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的梦幻与爱欲本质——《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新书分享会”现场
3月12日,“图像的梦幻与爱欲本质——《图像与爱欲:马奈的绘画》新书分享会”在上海朵云书院举办。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沈语冰、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同济大学副教授余明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马奈与艺术。分享会上,沈语冰教授为大家讲述了马奈的创作缘起,介绍了书中内容,马凌教授和余明锋教授分享了读后感,三位嘉宾也就艺术学习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解放日报高级记者顾学文主持分享会。
《图像与爱欲》由沈语冰教授二十年沉淀而著,是一部国内不可多得的关于马奈研究的专著。全书以六个公共讲座为基础,综合艺术史与艺术哲学的跨学科视野,对马奈艺术生涯中几个重要的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书中配有百余幅精美插图,读者能够在欣赏马奈的作品的同时理解文中内容,犹如置身于美术馆之中。
分享会上,沈语冰教授与读者分享了《图像与爱欲》的出版源起。他表示,在艺术史和艺术哲学的研究中,最基本的研究对象是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通史读物通常会从原始人的岩画写起,而写到现代艺术时只有很少篇幅介绍印象派,对马奈的介绍也非常少。他认为,对于西方艺术和马奈的认识不应仅停留在通史阶段,这是他研究马奈并著书的重要原因。他从艺术作品的研究视角与读者分享了如何从马奈的画作中解读中外绘画的区别,并以《在花园温室里》中女性上下嘴唇颜色的差异举例,指出从中国的视野去欣赏国外作品的有趣之处。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艺术哲学系主任沈语冰
沈语冰教授结合《图像与爱欲》的六个章节,分别展示了马奈在不同阶段和境遇下的画作,为读者介绍了《图像与爱欲》的成书结构和主要内容,这些作品中包括轰动巴黎的《草地上的午餐》、描绘巴黎社会的诸多画作、马奈晚年生病时所绘的女性和鲜花等。沈老师着重讲述了马奈绘画中表现的男女关系,及模特与画家之间的关系。他以图书封面画作《持紫罗兰的贝尔特·莫里索》为引入,从马奈绘画中的现象学角度出发,提出马奈的作品可以让观众感受到画外艺术家的存在,正如法国著名诗人瓦雷里所说:“维米尔以来从来没有人画过这么好的作品。”此外,沈老师还展示了马奈所绘的《斜倚的莫里索》《阳台》以及莫里索所绘的《拉小提琴的朱莉》等精美画作,为读者分析了马奈与莫里索之间的紧密关系,为书中“爱欲”主题做出简明而直接的解释。
马凌教授从新闻传播的视角表示,研究马奈的文献众多,著名学者福柯、布尔迪厄都在讨论马奈,沈语冰教授迎难而上,完成国内首部研究马奈的专著《图像与爱欲》十分难得。她认为,沈老师有着长期研究并翻译艺术史类图书的专业积淀,在书中也提出了许多关于马奈的新观点,尤其对于读画工具在书中有非常详尽的讲解,这些方法论的内容不仅能够帮助读者理解马奈的成就,也能帮助读者了解艺术史。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凌
余明锋老师赞叹沈老师对于马奈的热爱,认为这不仅是一本研究马奈的书,更是一部艺术史研究著作。他从哲学的角度阐释了研究马奈的意义,表示马奈生活在时代的转折点中,画作中表现了巴黎当时的社会面貌,作为对比,我们当下也处在转折点中,技术发展将会把我们带入一个新的时代。
同济大学副教授、哲学系副主任余明锋
对谈中,三位嘉宾还就“在何时何地发现艺术对自己的启蒙”“艺术对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艺术对普通读者有何作用”等问题开展讨论。沈语冰老师回忆了自己初次见到西方艺术作品时的震撼之情,以及阅读到艺术类图书的惊喜之感。马凌老师表示,正如沈老师在书中提到的“艺术热爱者的好处是不会被艺术理论所束缚”,每个人都可以有更自由的选择去阅读和学习艺术。余明锋老师则从年轻一代的压力和虚无感谈起,表示艺术能够唤起我们的灵魂。
三位嘉宾还就书中问题与现场读者进行了深入的阅读交流,活动吸引线下线上众多读者积极参与。
对谈现场
解放日报高级记者顾学文主持分享会
现场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