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8月20日电 (王笈)以“科幻文学的中国情怀与全球视野”为主题的“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巡讲活动近日在上海报业大厦举行。活动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深圳市委员会、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政府、新民晚报社新民周刊主办,中共深圳市福田区委宣传部、知识出版社、深圳市福田区教育局、深圳市福田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
“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巡讲活动。 主办方供图
往届鲲鹏青少年科幻文学奖获得者黄元和许璐以视频方式分享了自己作品的主要内容与创作思路。黄元的获奖作品《未被点燃的蜡烛》刻画了一对因患有“镜像反应综合症”而无法辨别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母女,通过母女与心理医生之间的一系列纠葛,探讨了生态危机背景下,高科技文明社会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在读过很多科幻文学作品之后,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科幻里折射的人类情感和人文关怀问题,因此对人类情感缺失和精神危机的探讨成了这篇小说的内核。”
许璐的获奖作品《请勿返航》则讲述了一名失忆的宇航员在与航天指挥站失联后,逐渐找回自己的记忆与身份,并发觉世界真相的故事,作品以此探讨了人类意识与自我认知之间的联系。对于科幻文学的发展方向,许璐表示:“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幻文学理应站在潮头,承担探索人类未来何去何从的使命。”
同为鲲鹏奖获奖者的缪林翔也介绍了获奖作品《勿朽》的创作思路,以及作品对传统文化融入科幻的探索。缪林翔表示,《勿朽》的创作始于自己对胡适的文章《社会的不朽论》的一些思考。作品通过外星文明“勿朽文明”和“人类文明”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探索文明长久繁荣的道路。《勿朽》作为一部科幻文学作品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可谓相当紧密,作品中的人物“余福田”“杨坪山”化用了深圳市辖区名,是对改革开放与深圳精神的致敬。“我很喜欢科幻现实主义把各种文学元素和科幻元素融合在一起,摩擦出不一样的火花。古典文学跟科幻文学的结合一定也是非常精彩的。”
活动还深入讨论了“如何在科幻中讲好中国故事”。著名科幻作家江波表示:“科幻文学虽是舶来品,但中国科幻拥有自己的传统,第一代科幻作家郑文光、童恩正、叶永烈,都曾畅想过中国的未来。改革开放之后,许多西方优秀科幻作品引进国内,影响了新一代的科幻作者,中国人物与中国故事,逐渐成为创作的主体。近二三十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素养的提升,中国科幻已具备深厚的土壤。写作是件非常个人化的事情,但我有两方面的建议:首先,创作者必须回归现实,了解中国当下的科技发展,思考科技对将来有怎样的影响;同时,可以将视野拉大,把我们这个时代的变化,投影到五千年历史文明的进程中。”
科幻学者顾备结合经典科幻文本,表达了自己对于“科幻文学彰显全球视野”的看法。“国际视野有多种呈现方式,首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叙事,《流浪地球》《三体》中都有人类跨越国际、有意识地联合起来,共同对抗灭顶之灾、联合守护地球的故事。其次,通过高科技和全球供应链的角度来诠释故事,以威廉·吉布森的《神经漫游者》为例,主人公莫利穿行于国际之间,仅在前6章就可看到十多个国家和城市被紧紧地缠绕在一起,成为全球行动的一个个节点。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建议青少年更多地阅读,更多地通过互联网看世界,去了解不同的社会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国际视野的科幻作品。”
活动还征集了全国各地青少年科幻作者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某小学科幻作者在线上提问:“当脑中突然冒出一个有趣新奇的科幻设定,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个设定作为核心扩展成一个剧情完整、人物立体鲜活的科幻小说呢?”江波认为,必须要多看、多练,写作本身是体验性、磨炼性的过程;其次,科幻文本非常丰富,新奇的点子可能已被写过,因而不够新鲜,阅读可以排除雷同;最后,这个世界写手很多,但真正优秀的作家很少,必须坚持写作实践。
某大学科幻作者在线上提问:“欧美科幻大片中,有非常明显的个人英雄主义。而电影《流浪地球》中,尽管也塑造了多个科幻英雄形象,但也凝聚了一种团队的力量。请问:青少年科幻写作,怎样处理好科幻英雄高大形象和人间烟火味的关系?”顾备回答道:“不存在不食人间烟火的英雄。如果角色一直都是完美的英雄,那这个故事多半不会好看。其实大家喜欢看的是英雄的成长,无论是个人英雄,还是团队的英雄,都需要成长,他为了成长必然有缺陷,所以他必须要食人间烟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