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那边是海》,时潇含 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2024年1月版
从前人们盼望五谷丰登,如今人们最爱家乡味,就这一点而言,或许舌头的记忆比大脑更持久。2024年初,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时潇含继散文集《云在青天水在瓶》《我有所念食,隔在远远乡》《无尽的远方》后又一新作《山那边是海》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知识出版社出版。作品与食物味道和生活况味相关,与那些甜美的无所事事相关,句句不提想家,却字字流露着思念。作者通过对生活中吉光片羽的采撷,写出了一个年轻人对世界和自我的观察与洞见,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从整体结构来看,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桂花落了”以《没抓住桂花的尾巴》开篇,揭开了思念之旅,通过描写各地不同的美食向读者展示了当地的文化风情,表现出作者时潇含对生活深入的感悟及浓浓的热爱之情,以《鸭脚煲是餐桌上的日出》结篇,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结束亦是另一种形式的开始,借食物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第二辑至第四辑“月亮走,我也走”“潜水”“走路,爬山,看海”以出行为主题描写了作者曾游览的大城小镇,以及异国求学、生活、出游的经历,感受不同文化境遇下的生活差异。作为身处异国他乡的一个“外来者”,作者总能以乐观的心态迎接每一次的变化,并通过温暖轻柔的语言与读者分享她的感悟,使读者仿佛也随她一起四处游览。
就内容而言,时潇含擅长着墨于事件本身,情感内敛,对事件的评说不着一字,让读者自行品读。在开篇第一章《没有抓住桂花的尾巴》中,她看到外公外婆的衰老与寂寞,没有通过情绪与感慨的堆砌来抒发情感,而是描写了那些还未被欣赏就已落尽的桂花、追着秋天而到的冬天、一日短似一日的白昼,还有去领鸡蛋这样的“头等大事”,来烘托外公外婆生活的空白。冬天驱赶着秋天,漫长的黑夜将白日驱逐,然而对他们而言,每日的时间却仍那样漫长,屋里总有那么多空白等待被填充。一字不提晚年的寂寞,字里行间却处处是萧索。语不涉己,若不堪忧。如渌满酒,花时返秋。在写北门外的菜煎饼一文中,她描写了校门外的那小店是如何在春去秋来之间几易其手,校园里的学生们路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开业盛典,薅了一遍又一遍的新店羊毛,最终连那些小店的名字都记不住。结尾她借《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之口说:“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原来让她感慨的不只是那些曾被寄托希望的小店,其实是她逝去的大学时光,同学们各自奔赴自己明亮,或甚至连明朗都谈不上的前程。来来去去的也还是他们。
文章语言虽然克制、内敛,但舒缓含蓄,情感饱满,作者对世界的看法在有关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表露无遗。在记录一座无聊古镇夜晚偶遇“玉蝴蝶”的文章中,她如此描述与朋友的友谊,“我们像是两座隔水相望的石头山,天朗气清,我们相看两厌,可万一被浓雾隔在中间,我们还要伸着脖子张望两眼。”对时潇含而言,友谊是如此有趣,不必浓烈,不必难舍难分,是淡淡的,却又总惹人惦念,让人期待又松弛,像是星期六的早晨。在参观任龙巴冰川的时候,偶遇了一个牵马的年轻男孩,那个男孩是村里为数不多会说汉话的人,他们村里只有两个大学生,而二十岁的他以牵马和挖虫草为生。在那条崎岖蜿蜒的乱石路上他不断抱怨工作的辛苦,然而在有人提到把路修好,让游客开车进来参观的时候,作者记录到“小伙子毫不犹豫地说:‘那可不行,路修好了谁还来骑马?’”在同行人的一阵大笑中,小伙子的“机灵”形象跃然纸上。小伙子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次出现时却不如第一次这样轻松愉快。作者说,正是这句看起来聪明的话,意味着牧民们不愿改变现状,缺少真正改善生活的勇气。以这句话为引子,话题延伸到了偏远地区的教育、男女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等等。文章通过记录旅途中碎片化的一件件小事,触动作者内心的柔软之处,引发其深深的思考。
作品浅入深出,内涵丰富。时潇含对生活的记录并不停留在视觉的表面,而是尝试去发掘海面之下的冰川。在写红叶谷的柿子时,她先着笔记录去红叶谷赏枫叶,看如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般喜庆的柿子,然而她旋即讲述了清末蓝田县县志中记录了一个冻死柿子树的奇冷冬天,县志的编者写道:“柿可当食。”意思是什么粮食也不剩,拿柿子当饭吃。她又写陈忠实在写火晶柿子时说在20世纪60年代初,临潼山上的山民从生产队分回柿子,五斤算一斤粮食,他把这称为一种残酷。从秋天的丰收中看到喜悦并非难事,而她还怀有对土地从未疏离的深情。在冷湖遗址,一座大地上伤疤般的城市废墟,她从断壁残垣中看到过往的欣欣向荣,从现在的一无所有窥见曾经的无所不有。她在断裂的泥墙中读出人类的贪婪,看到雨水中的荒凉,空空的双手无法握住一滴泪水。文中还记录了往来的路人们在墙上留下的句子,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句“不要追求永恒”。还有哪里比冷湖遗址更适合说这句话呢?戈壁就像一张巨大的砂纸,打磨着身处其中的人们,人们的热情被磨烂了,青春被磨透了,不得不“把远方的远归还给草原”。她看见了美丽又辽阔的戈壁,望见祁连山上延绵的白雪,更看见了废墟中比周围一望无际的雅丹更悲伤的空旷。
作品视角独特,充满趣味。时潇含的文字是有趣的,看待生活的视角是快活的。在看到颐和园的日落时,感受到“物哀”,有一种春雨落下时的烦恼。而北京四月天的大雨,对她而言不是美好之物的形容词,而是像下了一场泥石流,白狗身上黄,黄狗身上肿。对她而言快乐的生活是能消磨大把大把的时间,能在千万朵花里把春天找出来,还有感受头顶上那个永不凋谢的太阳孜孜不倦地散发温暖。站在枫丹白露的森林中,她不羡慕拿破仑或路易十三,只关心他们是否也吃过那样新鲜甜美的板栗。在冷湖遗址,她感叹那些写在破碎墙体上的句子像是穿透水面的月光,她站在池塘的底部,顺着光走向月亮。对她而言,在海边走路的体验居然与颜色相关,是从绿走到黄,黄走到褐,走到褐的尽头失去色彩,只剩下悠然坠下的一片大海。站在诺曼底的海滩上,她忽然理解了印象派,风大,把海水吹碎了,海面上破碎跃动的阳光就是画家的笔触。
《山那边是海》是一本兼具趣味与深度的书,作者认真生活,细心感受生活,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爱与感动,并用质朴可爱的文字记录下平凡的烟火味道,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无不动容。不论是想在书中寻找片刻的放松,还是灵光乍现的思考,读者都跟随作者一起被触动。书名“山那边是海”或许源自作者对山那边的探求,或许源自对海的渴望。对世界的好奇与包容是这本散文集文字的底色,作者通过一篇篇充满温情的小短文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热爱生活并想要追根问底,在刨根问底后仍然热爱生活的人。愿我们穿过崇山峻岭、重重迷雾之后,都会遇见山那边的那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