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电子刊蓬勃发展,期刊特别是学术期刊面临订数下降、读者减少的挑战。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新问题?4月9日,中华书局召开《文史知识》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与会者在纪念《文史知识》创刊40周年的同时,对该刊始终“与历史对话 与时代同行”给予赞赏,认为邀请“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办刊特色,为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及应对新媒体冲击方面提供了样本。
《文史知识》创刊者之一、《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总主编杨牧之说,《文史知识》所以能受到读者欢迎,要特别感谢金开诚、田居俭、白化文、徐公持、臧嵘、瞿林东、张习孔、龚书铎,以及后来的葛兆光、陈来、董晓萍、王邦维等各位编委,正是大家的齐心协力,这本“文史知识词典性质”的刊物的选题与内容,非但没有枯竭,反而如有源头活水。这就很好地说明,不断创新,埋头苦干,读者就会欢迎。刊物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形势下,就会稳步前进。
大学期间在《文史知识》上第一次发表文章的《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回忆,惊喜和感动后便从此与《文史知识》结下了30余年的不解之缘。在他看来,《文史知识》不仅向读者传播了文史知识,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资深教授彭林讲述了他与《文史知识》原负责人胡友鸣共同策划、创作《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专栏的点滴轶事。他说,在《文史知识》上刊发的这一系列文章,促成了他在校园里开办的同名课程,并被教育部评选为“国家精品课程”,这所有的一切,要感谢《文史知识》杂志提供的平台和机会。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黄兴涛认为,《文史知识》刊发的文章从来都是选择那些时代需要、大家关心的文史类知识,既能够向大众传播,又能够给专业学者以启发,真正践行了“大专家写小文章”的办刊理念。
座谈会上,中华书局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徐俊向《文史知识》荣退编委代表颁赠纪念章。公布了新一届《文史知识》编委会名单。
中华书局总编辑、《文史知识》新任主编周绚隆表示,《文史知识》之所以能成为一份为广大读者普遍认可的刊物,就在于它既有关注历史的人文情怀,又有立足当代的现实责任。只有始终把这种理念贯穿在日常工作中,刊物才能永葆它的生命力,才能让传播的知识变得更有魅力。
《文史知识》创刊于1981年,40年来坚持守正出新,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刊有《诗文欣赏》《文史百题》《文化史知识》《人物春秋》等栏目20余个,近年虽面临电子刊和新媒体冲击,但销售上仍然保持了稳定,2019年来销售总码洋提升45%以上。
乐鱼(中国)leyu·官方网站总经理李岩等出席座谈会。