形象。配以中英双语面向全球发布,让全世界的儿童、青少年认识中国、了解中国。这款APP在国内外的市场上收获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潜力。由此可见,当我们打造出了真正深入人心的、能与读者引起共鸣的优秀作品,人们也必然会向往和追求这样的作品。实际上,这也是提升数字出版品牌价值和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我们还需要充分利用融媒体技术,提升数字出版产品深度开发能力。数字出版的每一步创新都是紧紧跟随着技术发展的脚步,从最初的纸书简单扫描成电子版到更适合移动客户端阅读的精版式加工电子书,从人声朗读的“听书”到结合了音频、视频及各种交互功能的移动端应用,数字出版产品开发的进展日新月异。从2011年开始,百科开发了一系列移动端APP。我们始终秉持着传播正能量的原则,选择健康有益的内容,运用各种技术手段,以多种媒体的呈现方式来诠释内容,使作品呈现出多感官的效果,使它的内容价值得到最大发挥。每一款产品都是在技术上一步步不断完善,实时更新,与用户紧密联系,使产品始终保持着一种可被优化的状态。大大增强了内容的延展性,提升了用户体验,而这都归结于对融媒体技术的应用及数字出版专业化的理念。
以上三点就是我想分享的一些想法和我们的尝试。媒体融合环境下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传统出版行业巨头,我们应当重视数字出版在未来出版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在有效协同传统纸书出版业务的同时,充分利用融媒体构建完善的数字出版传播服务生态体系,把正确导向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内容资源优势,打造内容积极向上、功能形式多元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在产品有质有量,品牌深入人心之后,我们定会走出一条属于出版社自己的移动阅读体验之路,而这类阅读体验必将开启更为广阔的市场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